2010年,陈赓大将的子女突然向中央提出要求,希望可以将父亲的陵墓迁出八宝山。
中央的同志知道后,当场下达批示:“同意。”
此时距离陈赓去世已经过去了49年,为何要折腾一番迁出骨灰呢?
1961年3月16日,是陈赓生命的最后一天。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陈赓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般,高强度地连轴工作,为了哈军工,陈赓更是不分昼夜地扑在工作上,等到1954年哈军工初具规模的时候,陈赓的身体已经熬坏了。
1957年,刚从苏联回来的陈赓突然心肌梗塞,幸好2岁的儿子及时发现,立马通知了正在干活的阿姨,及时将陈赓送到医院,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毛主席和党中央都非常关心陈赓的病情,尤其是主席,他知道陈赓是个“工作狂”,一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了,特意停止了陈赓的工作,让他安心养病。
就这样,陈赓开始了3个月的疗养生活。
陈赓的性格本就跳脱,再加上操心国事,等到第二个月的时候,他就闲不住了,整天要求医生给自己开证明,让自己回去工作。
“我的身体我知道,我已经好了,你看我现在胃口也好,精神也好,再这样闲下去,我的精神可就要不好了,工作让我心情愉悦,闲着只会让我生病。”
医院拗不过他,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后,同意陈赓慢慢开始处理一些工作,但是每天工作的时间必须听从医生的。
陈赓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可答应归答应,真开始工作后,他又开始“耍赖”,一工作就是小半天。
1961年3月15日,写了一上午回忆录的陈赓突然要求妻子傅涯为自己煮一碗长寿面。
傅涯煮面的时候,小儿子从外面玩耍回来了,一进门就跑到爸爸身边,喊着:“爸爸,脱衣服,我好热。”
陈赓放下笔,站起身来,弯着腰为儿子脱衣服,也许是动作太快太猛,陈赓的心口突然揪心得疼,小儿子吓得赶紧叫妈妈。
等傅涯急急忙忙跑过来的时候,那股疼痛也过去了,陈赓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没啥事。”
傅涯急切地说道:“我不放心,还是去医院检查下吧。”
“不用浪费那个时间,你陪我坐会儿吧。”
随后,夫妻俩坐在沙发上,傅涯依偎在陈赓怀里,懂事的小儿子也靠在爸爸身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晚上,陈赓吃过晚饭准备上床休息,傅涯不放心地叮嘱道:“工作再重要也要注意身体,我看明天还是要去医院看看。”
没想到,凌晨6点多的时候,陈赓就发病了,心口剧烈的疼痛让他冷汗岑岑,傅涯喂他吃下了“硝酸甘油”,给医院打了电话。
但是,等医生赶到的时候,陈赓的身体已经冰凉了,他靠在妻子的怀里,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58岁。
陈赓走后,傅涯强忍悲痛,一个人养大了5个孩子。
2010年,傅涯在北京去世,临终前,她留下遗愿,希望将丈夫和他的原配妻子王根英葬在一起。
孩子们将这个要求上报了中央,中央当场同意了陈赓家人的要求,将两位先烈葬回了老家湖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