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荒野地带看到一座小楼会有什么感觉?
一定会认为它很是神秘怪异吧!在我国张家口沽源县的滦河上游就有这么一座怪楼,其上刻有“梳妆楼”三字,据说由辽国萧太后所建。
考察队于1999年进驻勘察,终于揭开了此楼隐藏了百年的秘密!
在揭露此楼真相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这座“梳妆楼”的几个有趣传说,并最终看看事实是否如人们所猜想的那般。
第一种说法就是开篇所提的它是辽国萧太后的行宫,此传说是根据小楼上挂着的那块写有“梳妆楼”的破旧匾额而衍生。
相传当年萧太后经过沽源县时察觉自己头发凌乱不已十分不雅,遂下令让侍从建造了这座小楼,可供自己在此梳妆打扮。
先不论真假,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说法。
有人倒不认为这是萧太后的楼,说它是由一个当地的和尚建造,至于为何选择这么偏僻的地方,那是因为和尚修行本就喜欢清静。
更甚者,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展开无限遐想:此楼下面定是有一座古墓,里头埋的是一位圆寂的方丈,而这小楼相当于“墓碑”一般的存在。
那么这些说法哪一类更为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猜测。
历史上的萧太后个性毒辣,做起事来也是风风火火的类型,她有可能仅仅为了自己的仪容整理就大兴土木修造梳妆楼吗?
再者,就算要造,怎可能造在荒地呢?明显这不符合其作风。
关于是修行的和尚所建这种说法就更没什么依据了,此楼已经明确叫做“梳妆楼”了,出家人怎会花费精力来打造一座“梳妆打扮”的小楼呢?
最后一个说法同样如此,圆寂和尚也不会用此楼名的,倒是说它像古墓这点有些靠谱——细细品味。
这“梳妆”二字的谐音竟与“树葬”很相似!
聊到古墓,倒是还有另一种独特的说法,即此楼其实是成吉思汗的坟墓。
尽管至今无人能寻找到他正确的葬身之地,但引得人们如此遐想,还源于这“一代天骄”奇特的殉葬方式。
成吉思汗去世后,据说士兵将其棺木运送至荒郊野岭并下葬,葬礼结束完毕,士兵就骑马在那耸着的坟包上来回跑,直至它被踏平。
接下来这一幕仪式就有些残忍了:曾在坟上奔跑的战马产下的小马被杀死在此坟墓上,那些负责下葬的士兵们亦被这样对待。
最终战马由少数亲信将领给牵了回去。
因为亲眼见过自己孩子被杀的地点,那些战马对那片坟墓印象深刻。
每逢需要祭拜成吉思汗时,蒙古人就会牵着战马前往墓地,发挥其“老马识途”的本领。
当战马踏在某块土地上停滞不前且发出悲鸣声时,众人便知此地为小马驹葬身之所,也就是成吉思汗墓地所在之处。
只是随着这些“识墓”老马的死去,人们再也找不到成吉思汗坟墓了。
尽管这个故事和梳妆楼似乎没什么关联,然而一些人还是愿意相信此楼下面的土地埋葬着成吉思汗。
更有好事者觉得下面的古墓定藏着许多的金银财宝!
各种版本说法不一,唯一相同的便是人们对这座小楼的敬畏心理,很少有村民主动去靠近它,因为对他们来说,墓地并非吉祥之处。
谜团在1999年得以解开,当时河北文物局成立了一支考古小分队,队伍专家们怀着期待的心前往张家口市。
从张家口沽源县往东15里,就到了梳妆楼所在的荒野。这栋楼是坐北朝南的结构,由全砖建造而成,顶部恰似蒙古包的形状。
专家们一看就知这是元代时期的特色建筑。
专家走进了这座楼,发现其地上的青砖会随着人走路而发出“咚咚”的声音。
“下面肯定有东西。”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嗓子,令大伙都很兴奋,关于其确实是古墓的猜想马上要证实了!
尔后,专家进行了专业的挖掘工作,还真挖出了一座墓穴——它是藏有三口棺木的一座合葬墓!
清理工作完成后,墓中的情形也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个地下墓室共葬有一男两女。
从其身穿的元代蒙古贵族服饰和特有的“树棺”下葬方式(以一段树木为载体,在其上凿出空间后把人放进去)来看,这墓主人的地位不一般。
结合古墓中的碑文文字来看,专家们终于揭开了“梳妆楼”之下古墓的真相——这是忽必烈孙女婿阔里吉斯的家庭墓!
所谓的“家庭墓”类似于汉族祠堂,有告慰亡灵流传千古之意。
这阔里吉斯为旺古部族的第四代首领,曾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后娶了元朝的两位公主(迷失公主和爱牙失里公主),这墓穴的两具女尸应该就是她们。
至此,围绕梳妆楼的不解之谜终被解开,它确实印证了人们最后一种古墓的猜想,不过并非圆寂和尚或是成吉思汗的。
随后在次年和2001年,考古专家又在梳妆楼附近发现了其余30座墓葬,亦出土了200多件文物。
再次说明了这座小楼属于元朝贵族的家族合葬墓。
事实上据专家推测,梳妆楼出土的文物远不止几百多件,因为有些盗墓贼早考古队一步发现了这处墓穴,许多更珍贵的文物已然被盗实属可惜。
但不得不说,彼时那次考古还是有所成效的,既破除了流传民间许久的一些无稽之谈,又使大伙发现了独特的“树棺”的存在,极富研究意义。
总之,此次发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元朝的丧葬习俗,对历史文化研究有着颇为重要的作用。
这矗立在张家口七八百年的神秘怪楼,曾经孤独地见证着元朝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亦见多了路过人群的窃窃私语,它或许也在渴望人们发现自己的真相吧!
迷雾散开那一刻,它也就变得不再可怖,周边亦多了几分生机勃勃之气。仿佛那重见天日的元朝古人魂灵,自此可以“开口”诉说那段长久的奇妙经历。
或许这就是考古意义所在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