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正式对外发布
历经风雨,走过90个春秋
有中国罕见的
开启式跨江铁桥设计的
海珠桥入选!
9月16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在四川举行。本次会议共推介了101个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广州海珠桥、深圳科学馆、深圳招商局蛇口工业大厦等9个来自广东的项目入选其中。
据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与新中国建设的历史脉络密不可分,特别是具有时代标志性并推动了20世纪建筑进步的项目占到总推介项目的56%。
在此前公布的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中,位于海珠区的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内)入选,详情
附“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跟着G仔
一起回顾海珠桥的大事记
1933年2月15日
海珠桥建成通车
当时桥长180米,宽18.3米
为下承钢桁架桥梁
整个工程设计建设对标伦敦桥
采用开启式设计
中间的吊梁在大船经过时可以开启
这一设计,在中国极为少见
开通之日,海珠桥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20世纪30年代,海珠桥桥身开启时情形。(广州市档案馆藏)
海珠桥是第一座
连接广州河南河北的跨江桥梁
它不仅是广州的交通枢纽
更是改变海珠命运的“引路桥”
由白云山到越秀山
再到中山纪念堂、市人民政府、人民公园
海珠桥把传统中轴线拉长
跨过了珠江
一路来到海珠区
在之后的轰炸中
虽未命中桥梁
但中孔梁开合机械有所损坏
桥梁开合失灵
海珠桥彻底丧失了中段开合功能
后来多次修复也未能复原
自此
外港的大船再也无法进入市内
只能停在黄埔码头
“七七事变”后,为侵占广州,日军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海珠桥及南北桥脚成为日本轰炸重点区域,是广州三大灾区之一。图为日军轰炸海珠桥畔,造成许多疍民无辜伤亡。
1949年10月
解放战争尾声
撤退的国民党部队
曾把珠江上唯一跨江大桥的海珠桥炸毁
1949年被国民党残部炸毁后的海珠桥。
1950年3月25日
海珠桥开始重建
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
1950年修复海珠桥工程情景。
修复后的海珠桥重新连接了广州南、北市区的交通,为广州的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海珠桥。
70年代
海珠桥上交通日趋繁忙紧张
为了缓解桥上交通拥堵
1974年12月
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
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
改革开放后
随着广州经济的腾飞和外来务工人流
进一步增加
扩建后的海珠桥也显得不堪重负
桥上每天推着自行车的人潮
成为那个时代广州快速发展和
奔跑向前的缩影
1988年10月26日早晨,海珠桥上自行车如潮。当时,广州一共有206万辆自行车,早高峰时段,海珠桥上每小时能通过超过8万辆自行车。上下班万台自行车经过海珠桥的壮观画面曾一度被外媒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周晓辉/摄)
进入20世纪90年代
海珠桥老化日益严重
中孔桥面开始凹陷
桥梁架构也有部分变形,锈迹明显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
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
2006年
一封来自英国的传真发出警醒
原来1950年海珠桥复建时
采用的是某座英国大桥拆除时的旧料
钢材即将进入疲劳期
经过5年的争论
2011年,终于决定将海珠桥修旧如旧
2012年2月28日
海珠桥大修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2012年5月2日,在海珠桥底悬空施工的工人。( 甘俊/摄)
2013年1月8日,整个海珠桥主体结构拼装已经接近尾声,工程开始陆续对各段钢结构进行复位,率先复位的是海珠桥南段钢结构,施工人员先通过液压千斤顶将重达450吨的钢结构推到海珠桥南岸。接下来几天还要继续用过“浮墩”的方法再将其移动67米,精准地恢复到拆卸前的位置。(甘俊/摄)
2013年3月17日,主桥钢结构维修完成后,海珠桥开始了引桥的维修。春天来了,又到了木棉花盛开的季节,珠江两岸的木棉花映衬着如火如荼的工程。(甘俊/摄)
2013年8月28日,海珠桥主要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市民步行上桥体验,机动车暂未开放行驶。(甘俊/摄)
2013年8月31日,海珠桥修复工程完成,并于晚上提前亮灯,再过一天即将恢复通车。 ( 甘俊/摄)
2013年8月31日,海珠桥通车前夜灯光已经亮起,并悬挂上庆祝标语。(甘俊/摄)
历时18个月
于2013年9月1日完成维修开放交通
在重新通车前夕的开放日
广州市民可以步行参观机动车道的桥面
数以万计的市民步行过桥
集中释放着城市情怀
场面一时无两
黎湛均/摄
冯宙锋/摄
维修后的海珠桥
不仅恢复了1933年刚建成时的历史原貌
并且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
提升了景观效果
让“海珠丹心”重放异彩
Hobin/摄
今年恰逢海珠桥90周岁
即便历经风雨
如今的海珠桥还是90年前的模样
只是它的“身体”更强壮
“状态”更优化
它横跨两岸凝视着珠江奔涌
畅通着城市的发展
更多关于海珠桥的历史
详戳
编辑 | 可可沙
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
来源 | 南方都市报、广州海珠发布往期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