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微头条上写的几句话,感觉大家对这个很感兴趣,就重新整理了下,增加一点新的内容。
最近预制菜进校园引起的反弹很大,许多家长和老百姓很有意思,关于这事我联系了以前的一个大学同学,他这几年一直在搞中央厨房的生意,做了有差不多十年了。
根据他给我反馈的一些信息,感觉这事挺有意思的。
根据行业内对《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是指“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共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肯定会吃到预制菜,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档写字楼内的餐厅,因为消防要求没有煤气管道也不能拉煤气罐进去,根本无法大火爆炒,几乎绝大多数菜肴用的都是预制菜,到时候热一下就可以上桌了。
预制菜这几年的业务一直发展的很好,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在2022年超7.6万家,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从2017年到现在,基本上都有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预制菜的优势包括:
- 方便快捷:预制菜可以节省烹饪时间和劳动力,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 节约成本:由于批量生产和标准化加工,预制菜相对更便宜,可以降低食品成本。
- 品质稳定:采用科学的配方和加工工艺,预制菜的口感和味道更加稳定,不易出现变质或口感不佳的情况。
预制菜的劣势包括:
- 营养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一些营养物质可能会丧失或减少。
- 食材和味道受限:为了保证质量和保存期限,预制菜可能会选择更耐储存的食材,从而限制了菜品的多样性。工业化生产导致味道单一,缺少我们所说的锅气。
- 添加剂问题:绝大多数预制菜会添加人工调味料、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对健康可能带来一定风险。
国家对这事关注是在疫情封控那段时间,国家发现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功能出现阻碍,保证菜篮子供应是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但设定几个集中处理的大型厨房再分段派送是可以实施的,所以国家决定推广这个项目,而各大资本也是闻风而动,预制菜被称为是下一个风口。
实际上在推行预制菜以前,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
前段时间直播带货里各种炒作预制菜,市场反响好像还不错。
还在市场和网上做过大量调研问卷,感觉大家对此也不反感。
又了解到海外一些大城市里的高档中小学,也是采取预制菜统一制做再分发到各学校的方式。
而且前段时间教育部反应许多学校的食堂都被投诉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也想统一解决,于是决定在部分地区中小学先行试点。
但没想到预制菜要入校园引起了如此大的家长和社会反弹,搞得预制菜在国内已经彻底臭大街了,一些餐厅还特意强调不使用预制菜。
我这位同学抱怨道你们要是反对早说呀,以前怎么不说呢?直播带货里预制菜当时卖的挺好的呀。现在反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业务。(他们的食材不涉及进校园,主要是供餐厅和超市)
我说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常常有从众心理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内心对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想的,把它用到他自己孩子身上就知道了。
就像我前两天说过的,如果最先投入到各政府和机关食堂试点,搞半年没问题再择优选取供应商向学校推广,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弹,上来就对孩子,这真是直接触到大家的软肋了。
因为老百姓其实反的不是预制菜,而是推广预制菜后面可能会出现的黑幕。对于中小学生的午餐,最好的方法是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和学校负责核查食物是否安全合规,家长每个学期投票或评判决定是否使用这个供应商。而当前各地是借用中央红头文件力挺预制菜,用行政手段去取消竞争,那这样肯定会出出问题。原因也很简单,最高政府的想法是原则上支持预制菜,可以搞出一个新产业。但地方各教育局肯定就敢直接要求各地方所有中小学响应号召关掉食堂,全部从政府招标的某个预制菜公司订盒饭。而从前几年的新闻来看,这个预制菜公司肯定是和政府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可能刚成立,既没资质又没能力,但就是一路绿灯还垄断市场。所以家长们反对的不是标准化的外卖食物,而是不可控没有卫生保障的食物,因为许多家长也是体制内的,更懂最终可能的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