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警方
南京市公安局举行开学季“护校安园”专场新闻公布会
9月20日上午,南京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公布会,通报全市公安机关开学季“护校安园”工作相关情况。
记者从新闻公布会上了解到,一直以来,南京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理念,不断深化校园安全治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通过做细做实“护校安园”各项工作举措,搭起智能巡查“瞭望台”、坚守校园门前“护学岗”、撑起藏蓝呵护“平安伞”。副市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常和平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开学前先后到天妃宫小学、小营小学等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校园安全和“一校一策”交通治理工作。
面对“人多车多路少”的现实矛盾和上放学时段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治理难题,南京警方确定“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整合公安、教育、计划、建委、交通等部门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制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9月4日秋季开学以来,校园周边道路流量上升明显,总体交通态势保持安全平稳,全市中小学周边拥堵警情同比下降13%,部分学校周边通过“小微改造”、交通组织优化,放学期间人车集散时长缩短25%。
精准施策,“一校一策”落地见效
南京早期建成的中小学校一般未计划接送学停车设施,部分学校主要进出口集中在城市通勤干道,上放学时间与城市通勤早晚高峰叠加,中小学周边道路拥堵已成为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问题。南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段宁晖介绍,不同学校周边的道路条件差异很大,既要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又要保证道路通行秩序,就必须“一校一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秋季开学前,南京公安交管部门已对多所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完成了调整和优化。
新增“绿波带”,精准把控接送车流。秋季开学前,南京公安交管部门围绕部分学校周边路段,全新配置多条信号灯“绿波带”,方便接送学车辆享受“连续绿灯”节省时间。以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为例,南京公安交管部门对现有信号配时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仿真模拟和测试,最终设置校场大道东向西(苏家桥路-祥天路)绿波带、校场大道西向东(汇景西路-柴园北路、国际路-祥天路)分段绿波带,汇彩路(明贤路-祥天路)东向西绿波带、祥天路(汇景南路-佳营路)南向北绿波带,目前已完成4条主要干道、29个信号操纵交叉路口绿波带设置,极大方便学生家长接送学。
在校园门前设置彩色斑马线保证学生过街安全
设置“专属相位”,精准服务过街学生。南京公安交管部门在天妃宫小学天秀巷校区门前的热河路与天秀巷交叉口,领先设置了“机动车信号灯四面全红、行人过街信号灯四面全绿”的专属相位,将机动车与行人分开放行,保证行人过街安全、提高通行效率。记者在现场观察发觉,早晨7:40-8:05之间,每隔105秒就会出现23秒的“行人过街信号”,这期间四个方向的行人均可过街,再加上3秒的黄灯和3秒四面全红灯,6秒时间既帮助路中间的行人快速“收尾”通过路口,又及时清空斑马线、为机动车通行做好准备。
推出定制公交,缓解家长送学压力。南京公安交管部门积极联合市公交集团,设计推出5条“求知线”(B11-B15)接送学定制公交专线,覆盖玄武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等多条接送学线路,已于9月1日起正式运行。“求知线”定制公交车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每条线路均为接、送单向行驶或环形单向循环,能服务保证1-5所中小学;二是运行时间集中在接送学高峰期,在早晨6:50-8:00之间和傍晚16:00-17:45之间,解决家长接送学难题。
五条“求知线”接送学定制公交
南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金庆毅介绍,除了定制公交外,还创新推出公交包车专线S04,在公交包车途经线路上新增邺城路、乐山路等三条潮汐式绿波带,在接送学时段发挥作用,确保单程时长操纵在20分钟以内,提高包车接送学效率。
挖潜路外空间,延伸共享停车服务。针对已配建地下接送系统的6所学校,启用地下接送学模式;针对改建地下停车场且能连通的学校,打通通道组织地下接送;针对校园围墙外有退让空间的学校,通过设置隔离设施打造“一二道门”空间,组织家长进入接送;针对学校周边有邻近路外停车场的,和谐停车场运营单位对接送学家长延长免费停车时间,打造“路外停车、学生等车、快速上车”的接学模式。
“即停即走”地下停车接送学区域
南京警方呼吁:请各位家长,严格按照放学时间接送,不要早到等候;严格按照规定区域停放车辆,不要乱停乱放;严格按照交通法规骑行电动自行车,佩戴好安全头盔,不要逆行、走快道、闯红灯,当好孩子们上学路上、成长路上的好榜样。
多措并举,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每一个校园都应当是一方净土,呵护孩子的成长未来。记者从新闻公布会上了解到,长期以来,南京市公安局积极履行维护校园平安政治责任,护航全市1816所中小学、幼儿园连续十年实现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损害学生案事件“零发生”,“1+N”常态化固定护学岗覆盖率,紧急报警系统、门前硬质防冲撞设施安装率,校园视频监控联网率等核心指标全部达到100%,“平安校园”已成为南京响亮的名片。
秋季开学前,南京市公安局组织2300余名警力,对全市1816所学校开展了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南京市公安局内保支队支队长姜国文介绍,此次安全检查实现了全覆盖,对问题隐患逐一建立台帐清单,明确整改时间,落实对账销号,先后整改问题隐患695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校园绝对安全。
固化优化护学岗,有效维护校园周边秩序。按照人员配备统一、职责任务统一、护学装备统一、标识标牌统一、防范设施统一的“五统一”要求,南京市公安局创建“1+N”常态化固定护学岗工作机制,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门前设立公安护学岗,会同学校老师、家长、平安理想者,有效维护学校师生安全。
组建三级护苗队,连续深化校园安全宣讲。组建市、区、所三级“护苗专业队”,会同教育、人社部门抓实抓细学校安全宣讲,先后传授法治安全、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失踪失联查找、突发事件处置等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推动安防智慧化,不断提升校园安防水平。积极会同教育部门,通过推进校园基础安防建设达标、智能安防技术深度应用、智能治理平台科学建设,着力构建系统、科学、智慧、高效的校园安防体系。目前,全市1816所学校安装应用新型紧急报警系统,实现一键报警、语音通话、实时视频、地理定位等功能,全力守护210万名师生的平安幸福。
勠力同心,“无诈校园”护航成长
为高校新生讲解反诈宣防知识
多维度构筑反诈联动格局。南京警方会同教育部门,以“无诈校园”创建为引领,建立沟通和谐、预警劝阻、案件通报等联动机制,采取“涉校电诈警情通报”“校园发案红黑榜”“致高校书记、院(校)长一封信”等工作举措,将反诈纳入“平安校园”考核评比,压实内部防范责任,凝聚警校联动反诈合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南京市公安局将始终把校园安全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在这里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筑全市平安校园。”公布会主持人、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李颖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