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圈似乎有个共识
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
众所周知
北理工是国内理工类高校的传统强校
不仅有着“正统”的红色基因
还有“硬核”的军工传统
可谓是“又红又硬又神秘”
一路“狂飙”的北理工
快速跃升的“北理工现象”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
又有哪些硬核实力、血脉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83岁的北理工
一探她的光荣与梦想
1940年9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中国共产党简史》
图 | 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校门
1940年,在抗战烽火中,北理工的前身——自然科学院由我党创建,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从这个源点开始,一条红色育人路蜿蜒前行,自然科学院也成为了党创办理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发源地,此后,一大批中国高校的基因中都有了这一抹鲜亮的“党旗红”。
图丨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
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同仇敌忾中,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又受命成为为国铸剑第一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将现代人民军工事业的重要发源地的荣誉牢牢扛在肩上。
图 | 北京理工大学
伴随着党的事业走过的艰苦奋斗历程
北理工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
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不朽篇章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彭士禄、王小谟、朵英贤……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成为了北理工勇立人才培养潮头的光辉注脚。
勇当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排头兵”,为国家培养出一代代红色国防工程师、行业领军领导人才……
83年来,北理工培养了超过33万名毕业生,有院士校友77位,他们都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图 | 彭士禄院士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图 | 王小谟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北理工校友彭士禄院士为国奉献一生,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让我深感震撼。一代代北理工人追求卓越,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我也要成为北理工精彩篇章的一部分,延续光荣。”
今年9月,来自山东潍坊的李圣垚终于心愿成真,踏入北理工的校门。他以674分的高考成绩,被特立书院录取,作为2023级新生,李圣垚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来自同学的压力和面向未来的憧憬,他直言“北理工强手如林,优秀的同学太多了”。
图 | 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新生开学典礼
近年来
北理工已经稳居理科招生排名
“双一流”高校前10位
生源质量持续跃升
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双创教育实践领域
北理工无疑树立了典型标杆
彰显了榜样力量
202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7金1银
独捧挑战杯,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
三年独捧两冠,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大学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
五冠王,全国高校第一
战胜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等国际强校代表队
两次获得阿布扎比国际机器人挑战赛冠军
北理工学子的身影
频现于各项国内外顶尖的大学生赛事
无论在获奖数量还是质量上
都傲然立于全国高校前列
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全国仅10所
建设国防与信息安全未来产业科技园
成为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之一
图丨北理工捧得第十三届“挑战杯”
北理工的教育教学成果呈现井喷之势
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名单公布
北理工牵头获得
3项一等奖和10项二等奖
位居全国前十
其中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数量
更是位列全国高校第三
创下历史性突破
18个本科案例入选“慕课十年经典案例”
全国高校第一
2022年教育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6个
在工信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全国高校前列
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最美大学生”
在工信部高校中首屈一指
2022年QS公布的
全球大学毕业生竞争力排名
毕业生与雇主关系排名
在工信部高校中首屈一指
据官网报道,“十三五”以来
学校斩获7项全国优秀教材奖
获批6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新增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和35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202篇
图 |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届开学典礼
坚持全球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理工持续打造国际交流新格局
2017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满载着国家主席习近平
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
殷切期待和亲切关怀
开启了卓越不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
2021年,北理鲍曼学院获批建设
进一步打造中俄卓越人才培养高地
2021年,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应运而生
为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悠悠八十余载
一条红色育人路
奔涌向前、川流不息
科技立功,强国使命
在重庆的明月山上,北理工牵头建设的“中国复眼”,将实现对千万公里之外的小行星探索和成像,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引领着中国科学迈向深空探索的新纪元。
2022年底,“中国复眼”成功拍摄下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据官网报道,该项目将于2025年完成。
图 | 中国复眼“第一期”
在北理工材料学院实验室里,钙钛矿薄膜材料研制取得创新突破。2022年11月,北理工陈棋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这是北理工2022年在《Nature》和《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第五篇高水平论文。
牢记“国之大者”,北理工肩负国家使命,勇挑重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科技前沿,北理工深耕基础研究,在科技自立自强中诠释使命担当。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领头雁,北理工的科研领军地位屡次得到彰显。
历次国家阅兵盛典
参与广度与深度,全国高校第一
北理工是一所服务保障过
两届奥运会的“双奥”大学
2022年国家重点领域
专项项目数、经费数,全国高校第一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标志性项目上
北理工也屡获认可
六年获批3个重大仪器项目
成为全国唯一的高校
3年获批2个基础科学中心
实力不容小觑
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
在工信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全国高校前列
2022年牵头国家民用领域重大重点任务
在工信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全国高校前列
今年8月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
北理工获批的重量级项目经费高达4.2亿
位居全国高校第九
2022年自然指数
(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
在工信部高校中首屈一指,全球第70位
图 | 北理工月壤样品
一件件国家大事,一场场科研攻坚,北理工从未缺席。
近年来,学校持续实施“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研,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高能物质、科学探测、无人智能、跨域机动等关键性战略性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特种材料等基础性前沿性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在光量子技术、深远海探测与通信、科技与人权、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学校还深度参与科技冬奥、载人航天、北斗组网、火星探测、新一代人工智能、碳中和、社会治理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打造了“中国复眼”等一批“国之重器”。
承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
牵头建设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50亿元以上
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自“十三五”以来
北理工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
“一等奖”三年“不断线”
图丨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悠悠八十余载
一条强军报国路
赤诚奋斗,书写春秋
队伍建设,成效卓著
图丨王越院士在上课
在北理工中关村信息楼1004教室,总有这样一位老教授,八十多岁高龄仍然坚持上讲台,每堂课前准时出现在教室,为学生教授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课程,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讲授,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学生。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
图 | 毛二可院士指导学生进行雷达系统学习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骑着一辆老旧的28寸自行车穿梭于校园,无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为我国雷达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成为师生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道风景,初入北理工的人不会想到,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
今年8月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公布的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中
北理工共有12位教授顺利入选
候选总人数位于全国高校前列
在此前,北理工已实现
连续三届院士增选“不断线”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一批批优秀的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为学校办学事业提供了动力源泉。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实施五大人才计划、五大提升专项,深化五大改革任务,打造“54321”创新人才金字塔,强化师德师风引领,建立以“懋恂终身成就奖”为牵引的教师荣誉体系,建设“三代人”大师文化。
学校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
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
汇聚了40名两院院士
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50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超20%
三位外籍教师获评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中国科协发布的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名单中
北理工有5人获得表彰
总人数并列全国第四
在今年国自然项目中
2个团队入选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该项目资助的直接费用在千万以上
在科睿唯安公布的
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
有25位来自北理工
入选总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六
在第八届中国科协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中
28位来自北理工,总人数全国第一
在2022年第十七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中
北理工有4人入选
获奖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二
厚植沃土
队伍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群贤毕至,英才辈出!
一流学科,蓬勃发展
今年8月15日
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一匹“黑马”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她就是北理工
仅用了六年的时间
便从2017年的501-600区间
冲进101-150区间
势如破竹,剑指全球百强!
今年,北理工临床医学
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北理工已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整体排名位列全球第349名
在USNews发布的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
北理工有9个学科位居全球前50名
创历史新高
在QS、THE等各类大学排名中
北理工位次持续跃升
“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近年来,北理工着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和基础学科建设,物理学新增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逐步形成工理管文医协同的学科发展格局,学科建设释放出全新活力,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图 | 北理工良乡校区北湖美景
“清清延河水,抚育你茁壮成长。悠悠岁月长,磨练你意志如钢。”厚积薄发,笃行致远,乘势而上,勇开新局。近年来,北理工不断优化办学布局,事业发展全面跃升。
在北京,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
形成了一体两翼,双核运行格局
在河北雄安、怀来、唐山,山东济南
布局重要研究机构
占地1000亩的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
在嘉兴如火如荼地建设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也实现了
从0到1、从1到N的开疆拓土
作为服务国家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
占地5000亩的北理工珠海校区正加速建设
成为北理工“双一流”建设的最新增长极
在中国的大地上
北理工正逐渐勾画出
一道优美的硬核弧线
图 | 北理工校园
透过近年来北理工的快速跃升
我们相信,北理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指日可待!
来源:北理工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综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