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外交部官网新闻标题看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对尊卑有序的理解

0
分享至

外交部官网的新闻看得多了,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国外交部长在国外会见外国领导人,因为对象的不同,新闻标题中谁会见谁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述。

比如,前不久,外交部长王毅在马耳他分别会见了该国的外交部长和总统,外交部官网的新闻报道中,采用的标题完全是两种格式。

这是王毅会见马耳他外长博奇的新闻标题,王毅在前,马耳他外长在后,突出的是王毅会见马耳他外长。

同样在马耳他,王毅与马耳他总统的见面,新闻标题换了个样。

可以清楚地看到,前后顺序换过来了,不是“王毅会见马耳他总统维拉”,而变成马耳他总统维拉会见王毅。

离开马耳他后,王毅飞赴俄罗斯,外交部官网发布王毅在俄罗斯外交活动的新闻时,同样体现出这一鲜明特点。

这是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新闻标题,王毅在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后。

同样在俄罗斯,王毅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标题就成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前,王毅在后了。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基本上可以弄清楚,对于我国官员在国外访问期间会见外国领导人,新闻标题的撰写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

如果是级别相当,对等的官员,那么我方官员在前,对方在后,如果对方官员的级别高于我方,则对方在前,我方在后。

在上面的例子中,拉夫罗夫和王毅同为外交部长,因此,新闻标题取为“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而普京是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级别比王毅高,因此,标题取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

这种顺序的变化,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对尊卑有序的理解,也是等级观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那么,如果换一下顺序行不行呢?

比如,换成“王毅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行不行呢?

当然也可以,但似乎有一种托大的感觉,毕竟普京的级别高于王毅,另一个,这是在人家俄罗斯的主场,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意味。

也许有人要问了,既然同样是在俄罗斯的主场,那为什么和拉夫罗夫的见面,新闻标题表述为“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而不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会见王毅”呢?

在级别一样的情况下,这个就和国家立场有关了,需要突出“以我为主”的姿态。

更何况,同一件事,两国各有表述而已,俄罗斯外交部在报道此事时采用的标题肯定是以俄罗斯为主的“拉夫罗夫会见中国外长王毅”,而不会是“中国外长王毅会见拉夫罗夫”。

以上谈到的都是中国领导人在客场会见外国领导人的情况,也就是身在国外的情形。

那如果是在中国的主场呢?

那情况又有不同,只要是在中国的主场,不管外国官员的级别是低于、相当或高于中国官员,新闻报道的标题都会是中国官员会见外国官员,即中国官员在前,外国官员在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公孙宇看世界
公孙宇看世界
喜欢阅读、美食、旅游、运动
363文章数 3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