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合格家长”行为表曝光:你是什么家长,孩子就是什么命

0
分享至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提问: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这句话不是谎言,只是用错了对象,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是啊,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正因作为执笔者的父母在纸上渲染、勾画,才使孩子有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之前,网上就曾有人总结出了一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自查表。

从中不难看出,孩子身上的问题大都是父母问题的投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特别是以下几个坑,家长一定要避开——

01

贬低式教育,让孩子一生都自卑敏感

中青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2000多名18-35岁的受访者中,超过90%的人都表示,父母曾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

还有59.7%的受访者认为,打击式教育令他们缺乏自信,极易陷入自我否定当中。

生活中,喜欢贬低孩子的父母并不少见,他们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可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往孩子的心灵上插刀。

《心理访谈》节目中曾经讲述过一个啃老族女生的故事:

33岁的范成金,大学毕业十年后仍不工作、不结婚,每天理直气壮地窝在父母家中。

被记者追问原因时,她情绪激动地控诉道:“我长三寸,他们就给我打下两寸去,我就剩那么一点点,特别难成长。”

原来,从小到大不管她做什么,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的都是否定和挖苦。

初中时她喜欢雕塑和设计,满心欢喜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父母却直接泼冷水:“喜欢那个有啥用?啥也干不了。”

她主动煮顿饭,父母挑三拣四:“你搁水咋搁这么多?做个饭都不会!”

她想要创业,父母又讽刺道:“一事无成,你要能成事儿,我给你跪下”。

在这样的打击下,范成金越来越自卑敏感,不仅无法和陌生人正常交流,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最终,她彻底自暴自弃,成了父母口中那个糟糕透顶的人。

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德在《原生家庭》里写道: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只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舌尖上跳舞。

如果年幼时总是被父母贬得体无完肤,那么长大后,孩子也很难再寻回自身价值。

智慧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差评师,而是用认可和鼓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点亮他们生命的光。

02

无底线的溺爱,惯出了逆子的胃口

曾经看过一部动画片叫《巨婴》,里面有一对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父母。

从小到大,儿子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要喊一声“妈妈”,家人就会为他办妥一切。

直到爸爸车祸去世,家中从此陷入困境,妈妈甚至要变卖家具维持生计。

老大不小的儿子却对这一切毫不关心,每天依旧只顾着打游戏,想要什么就去和妈妈索取。

只是这一次,当他提出想买昂贵的VR眼镜时,妈妈再也无能为力,唯有掏出血淋淋的肾脏交给他变卖。

儿子满心欢喜地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一回家就又玩了起来。

直到他玩累了才发现,妈妈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有求必应的爱却是一剂毒药,耽误了孩子的成长,还养出了不懂得感恩的“白眼狼”。

曾看过一则令人愤怒的视频。

江苏的一位男生,邀请同学去家里玩游戏,凌晨时分仍在房间里大声吵闹。

父亲推门提醒时间已晚,却激怒了男孩,觉得父亲让自己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于是,他冲上前就对父亲拳打脚踢,用胳膊狠狠勒紧父亲的脖子,并吼道:“你滚,你滚”。

妈妈和爷爷闻声赶来,只是劝说了几句,男孩就把年迈的爷爷也踹倒在地。

最后,怒气依然未消的他,直接拧开了一瓶饮料,浇在了父亲头上。

男孩的行径之恶劣令人咋舌,但最悲哀的是,整个施暴过程中,全家上下竟无一人出手制止。

就连高大魁梧的父亲,也忍气吞声,一点没舍得还手,任由孩子这样羞辱自己。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

“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
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
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千万不要在该管教的年纪,放纵孩子的天性。

爱有分寸,孩子才会有分寸。

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狠心”一些,孩子才能明白承担和给予,从而真正学会感恩。

03

喋喋不休的抱怨,正在吸食孩子的能量

作家刘继荣曾经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有段时间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同时要兼顾事业和家庭,忙得天昏地暗,自是怨言颇多。

下班回到家,她也时常挂着张“苦瓜脸”,洗衣做饭时更是动不动就唉声叹气。

周末的时候,她还要打电话跟朋友诉苦,讲述身为职场妈妈的疲惫和种种不易。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听到儿子和同学的对话,内容似曾相识:“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太苦了……”

她顿时打了个寒颤,这才意识到,自己日复一日的抱怨,竟吸走了快乐,让孩子的心理能量也消耗殆尽。

在《圈层突围》里,有个叫“黑洞人”的概念。

意思是,生活中有些人如同黑洞一般,整天散发暗黑能量,将周围的人也吞噬于情绪的沼泥之中。

喜欢抱怨的父母便是如此,他们持续释放着负能量,结果是孩子也变得消极又悲观。

网友@小尘说:“在母亲充满怨气的人生里,我成了最大的牺牲品。”

原来,从记事开始,母亲便每天都在她的耳边倒苦水:

买菜时小贩缺斤少两,工作上领导处处刁难,又或是父亲怎样的不负责任……

接着便是抱怨自己命苦,说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受过哪些委屈,身体又因此落下了哪些疾病。

说到动情时,母亲还会流下眼泪,感慨命运的不公。

年幼的小尘看在眼里,却痛在心上,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母亲原本美好的人生。

懂事的她很想分担这份苦,但又束手无策,于是只能坚持做最忠实的听众。

可时间久了,她也逐渐变得郁郁寡欢,更是在初二时就被诊断出了抑郁症。

直到现在,每个月她还要定期去看心理医生,疗愈童年那颗受伤的心。

家庭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孩子则是天生的能量接收器。

一个不抱怨、正能量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今天起,请少说抱怨的话,多用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让家庭里充满欢声笑语。

04

密不透风的控制欲,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位正值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都觉得活着没意思,于是被家人送来接受心理治疗。

男孩不仅精神上饱受抑郁折磨,就连肢体也时常出现幻觉,走路时总感觉那不是自己的腿,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

武志红深入询问后才发现,尽管男孩家境优渥,但父母对他的管控却十分严格。

从小到大,学习、生活上的任何事情,他都必须经过父母的首肯,丝毫没有人生自主权。

男孩没有反抗,觉得自己可以忍受这种痛苦。但实际上,被压抑的情绪早已外化成了躯体症状,换了种方式令他痛不欲生。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在父母无止境压迫下长大的孩子,一早被剥夺了自由意志,剩下的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还记得那个在宿舍自杀的女研究生杨元元吗?

高考填志愿时,她本想报考大连海事大学,却被母亲以离家太远否决,被迫改成武汉大学。

上大学期间,母亲又无视规定,把行李搬进宿舍,和她挤在1米2的床上睡了整整两年。

毕业后,她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母亲以家里没钱为由拒绝;她考上湖北小镇的公务员,母亲又嫌弃“小地方,没出息”……

总之不管找什么工作,母亲都诸多不满,她只能去打些散工,继续和母亲蜗居在一起。

在三十岁那年,杨元元奋力一搏,终于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

她满怀对新生活的热望,可母亲却再次不打招呼住进了宿舍。

这一次,杨元元彻底心灰意冷,她拿两根破烂的毛巾系在水龙头上,以一种极端痛苦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室友曾回忆,洗手台离地面不足一米,只要尚有一丝生存的欲望,都可以随时终止自杀行为。

但杨元元没有,她以这样一种决绝的姿态诉诸世人:她终于得以挣脱被控制的魔爪。

戴维·托马斯说过: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分离。

真正的爱不是操纵和禁锢,而是一次次得体的退出。

放下控制的手,让孩子自由挥动羽翼,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意志和成长轨迹。

05

作家刘娜曾经在文章中写道: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当父母。
我们可以一段时间总犯错,总是做得不够好,但我们不能一辈子活在恶性循环中,反复伤害孩子。”

孩童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我们做父母的,亦要通过不断的修炼,在点滴的反思和改进中,慢慢完成“第二次成长”。

父母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孩子走向优秀的一大步。

愿我们都早日成为合格的父母,给孩子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用爱和责任为孩子筑起一道铜墙铁壁,护他到达心中的远方。

点个赞吧,与所有家长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软对抗”无日无之!香港社会弥漫对抗撕裂情绪,表现在各方面

“软对抗”无日无之!香港社会弥漫对抗撕裂情绪,表现在各方面

区汉宗
2023-11-30 09:40:12
正部级色虎睡遍女演员

正部级色虎睡遍女演员

我是娱有理
2023-11-28 19:41:28
东北大叔娶23岁非洲貌美女孩,新婚夜看到妻子真面目,当场晕厥

东北大叔娶23岁非洲貌美女孩,新婚夜看到妻子真面目,当场晕厥

古今档案
2023-11-29 22:11:24
快船大胜,哈登复苏,快船低迷罪人就揪出,谁注意威少的表情

快船大胜,哈登复苏,快船低迷罪人就揪出,谁注意威少的表情

东球弟
2023-11-30 13:23:23
能调动“所有公务员献血”?!27岁的“血槽姐”,有点猛

能调动“所有公务员献血”?!27岁的“血槽姐”,有点猛

北国向锡安
2023-11-30 09:22:11
2024甲辰年,老人说“青龙遇无春,四人要穿红”,哪四人?何时穿?早了解

2024甲辰年,老人说“青龙遇无春,四人要穿红”,哪四人?何时穿?早了解

农夫也疯狂
2023-11-29 06:29:30
我65岁在香港无退休金,往返深圳发现奥秘,从此不担心年老无依

我65岁在香港无退休金,往返深圳发现奥秘,从此不担心年老无依

梨芽
2023-11-30 08:02:03
斯坦福美女博士创业项目爆火!AI视频出道即顶流,融资5500万美元

斯坦福美女博士创业项目爆火!AI视频出道即顶流,融资5500万美元

量子位
2023-11-29 14:53:00
皇马1亿巨星起飞:冲刺20米,鱼跃破门!创欧冠68年纪录

皇马1亿巨星起飞:冲刺20米,鱼跃破门!创欧冠68年纪录

叶青足球世界
2023-11-30 05:04:10
说话就像放屁一样的哈马斯

说话就像放屁一样的哈马斯

凡事一定有办法13119
2023-11-29 21:23:29
亨利·基辛格去世 享年100岁

亨利·基辛格去世 享年100岁

财联社
2023-11-30 09:51:12
“血槽姐”动用关系献血事件:任性的权力和无知的炫耀

“血槽姐”动用关系献血事件:任性的权力和无知的炫耀

娱乐大嘴
2023-11-29 18:15:26
无知又爱秀,“动员所有公务员献血”,再多洗白文也盖不了遮羞布

无知又爱秀,“动员所有公务员献血”,再多洗白文也盖不了遮羞布

眼光很亮
2023-11-30 08:00:28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412政变,只因一个事实,令他不得不那么做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412政变,只因一个事实,令他不得不那么做

拙言问史
2023-11-29 23:51:32
它因为太大进不去,只能进行“接触交配”

它因为太大进不去,只能进行“接触交配”

biokiwi
2023-11-28 13:35:51
56分钟不雅视频的缅北多人女主角,最后怎么样了?

56分钟不雅视频的缅北多人女主角,最后怎么样了?

张新洛律师
2023-10-26 10:10:28
记仇!主持人:正式邀请过梅西,但他不会参加任何有卡拉格的节目

记仇!主持人:正式邀请过梅西,但他不会参加任何有卡拉格的节目

直播吧
2023-11-30 09:43:22
雷军捐赠13亿元现金是为了避税?一文算清雷军能占多少“便宜”?

雷军捐赠13亿元现金是为了避税?一文算清雷军能占多少“便宜”?

王五说说看
2023-11-29 21:32:05
6000亿!神秘的独角兽,正在努力摆脱中国身份

6000亿!神秘的独角兽,正在努力摆脱中国身份

大猫真探社
2023-11-29 19:11:15
柯文哲:如果大陆走向文明和民主,那么两岸可以考虑走向统一

柯文哲:如果大陆走向文明和民主,那么两岸可以考虑走向统一

壹説历史
2023-11-29 16:04:26
2023-11-30 13:34:44
男孩派
男孩派
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
1135文章数 215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超2,000个英文授课项目!不会荷兰语也可以去荷兰留学

头条要闻

基辛格曾获诺贝尔和平奖 也曾被指控是"战争罪犯"

头条要闻

基辛格曾获诺贝尔和平奖 也曾被指控是"战争罪犯"

体育要闻

梅德韦杰娃:银牌是遗憾也是礼物

娱乐要闻

潘玮柏婚礼现场:宣云落泪 王力宏献唱

财经要闻

倒计时1个月,留给万达上市的时间不多了

科技要闻

奥特曼正式再任OpenAI CEO,微软获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汽车要闻

比亚迪宋L将12月15日上市 预售22万-28万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手机
本地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学句型,练语法,每天学一点,不负韶华

纠缠这么久,他俩真的要离婚吗?

手机要闻

史上最大iPhone要来了!iPhone 16 Pro Max将配备6.9英寸屏幕

本地新闻

100个目的地 | 天津人为嘛这么乐呵?

军事要闻

普京发出严厉警告:不允许任何人分割俄罗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