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2家省直部门负责人现场作答,这场专题询问会够犀利!

0
分享至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周年。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理应有首倡之为。

9月20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9月20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周洁 摄

询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专题询问作为对询问的延伸和拓展,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措施。

推进工作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专题询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监督实效是专题询问的“生命”之所在。

本次专题询问会邀请了媒体参加,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会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心系百姓、关注民生,犀利发问;12家省直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不推脱回避、不念稿子,坦诚作答、恳切承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湘伴君现场旁听,深切感受到这场专题询问会不是图形式、图热闹,而是真问、敢问、会问,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力、推动力。

如何有效促进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关键是要做大做强做优帮扶产业。但调研发现,我省有的帮扶产业防风险能力差,有的因帮扶企业自身发展困难导致保底分红难以兑现,有的帮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曹健华率先抛出疑问:湖南将如何解决帮扶产业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帮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又该如何完善?

“受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我省少数帮扶产业发展不正常,一些帮扶产业联农带农形式单一、效果不好。”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毛朝晖承认帮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他承诺,将对发展较好的帮扶产业进一步巩固,对发展一般的强链补链,对半死不活的盘活资源,对失败的产业谋划替代项目。


9月16日,吉首市河溪镇张排村葡萄园。近年,该村在中国电建中南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大力发展葡萄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姚琴 摄

“‘十四五’期间力争再培育和创建4个集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建球表示,针对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强的问题,将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建立帮扶企业诚信制度,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给脱贫群众。

自2024年起,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将不再实施。“脱贫地区对后续政策的走向关注度很高、希望尽快出台新的政策。”曹健华向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表达了基层心声。

刘文杰说,虽然资金整合政策年底收官,但省财政厅将坚持以项目为牵引,推进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将用途相近、功能相似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她还表示,今年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力争达到60%以上。

如何解决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突出问题?

我省“十三五”期间共搬迁了18.7万户、69.4万人。随着房屋使用年限增加,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存在房屋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质量安全问题?“首要之务,是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搬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排查和群众诉求迅速回应制度。”省发改委副主任杜中华进一步介绍了未来举措,如通过县级财政、居民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建立房屋维修基金,引入物业制度。同时,推动建立房屋管护财政专项,减轻县市区财政压力。


桑植县官地坪镇梯市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该村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自建自修等方式,实现了住房保障全覆盖。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省住建厅厅长唐道明现场表态,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竣工验收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居民自建房专项整治排查,对鉴定为CD级的危房加快整治和改造,并畅通农房质量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

我省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低于全省脱贫人口的增速。来自基层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准对此十分担忧,“该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偏慢问题?”

王建球现场举了个例子:新邵县整合部分资金在安置地购买经营性门面,使老百姓每年增收一千元。他表示,将继续推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毛朝晖介绍,将突出分类施策,对普通劳动力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好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项目等吸纳作用,帮助弱、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对无劳动力人口,加强兜底保障,做好社会帮扶。

如何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防止返贫?

在调研中,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贾志光发现,我省脱贫人口就业存在就近就业质量不高、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强等问题。

“当前确实存在脱贫劳动力需求对接服务不够精准、培训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省人社厅厅长李永军坦言,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范围,并对脱贫劳动力培训补贴上浮70%,培训工种全覆盖。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关乎困难群众幸福冷暖,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请问省民政厅将采取哪些措施兜住低收入人口的生活底线,切实防止返贫?”贾志光追问。

“将优化低保认定条件和审核程序,适当拓展单人户保范围,确保脱贫不脱政策。”省民政厅厅长曹忠平表示,健全预警指标体系,提高主动发现能力,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8月23日,保靖县毛沟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扶车间,留守妇女在加工电器配件。俞采华 向伟 摄

近年来,新农合缴费标准持续上涨,成了不少脱贫家庭沉重的负担。“请问省医保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人大代表许玲莉开门见山。

“我们制订了参保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实行全额资助,对低保等困难人员资助50%。”省医保局副局长伍国用说,将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参保,同时进一步提高医保待遇和服务水平,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如何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当前,“城镇学校挤,农村学校弱”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白丽琼提出询问。

“今年我省启动了100所县中徐特立项目建设,并列为2023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首。”省教育厅副厅长刘静表示,将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指导市县做好农村学校的布局规划,全面优化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


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恩美完小,特岗教师杨松恋正在给孩子们上数学课。李尚引 杨光凯 摄

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仍是当务之急。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小松承诺,将加快培养一批本村本地“留得住”的村医,拓宽基层医务人员晋升通道。同时,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

如何保障脱贫地区安全饮水、补齐交通建设短板?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脱贫地区安全饮水存在水压水量不够、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请问如何解决?”省人大代表向汉春深知安全饮水对老百姓的重要性。

“从7月份开始,我们专门组织对全省2.9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改。”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表示,将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三化”模式,到2025年底,优先推进3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


溆浦县统溪河镇,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在葱翠的竹林中蜿蜒延伸。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来自边远山区乡镇的省人大代表邓春贤,十分关心边远地区交通的发展,“我省有哪些举措支持补齐边远山区林区交通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短板?”

“一方面压实地方对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责任;另一方面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马捷说。

会后,湘伴君了解到,专题询问之后“不止于问”。省人大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还将跟踪监督整改落实情况,有效地把专题询问的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效,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

让专题询问“常问常新”,值得期待!

文|陈奕樊 杨佳俊

一审 | 邓晶琎

二审 | 唐 婷

三审 | 蒙志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湘伴
湘伴
湖南日报·湘伴
1546文章数 28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