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秋分5不做,一年病不沾”,9月23日秋分,指哪5不做?早点来了解一下。
“雷始收声,水始涸”,北京时间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不仅平分了昼夜,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而且秋分还平分了秋季,秋分是秋季90天的一半。
秋分后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北方的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降雨量明显减少,因此到了秋分我们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合理调整生活习惯,以便迎接寒冷天气的到来。
古人很注重节令的变化,讲究身体和物候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以达到身体内部的平衡。农村老人说“秋分5不做,一年病不沾”,说的就是到了秋分节气有5件事我们不要做,这样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那么指的是哪5不做?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一、不熬夜
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秋分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南移,白昼时间将慢慢短于黑夜,人更加容易疲劳,因此进入秋分节气我们的作息时间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忌讳熬夜。
老话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说的就是在秋天我们宜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阴津的收藏,早起(太阳升起)可以顺应一天阳气的舒展,这样有利于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
二、少食葱、姜等辛味食物
在我国五行中,春天属木,夏天属火,长夏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金主内敛,而秋分是秋季金的力量最强的时候,秋分一过冬水即崭露头角,即天气开始变冷。
秋分时节在饮食方面讲究“宜收不宜散”,而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补肺,因此秋分我们要少食用葱、姜、韭这类辛味食物,我们可以适当多食用具有酸味的果蔬。同时秋分时节我们还要防燥,因此秋分我们要多喝水,多食用一些温润的食物,如核桃、芝麻、糯米、莲子等。
三、忌烦躁
秋分后阴气明显加重,天气越来越凉爽,秋季气候转凉、气候变得干燥、日照时间减少以及万物变得萧瑟,一部分人难免会感到垂暮之感,人容易出现烦躁、焦虑、郁抑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
因此,秋分时节我们应尽量保持平静的情绪,避免过度的烦躁和情绪的波动,这样可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此外,秋分后我们可以适量锻炼,如慢跑、登山、打球等,适当锻炼有助于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四、不贪凉
秋分是天气由暑热到凉爽的分水岭,秋分后天气明显变凉,昼夜温差越来越大,进入秋分我们应该改变生活习惯,忌讳贪凉,如减少空调、电风扇的使用时间,少食用或者不食用生冷的食物,晚上睡觉时盖好肚子。
秋分后过于贪凉很容易导致寒邪入侵,这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秋分后中午可能还热,但是早晚明显变得冷凉,我们要合理增减衣服。
五、不盲目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自古以来的养生老话,说的就是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不要刚见冷就穿太多衣服,适量捂一点或者冻一点对健康有好处,可以提高人的抵抗力。
但是,对于体弱的老人或者小孩,我们不能盲目照做,尤其是早晨或者夜间要盖好肚子,以免诱发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总结,四季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后阳气、阴津都要进入收藏、收敛的状态,老人说“秋分5不做,一年病不沾”,说的就是秋分后不熬夜、少食用葱姜韭等辛味食物、忌烦躁、不贪凉,不盲目春捂秋冻,以为冬季做准备。秋分后人容易忧愁,我们可以登高眺远,这样可以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