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water,my friend”,华人巨星李小龙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次访谈中留下了这句经典哲思。生命如水奔腾,无畏湍流或潺溪,所行之处皆为经历。于适向往这种纵横捭阖的至臻境界。童年在家乡东北平原的小城,正是看了李小龙的电影,令他第一次萌生了关于英雄的梦想。以肉身做铠甲,怀揣勇敢的心去挑战自我能量的极值,全情投入的时刻有光涌现。
一部《封神》,令大众再度被华夏传奇神话的魅力所折服,在四面八方而来的纷攘关注之中,人们记住了这位真挚自然、跃马驰骋的“少年英雄”,人们说,他就是“天选姬发”。
成为演员,以大众至为乐见的横空出世之姿亮相台前,《封神》在任一维度上都可称作于适在演员之旅的梦幻起点。顺流而上,难得的是保持一颗平和心,他说:“我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某种规律存在的”,如同丰收的硕果定会在竭尽全力的耕耘后展现。
怀抱一颗澄明的心,用虔诚的态度去拥抱当下生活的每一场热望。启程,上路,朝着锚定的目标自然地继续。在更多炽盛的光芒涌现之前,于适愿以一种更具松弛的开放姿态拥抱未来。
第一缕朝阳
2018年8月27日,新疆奇台,电影《封神三部曲》在江布拉克草原正式开拍。8月的天山北麓绚烂无垠,层叠错落的金色包裹着麦浪,犹如一片承载希望的田野。身临高山,彼时22岁的于适无暇欣赏瑰丽的风景,他正在等待天山上升起的第一缕朝阳。
在江布拉克麦田里拍摄的“姬发回西岐”戏份,由好几个“第一次”串起。它既是《封神三部曲》开机的第一组镜头,更是于适成为演员、首次接触银幕的第一场戏;还有那匹陪伴姬发返家的骏马“雪龙驹”——于适为它起名“奥运”,在顺利完成这场追风逐日的重头戏之前,于适仅和“奥运”相处了短短几天。
“于适的第一场戏其实挺难演的,因为他演的剧情是整个《封神第一部》故事的结局,所以对他来说,他要背负着之前所有故事的想象……我们要很早出发、去等日出;骑一匹他之前从来没有骑过的马,在当地训练……这么复杂的配合又有强烈的感情,对一个新人演员的第一场戏来说是极致挑战。他完成得不错。”在随电影上线的幕后纪录片中,导演乌尔善对于适的首次“触电表现”给予了肯定。
人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新手。第一次起心动念为梦赋予形状、第一次忐忑不安走进片场参与电影的诞生、第一次飞身跃马、脱缰驰骋在自由天地间……诸多个与“第一次”有关的故事,都是在完成青春试炼过程中必经的自我挑战。
“从真正进入《封神》拍摄后,我就很笃定要做演员这件事了。其实前期在封神训练营的受训,只是把我们这批人引到了演艺这条路上,但那时还没有真正实战过,片场是什么样的、该怎么跟其他人配合……这些都是未知的。所以当我拍完第一场戏,我就知道做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谈起演员初心,于适认真说道。
总有些隽永的成长瞬间,如定格的画卷长留在心尖。以《封神第一部》在2018年盛夏的开拍作为这幅画卷的开篇,江布拉克草原上升起的太阳指引着戏中的“姬发”去完成他的英雄使命,那么于适呢?——“拍《封神第一部》那会儿我22岁,其实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但能把那时的状态留在电影里,我是觉得很宝贵,也很值得”。
第一个梦
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金牌,创造了中国人在该项目上的神话。那一晚,于适在辽宁朝阳老家的电视机前紧守体育频道播放的每帧画面,彼时方才8岁的小男孩第一次感受到了极致竞技的巨大魅力,他哭了。
“其实那时候我才8岁,对很多事情还不能产生丰富的感受,但刘翔拿冠军的时候我哭了,当时就觉得‘哇,运动带来的感染力很强’,那会儿我就想,如果说有一天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多好。”
于适说,刘翔可以算作他少年时代第一个喜爱的体育明星,而后他又在李小龙的电影里、科比·布莱恩特的篮球赛上更直观地领略到血脉偾张的铸志精神。“其实李小龙和科比,他们两个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像的,他们都非常偏执,可能就是一种——做一件事要死磕到底的精神!”
在于适关于偶像人格的描述中,他频繁用到“意义”二字去归纳某种烙印于心的世界观——意义是否成立并不受世俗成功的标准所限。还在小男孩儿的时期,于适最初痴迷上李小龙的缘起仅是因为看到了“这个人特别酷”,而后一路成长,他慢慢理解了“李小龙的出现,在他当时生活的时代是意义非凡的——他的影响力是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去尊重中国人。”
一朝有悟,臻于化境。由告诉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开始,扎扎实实去付出,坚信努力定有收获,即使这份收获,只会在考验与磨砺后出现。
《封神第一部》的上映,令于适首次有了果熟蒂落的“收获”实感。通过路演见面会,观众们逐渐了解这部电影在筹备上映的三年中历经波折,亦有更多人喜欢上了于适。
快。面对阶梯式升高的巨大关注度,于适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特别快”,快到每次转场下一站路演目的地,出机场时等待迎接的影迷多到让他“走不了道”。
这是一种“一夜爆红”的感觉吗?我们试着把问题抛给于适,他坦言自己当下的心情依然平和:“我没有觉得是一夜爆红,有人喜欢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我有收到很多影迷的正能量反馈,让我特别触动的是什么?就是我从小的时候就想要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无论他是球星还是演艺明星,就是做到最顶尖的程度——可以用你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其他人。”
借由自身的光和热,与被自己吸引而来的人交相照映,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人生挑战,这是梦想,亦以美妙的方式照进现实。在呼和浩特的路演现场,于适见到一个学射箭的女孩,“她说‘我关注了你五年,因为你我去学了射箭,现在拿到了省里比赛的冠军’,然后她拿着自己的荣誉证书请我签字。我当时特别感动,原来喜欢我能让他们变得更好,我觉得这样做一个公众人物更有意义。”分享起“影响力兑现”的当是时感受,于适的语气依然留存着激动。
吸引定律
作家波伏娃曾写有一段关于男人性格的阐述:“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对当下的于适而言,认准了做演员这条路,就一猛子扎下去,在快速的行动里探索热爱之事的纵深范围有多大,尽己所能去创造的能量可能接近无限吗?于适很少会纠结这个问题,他更信奉行动本身自会助益“吸引定律”的发生。
历经数年打磨的《封神三部曲》,犹如于适的“第二个大学”,亦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成长之旅;是在漫长的选拔、受训、实拍、等待电影上映的周期里,于适彻底懂得了要真正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所需具备的核心素质。譬如决心、意志、持续的专注度,甚至可能经历蛰伏的承受能力。
在一些也曾冒出放弃念头的难挨时刻,于适有和乌尔善导演聊到“与自己和解”的话题;回头看,他说那段时间的心绪修炼过程“对自己的大脑是一次特别好的洗礼”。“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大不了就重头再来呗,继续拍戏、干自己想干的事……但很幸运,就是它上了。”《封神第一部》终于在2023年的盛夏上映,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声音,于适保留着清醒:“我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某种规律存在的,可能《封神》上映,就是要经历前面这些波折的,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磨炼。”
在年纪更小的阶段,于适最初学懂如何克服困难的方法论来自篮球场。13岁那年,他离开辽宁朝阳的家,顶着家人的反对压力进入体校,成为篮球青训专项的一名运动员。这是一次主动的选择,在当时的情境中甚至带着一丝叛逆的决绝——毕竟没有人能够押定这小子究竟能不能成事。于适只知道:“你喜欢一个东西的最开始,一定是出于单纯的热爱,单纯的被它吸引。篮球、拳击,这些我热爱的项目我一定是先看见了它,因为看见,然后喜欢。包括我现在一直在做骑射传统文化的传播,那么可能一个很小的小男孩看到了觉得:‘哇,这个哥哥运动的样子好帅,我也要去学’,其实我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
仅凭借一腔热血和一点英勇,曾经那个只要能抢到课间十分钟的篮球场空位便满足的小男孩正在长大。一些梦想的种子如新发芽,一些恒常的追求不辍耕耘,还有一些野蛮生长的“刺”,它们合一推动着于适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进阶之旅。
尽兴而为,在翩然飞驰的过程中慢慢地顿悟,而后得到。《封神》的故事未完待续,脱下姬发的铠甲,属于于适的“新赛季”开启新境。展望焕新的篇章,于适期待今春在新疆拍摄的当代民族剧《我的阿勒泰》上线,期待自己能开一场演唱会,期待趁着假期空档把“已经掉了半拉了”的智齿拔掉……他带着东北腔的诙谐口吻讲起自己的生活小烦恼,周围人被逗笑了,明明紧凑的拍摄气氛也因而放松。偶尔在夜深得以安静的时段,于适常常许愿“这个世界能不能更好一点”……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于是有时疯狂,有时迷惘,有时欢唱。
出品&监制 Yvonne Zhang
策划&统筹 Cherry Che
摄影师 隋建博
服装造型 Steven
置景美术 Feifei Li
化妆&发型 田子七(好多好事造型室)
编辑 Jessie Lu
制片 文慧、Mofan
采访&撰文 周丝思
造型助理 小瑜&Hannah
场地 33+ArtSpac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