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夏,贵州一个小城市——凯里的街道正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一名三轮的摩司机恰好经过市区的一家单位,看到门旁有一片阴凉,就想趁着午后的时间在阴凉处歇歇脚。
可意想不到的是,保安竟然会如此激动地冲上来。司机原本觉得开走就好,没想到保安却不依不饶,非要扣留车子。司机自然不愿意,而保安也不想让步,两个人便争执了起来。
被拂了面子的保安怎可能就此罢休,恼羞成怒的他,直接扬起拳头对着司机就是一顿殴打。
吴华的头打破了,周围的群众看不下去,就帮助吴华报了警。
在警察来了之后,才制止了保安继续企图殴打吴华,同时经过警察的调查,询问他的身份。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这位被殴打的摩的司机名叫吴华,而他的身份居然是一名国家特级伤残英雄。
在那之后,“吴华”这个名字迅速传遍大街小巷。
让人们感到好奇的是,本可以安享人生的吴华,为何会变成一名三轮摩的司机?
他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1964年,吴华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县的一户农民家庭。
虽然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15年了,但吴家的家境并不好,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那点田地,若是赶上收成不好的年月,家里的日子更难熬。
尽管如此,吴华的父母还是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于是,到了吴华读书的年纪,父母就东拼西凑去借钱,好不容易凑够了学费,将儿子送进了校园。
吴华在学校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的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这让吴华的父母感到十分欣慰。然而随着吴华的逐渐长大,他经常会看抗战年代的故事,同时也崇拜上了董存瑞、黄继光这些英雄人物。他对历史书中保家卫国的军人产生浓烈的兴趣,内心十分渴望成为一名冲锋在前的战士。
1982年,18岁的吴华青春洋溢,满怀期待地走入征兵考核的现场,并成功被录取,成为昆明军区一名解放军战士。那一天吴华的父母特地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来庆祝这个喜事。又过了几天,吴华收拾好行李和父母告别后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部队的日子里,吴华吃苦耐劳、勤于锻炼,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成就了一身好本领,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素养,成为了同期士兵中的佼佼者。很快,吴华便成为了副班长。
1984年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占领老山头的越南军队,发起了收复老山战役。
入伍第三年的吴华,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吴华所在的部队被派到了前线,参加这一次的战役。
战争的残酷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看着战友们一个一个倒在了吴华的眼前,倒在了敌人扫射的碉堡之下。
当吴华走出战壕往前冲时,身后的排长却将他死死按住,身经百战的排长告诉他不要意气用事做无谓的牺牲,要听从指挥,服从命令,跟着大部队一起冲锋,夺回老山!
没过多久,我方号角声起,无数的战士从后方涌来,敌方兵力不足,慌忙四处逃跑,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来老山,战士们一阵欢呼庆祝。
虽然赢了老山阵地,但我方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无数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整座山,一具具尸体堆积成了一座座小山堆,吴华与敌方战斗时也不幸中弹。
吴华倒在血泊中,因为失血过多,他的脸色极其苍白。当战友抬着担架将他运下前线时,他不喊一声疼,只是一直喃喃地问道:“58号高地拿下了吗?58号高地拿下了没有?”直到得到战友肯定的回答后,一心挂念着战场的吴华才昏迷过去。
也是这次危险时刻,令吴华获得了第一枚三等功勋章。
这场战斗中,吴华被炮弹碎片炸伤了腰部和腿部,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可没等伤势痊愈,他再次主动请缨,回到了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战场。
但听到了组织即将对双方阵营附近的区域,进行扫雷的任务,没有丝毫犹豫的便向领导申请了前往扫雷。
领导十分关心他的伤势,起初十分不同意他的请求,无奈在吴华的倔强诉说下,想着扫雷任务需要十分谨慎和耐心,而刚好吴华曾圆满完成过扫雷任务,于是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一次排雷任务中,吴华像往常一样,跟战友们排雷,但就在这时,有位战友不小心踩到了地雷,第一颗地雷爆炸后,吴华也顾不上这么多,选择扑向战友,一声爆炸声响起,吴华与战友都陷入了昏迷。
当吴华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双腿在冒着鲜血,双腿疼到不行。后来吴华与战友被送到了陆军医院,可吴华的伤势实在是太严重,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将双腿截肢。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吴华有时候会想,与其受失去双腿的折磨,自己还不如死在战场上算了。和死去的战友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但吴华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支佣兵慰问团到来,彻底改变现状,迸发出强烈的想要活下去的欲望。
几个月后,一支佣兵慰问团来到了医院,他们帮助医院里负伤的战士做了许多事。在其中,有一个叫杨晓红的年轻姑娘,引起了吴华的注意。
她和队友们看到吴华这样的重伤员时,都会泪眼婆娑。而杨晓红在认识吴华后,就经常来看望他。
后来医院招聘清洁工,杨晓红干脆应招到了医院,以便能天天看见吴华。慢慢地,两颗年轻的心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杨晓红很朴实,她对吴华说:“你虽然身体残疾,但你的思想一点也不残疾!”
1987年,吴华在足足住了3年医院后,才彻底康复出院。
杨晓红早已铁了心,无论吴华说什么她都不愿意离开他,并说愿意照顾他一辈子。
吴华看到杨晓红是真心喜欢自己,自己也早已离不开这个她的照顾,所以在他出院之后,二人结为了夫妻,一起回到了自己贵州的老家。
回到老家之后,杨晓红很快找了一份护士的工作,而吴华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好多工作都无法胜任,但是也不能在家闲坐着啊。
后考虑来考虑去,觉得开三轮车载客还可以。
夫妻二人东拼西凑借到了一笔钱,吴华为自己安上假肢,还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他每天既要练习如何灵活控制假肢,还要练习如何用假肢骑车,腿部经常被磨得血迹斑斑。所幸。
最终吴华真的做到了,他开始开着摩的去街上拉活,在长裤的遮盖下,很少有人发现这位摩的司机竟是一名残疾人。
二人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杨晓红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吴华看着刚出生的儿子心里欢喜的不得了,可孩子的到来也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吴华决定要更加努力赚钱。
又过了一年,他们又有了一个儿子,虽然每天出车很累,但回到家看着这番热闹的景象,吴华觉得这都是值得的。
吴华
之后的每天吴华都是早出晚归,即使夏天顶着30多度的高温他也照常出车,风雨无阻。
凯里市进行整顿市容行动,骑三轮摩托也不被允许出现,就这样吴华失业了。
一家人也没有了经济来源,甚至连孩子200元的学费也交不起,一家人愁容满面。
被迫生计的吴华,没有办法了。于是又骑着摩的出去拉活挣钱。也就是在夏季炎热的一天,吴华连拉了两趟活,满头大汗的感觉非常累。于是,看到一家单位大门旁边有棵大树,就想着在树荫底下去歇一歇。不料,却遇到了单位保安的追赶,打骂。
围看的人越来越多,就有好心人帮忙报警了。当警察来后,吴华亮出示了自己的身份时,打人的保安赶忙赔礼道歉。过后,还亲自登门拜访。
经过这件事之后,吴华的生活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人们没有想到,一个战斗英雄居然生活得如此艰难,就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后来因为国家政策的变化,三轮车拉客已经行不通了,而家里的两个孩子还要上学,自然家里经济很是紧张。
雪上加霜的是,吴华的妻子杨晓红因为生活长期的重压,又患上了精神疾病。
好的时候是正常人,犯病了就会跑出家去,吴华一个残疾人根本拦不住,担心妻子出事故,还要推着轮椅满大街去找。
妻子不想拖累家人,一心求死,吴华又要花费巨大的精力照看、宽慰妻子。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直到2004年,吴华的战友谢楠得知他现在的处境后,在网上写了一首诗,这个诗叫做《我是一个兵》,呼吁网友帮助吴华解决困难。
最终在网友的帮助下,吴华凑到了6万元,这才将妻子的病情稳定住。
2008年,杨晓红因为长期的生活操劳,身患重病离世了,妻子的去世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吴华更是失去了精神支柱,深受打击。
这个时候,吴华原先部队里的战友得知他生活困难,都纷纷伸出援手,还有不少战士为了能够让社会注意到吴华一家的困难,把他的事情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才引来了全社会的关注。政府也给吴华改善了补贴,将他每月的补贴提到了3000元,并且给他的两个孩子免去了学杂费。
两个儿子也很争气,一位儿子光荣参军,另一位儿子顺利考上警校,真是一门三父子都选择报效国家,这中间离不开伟大女性杨小红的付出。
吴华又在战友田应明的陪同下,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拜祭了长眠在此的17名战友。吴华挨个儿走到他们坟前,倒上家乡的酒,点上家乡的烟。
2014年,吴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到“是否后悔上战场”时,他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作为一名军人,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哪怕就是用我自己的生命付出、奉献都是应该的。”
图19
尽管退伍后的生活并不顺利,尽管多年来遭受了很多不解和白眼,但吴华的爱国初心,似乎从未有过丝毫改变。
2019年的4月28号,吴华和其他老兵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见到了牺牲多年的战友,那一刻他哭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战争虽已远去,但是英雄们的身影我们依然铭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最敬爱的英雄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