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高铁出行信息10元一条?
身份证号码5元一个?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近日通报一起高铁站员工利用职务便利,有偿代查或出售明星隐私行程的案件,让公众对行业“内鬼”出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有了更多关注。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网安部门获悉,近3年江苏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2735起,查处行业“内鬼”362名。
白天网购
晚上信息就到电诈分子手上
一次网购之后,扬州市民张先生频繁接到冒充网购客服的电话。
去年7月,扬州警方成立的专案组分赴广东、云南等10个省份,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其中涉快递行业“内鬼”27名、信息贩子24名。在这起买卖快递面单非法牟利2500余万元的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中,信息贩子与快递行业工作人员勾结,形成一张非法获取、交易变现、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网络。
警方侦查发现,白天在网上买一个东西,可能晚上快递信息就到了境外电诈分子手中,他们冒充客服打电话,这种“对症下药”式的诈骗更容易迷惑消费者。
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经分析发现,近3年查处的362名行业“内鬼”中,涉及寄递物流、金融证券、教育培训、房产交易、医疗保险等众多行业。其中多为企业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批量获取包含特定身份、医疗健康、行踪轨迹、家庭住址等高敏感公民个人信息,转而贩卖牟利。
行业“内鬼”何以屡屡得逞?
刚给新车上了牌,车主就被各种推销车贷、车险的电话每天轮番轰炸,对方甚至能准确说出车主的姓名和车牌号码。
在盱眙法院审理的田某等6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中,6名交警支队辅警利用工作之便私自使用民警数字证书,在公安系统内网违法查询车辆档案信息,再以10元至40元的价格出售牟利,最终6人均被判处实刑。“内鬼”屡屡得逞,暴露出一些机关单位信息监管制度的缺失。
该案中查询车档信息是正式干警才有的权限,但由于电脑上的查询工具长期不关闭,让涉案辅警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午休或下班时间盗用正式干警的数字证书查询车辆档案信息。
辅警孙某交代,没想到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信息竟然有人花钱来买,“一条就能卖30多元,一天卖四五条就是一两百元,比上班还强。” 短短4个月,孙某非法出售车辆档案信息近万条,获利17.6万余元 。
我国刑法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根据两高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 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认定“情节严重”的数量、数额标准减半计算 。
揪出、管住特殊行业的“内鬼”,是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一环。眼下,全省公安机关正按照“打源头、摧平台、断链条”思路,重拳打击非法窃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团伙和行业“内鬼”。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