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科普
据2022年中国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总人口大约为14.12亿,依然处于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TOP1。
随着国内城市进城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各大城市聚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候国人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
14亿多人口,每天吃喝拉撒,产生出来的巨量的排泄物,最终都去了哪里?又是如何处理的?
排泄物都去哪里了?
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排泄物大约是200-300克左右,取个平均量来算,14亿中国人每天排泄物的总量是20万吨左右。
一个人正常每天的尿液大概会是1000-2000毫升排出体外,所以算下来,中国14亿的人口,平均每天产生出高达240万吨的排泄物。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的话,堆积在各城市当中将会是一个怎样“重口味”的后果?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处理这个问题都是一个城市运行最需要完善的一大核心工作。
以欧洲为例,一直以来在国人的心目当中,西欧的一些国家极具风情文化.但少有人想到的是,事实上在欧洲多年以,也深受着“屎尿之患”。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基本都笼罩在教会统治之下,崇尚尊重一切自然规律的发生,所以不刻意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污作统一的处理。
事实上,当年很多的著名欧洲的城市看上去欣欣向荣,商业贸易往来极为繁荣。
但由此带来的人口暴增之下,却由于诸多城市都没有建设过完善的排污系统。
城市的居民都习惯于随意的将生活垃圾、每天的排泄物随意的丢弃在街头巷尾。
还有一个与国人迥然有异的文化是,在当时的欧洲,甚至连街头厕所都很少见。
所以有很多人在街上行走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内急的话,男性基本就当街解决,妇女最多也就是找到一个转角的隐蔽位置之后排泄。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习惯之下,很多欧洲城市的街头有着一股浓浓的排泄物味道,场景也是极为辣眼睛的。
古代排泄物处理
与之对应的这时候古代的中国,早已经由于自古以来的农耕时代的发展,能够妥善的把人体排泄物进行统一的收集之后处理。
有关的文字记载表明,在我们国家最早自商代朝开始,就有了将垃圾分类之后,将粪便用于施肥的记录。
到了周朝时期之后,甚至还出现了“都厕”,也就是今天的公共厕所。收集了这些各城市的“都厕”中的粪便之后再统一运送出城。
自唐宋时期开始,皇帝的宫廷内院当中就已经先行铺设了较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之后,才搭建盖房。
但是,这样的排水系统毕竟造价较大,对于家家户户的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承担,而且在热天的时候也会有较浓重的气味。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家家户户就有使用马桶的习惯,用马桶来储存当天的排泄物。
中国的工匠精神,在马桶身上演应用的极为巧妙,用普通的木质材料箍出来的木桶,却能够保证严丝合缝,一旦盖上之后,几乎闻不到任何的味道,更有各种造型各异,不同材质的夜壶。
由于有大量的排泄物,衍生出来了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职业,就是掏粪工,甚至被冠以了极有文艺感的名称“担金汁”、“倒夜香”。
这些掏粪工,每天凌晨就会有沿街走巷,专门收取家家户户的排泄物。
收集了之后,这些排泄物会统一的运送到城郊的田地当中去沤肥,成为农户及其需要的肥料。
农耕时代的背景,决定了自古以来对于广大的农户来说就需要“靠天吃饭”,“靠土地养人”.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多有一些肥料粪便便意味着可以养肥庄稼,每年多有一些收成。
可是,每天出的粪便毕竟是有数的,所以为了能够收集到更多的排泄物,在很多人口较多的城市,掏粪甚至成了一个热门的生意.
掏粪人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才能够成千百吨的收集到每天大量的排泄物。
在这个行业干得较久之后,甚至衍生了一套“行内人”才知道的规则,例如说富户家庭的粪便,往往更抢手。
因为富户人家吃得多、吃得好,所以拉的也多,肥料成分也足。
这些富户人家的排泄物,还需要出相对较高的价格才能买到。
近代排泄物处理
进入了今天的时代之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城市化建设相对还不算发达。
极大多数的偏远县城、乡镇、农村当中,基本使用的都是搭一个简易棚的露天旱厕。
在这样的旱厕当中,要想排泄只能踩在粪坑前面简单搭建的两块木板,来进行排泄,这样的味道有时候的确熏人耳鼻。
这时,家家家户户自家粪坑当中的排泄物,基本是存一个时期之后,粪坑装满了就掏走,浇到自己的家田地当中。
而这个时期各大城市里,依然还没有统一的排污处理系统,因而产生了一种新兴的职业掏粪功能。
“掏粪工”属于环保部门,有着国家编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掏粪的公务员。
掏粪工每天清晨走街串巷收集粪便,每天固定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端出痰盂里存了一夜的排泄物,倒给工人收走。
如果有哪家自己单独掏了一个厕所,装满了也会花钱请掏粪工到家里来掏走。
由于吃苦耐劳,建国后,掏粪工时传祥还成为了知名的全国劳模。
当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很多胡同、里弄的民房已经过于老旧。
有些里弄过于狭窄,随着城市人口爆发,越来越多的人拥挤住在胡同中,但是这些人却只能够统一使用每个胡同里唯一的一个公用的厕所。
所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每天大清早,几乎每个胡同的厕所前都会排起队,轮流等着如厕。
而这时期,这些旱厕当中的粪便要么被掏走,或是顺着一些简易的排污通道,流入城市附近的河流当中。
厕所革命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生活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之后,有条件的家庭开始率先用上了当时极为高级的冲水厕所,拥有了独立的卫生间。
人口逐年增长后,如此大量的排泄物,想要在依靠掏粪工人力来完成,显然是已经难以实现的。
所以全国各地的环保部门开始使用真空吸粪车,定期到各街道胡同收集抽取粪便之后统一运送出城。
当时国内每天运行于城市往来的吸粪车,大概也仅有千余辆,占到了整个环卫系统专用车辆的大约1/5。
直至到了一定的体量之后,很多城市开始先行效仿国外的统一粪水处理的方式,像建造垃圾站一样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
进入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城市里史无前例的系统化推进,建立了统一排污系统。
排污系统铺设使用后,每个居民楼下的排污管道分类输送生活污水与粪便,排泄物统一的通过进下管道进入“黑水”处理流程。
沐浴、洗涤用水生活污水,统一的进入地下管道之后,输送至“灰水”处理厂。
通过分级处理之后,黑水会通过统一的预处理,进入一级、二级厌氧室进入分离机。
在这个阶段黑水被除去了大块的固体沉淀物,将悬浮物分离出来后,进入调节池,再次分离出滤渣,剩下的液体流入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在这个区域,大概会过滤停留大约一个半小时,除去水中的亚硫酸盐和有机物。经过过滤、澄清之后,清除了相对的污染物。
过滤几遍后,剩下的污水基本已经没有了悬浮的固体块状类。
污水在缺氧池处理后,除去了污水当中的硝态氮,进行有机物的降解,降低了污水中的COD含量。
通过沉淀池进行絮状沉淀,达到了污水处理的标准之后,这些水最终被排入了周边的河流湖泊当中,最终经过循环利用,成为了自来水厂里流入家家户户使用的自来水。
为了能够更便捷的处理城市的排污,大部分这样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都会就近建造于城市的下游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以便于收集和处理污水。
最终,排泄物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的处理之后,事实上再次流出的水,一定都是能够通过国家排放标准的干净用水。
结语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还将会持续往前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排污处理将会是对于各大城市来说一个恒久的推进的课题,毕竟这关乎于每一户家庭切身的健康和利益。
未来的时代当中,环保、无公害的处理居民排污,低碳减排,用更少的能耗,实现最有建设性的排污与环保循环,也将会是考量环保部门的一大工作核心。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快打在评论区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