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生日那天,两个姑姐和小叔子一家都要从城里回来,婆婆嘱咐赵静早点回老宅帮忙。
赵静不想动,一是因为身体确实不舒服,还有就是一场手术让她重新认识了这些所谓的亲人,她寒心了,不想再和他们打交道。
却架不住婆婆不依不饶,一早往她家里跑了不止十次:
“壮壮妈,我让壮壮爸爸去街上买的鸡和骨头,你回家帮我收拾一下……”
“壮壮妈,你二姐喜欢你做的红烧鱼,你别忘了从你家带些调料来……”
“壮壮妈,南山的樱桃熟没熟啊?你和我一起去给他们摘点来,让他们一下车就能吃到……”
赵静烦得要命:“妈,我身体不舒服不想动,要不咱们别在家里吃了,去饭店吧?”
“去饭店哪里行啊,在饭店里吃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没有一点烟火气。
我好不容易过个生日,就想在家里和一大家人热热闹闹的呆在一起。
我知道你不想做饭,没事呀,我做,你给我打个下手就行了……”
赵静连和婆婆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了:“行吧,那随你……”
“壮壮妈,明明你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每次家里有什么事情,你总是跑在前头的……”
是啊,明明自己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又是谁改变了自己呢?
赵静叹了一口气。
赵静今年56岁,和丈夫李建山结婚32年,孙子也5岁了。
李建山姐弟四个,只有他们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
两个姑姐都嫁到了城里,日子过得也不错,小叔子是公职人员,娶了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媳妇。
用婆婆的话说,妯娌是下嫁:“ 你弟弟能娶到她,是咱们祖坟冒了青烟了,别说你弟弟得供着她,咱们全家也得供着她……”
赵静不生气婆婆的偏心,妯娌有让人供着的资本,村里人有什么事情,如果求到婆婆跟前,妯娌总会想办法给解决。
孩子上学老人住院,东家儿子找工作西家闺女没活干,妯娌都能给人安排的好好的。
她在教育部门工作,又是土生土长的城里土著,同学多路子广,只要要求不是多么出格,她都能接受。
为此公公婆婆赚了一村子的好人缘。
两个姑姐和小叔子对赵静都不错,每次回来礼物少不了她家的那一份。
有时候还会单独给她买些衣服首饰什么的,价格她也能接受。
只是他们三家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的,却谁也没有想过给李建山也找点活干。
以前,赵静有这个心思,也找姑姐妯娌说过几次,但都被他们打着哈哈岔了过去。
后来无意间听到了姑姐和妯娌的谈话,她才知道他们是故意不让李建山出去的:
“爸妈年纪大了,我们又离得远,身边总得留着一个人照顾吧……”
赵静明白了,李建山就是照顾公婆的最佳人选。
这一点,她坦然接受。
公公婆婆都是明事理的人,对于她这个留在身边的儿媳妇也有着明显的偏爱。
更容不得别人说她一句不好。
她从心里感激公婆,对他们也特别的孝顺,公公几年前去世后,婆婆一个人住在老宅里,她就让婆婆住进了自己家里,还专门给她收拾出来了一间屋子。
婆婆拗不过她,又舍不得离开老宅,只好两头住。
她说,老屋子要是不住人,容易废:“这是咱们一大家子的根啊,只有老房子在,你姐姐弟弟的家才在……”
赵静理解老人的心理,别说他们了,就连自己都常常念旧。
人,总得有个念想不是?
老房子就是婆婆的念想,她18岁嫁进了这个家,跟公公一辈子住在老房子里,为人妻,为人母,度过了多少个春秋冬夏四季轮回。
又在这个老房子里看着孩子一个一个长大,像小鸟一样离开,又带着全新的人踏进这个门里,以一个小家壮大成一个大家族。
这是婆婆的骄傲,老宅是纪念着她一生荣誉的地方。
赵静不强求婆婆的决定。
公公去世以后,姑姐和小叔子回来的更加勤快了,每次回来,都会对她对婆婆的照顾表示感激。
赵静觉得惶恐,毕竟在她的心里孝顺婆婆也是她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对姑姐和小叔子他们的谢意,她觉得受之有愧,在他们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跑前跑后的忙活。
好像让他们吃得舒心一些,她才能心安理得。
儿子几年前娶了媳妇,儿媳妇进门以后,看到每次家里的聚会,都是她一个人张罗,特别的惊讶:
“ 你一个人忙的脚不沾地,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来搭把手?”
“ 他们好不容易回来一次,让他们坐那儿聊聊天吧,我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习惯了……”
儿媳伊娜跟她开玩笑说,她的骨子里刻着奴性:“ 把伺候别人当成了习惯,特别可笑的是,被伺候的人还觉得心安理得……”
儿子生气的戳了儿媳妇一指头,嫌她说话不中听,赵静没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对,每次姑姐妯娌他们一回来,自己总是控制不住去照顾他们,这不是奴性又是什么呢?
可是,她乐意啊!
从什么时候起她不乐意伺候他们了呢?
去年春天的时候,她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查体,查出了胃癌,中晚期。
李建山立即决定让她住院,做手术。
可仅过了两天,他的态度竟然迟疑了起来,对大夫说要保守治疗。
赵静疑惑,她想动手术,她想活,她质问丈夫决定好的事情为什么出尔反尔?
李建山叹气,面对她的质问,只有沉默。
大姑姐来看她,对她说:“ 你也别埋怨建山,这件事情我们都在一起商议过了,你也知道你这个毛病,花钱都不一定能治得好,倒不如别受那一份罪了。
省的到时候钱花了罪受了,命也没了……”
姑姐的话还没有说完,恰巧赵静的儿子李壮和儿媳伊娜推门进来。
李壮把姑姑撵了出去,伊娜抱着哭泣的赵静温声的安抚:
“妈,你别伤心了,我们问过大夫了,你的情况并不算太差,癌细胞应该还没有向外转移,好好治疗的话,再活10年,20年没问题。
我爸这是听了我姑他们的蛊惑一时糊涂,你放心,这件事情他说了也不算,我和李壮商议好了,哪怕是砸锅卖铁,我们也会给你治的……”
赵静抱着儿子媳妇,放声痛哭。
也许人在面对绝望的时候,都会想更好的活着,哪怕多活一天也行。
赵静也不例外。
庆幸的是,手术愈后很好,赵静的身体慢慢恢复了,轻来轻去的活也能干了。
姑姐他们回来,也依然会来看她,说说笑笑的,仿佛当初劝她放弃治疗的不是他们一般。
可赵静却知道,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婆婆依然对她很好,刚从医院里出来的那一段时间,因为胃被切除了一部分,她每天要吃好几顿饭。
而且都是软烂易消化的东西。
婆婆说这也对了她的胃口,因为她的牙齿不好,稍硬一点的东西就嚼不动。
她不让赵静自己动手,80多岁的人了,守着一只火炉,小米粥熬得又粘又稠,配着青菜,婆媳俩坐在桌子边,你一碗我一碗,吃得喷香。
为了给赵静增加营养,婆婆把瘦肉剁成肉末,一起炖到粥里。
还给她做鱼,鱼刺也一根一根的挑出来……
赵静感动地对着婆婆哭,婆婆叫她傻丫头:
“ 只有你们都好了,妈才觉得活得有意思,这一个家呀,少了谁都不行……
我知道你刚查出病的时候,我的闺女儿子让你伤了心。
这件事是他们不对,壮壮妈,看在我这张老脸上,你能不能原谅他们?”
赵静对婆婆说,她不怨当出他们做出那样的选择,伊娜对她说过,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 我在一开始听到检查结果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不治了吧,花钱受罪,命还不一定留得下。
只是我没敢说出来,但这些话从姐姐的嘴里说出来以后我又觉得寒心。
其实姐姐说的话不就是我当时的想法吗?也很正常啊,妈,你放心吧,我已经不怨他们了……”
话虽这么说,可让她心里没有丝毫芥蒂,她也做不到。
那个疙瘩,一直在,只是相比起来,她更不想让婆婆伤心。
听儿媳妇说,她住院那段时间,两个姑姐谁也没去医院看她一次。
而李建山却说,她们来过:“因为怕你见到她们就会想起她们的说过的话,容易生气,对病情恢复不好,我就没让她们进来……”
毕竟是亲姐弟,李建山向着她们说话,这不意外。
从那开始,她再也拿不出以前对待她们的那一份热情了。
只是婆婆的生日,她还是不想惹婆婆不高兴。
婆婆已经86岁了,从过过年来,也变得更加爱唠叨,还偶尔会耍一个小脾气。
老小孩老小孩,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想着婆媳之间的缘分,还不知道相处多久,赵静更愿意哄着她,顺着她。
赵静便去老宅帮忙,李建山也在,杀鸡宰鱼的一顿折腾。
姑姐他们回来的时候,菜已经做好了大半,赵静让婆婆出去陪他们聊天:
“ 就这几个菜了,我自己做就可以了,你们都出去吧……”
他们刚出去不久,李壮和伊娜抱着孩子也进了门。
伊娜是个爆脾气,她看见屋子里一大群人都在,惟独不见赵静,立马发了火,直奔厨房,看见赵静正在炒菜,夺过锅铲扔到了院子里:
“妈,我花了十好几万把你从阎王爷手里夺回来,不是让你回来伺候别人的!
你看屋里坐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比你身体壮?这些事情让他们做不行吗,你干嘛非得要逞能?”
听到伊娜的吵吵声,屋里的人都走了出来了,赵静拉着儿媳妇的手,无奈的笑了:
“ 也就是在这里打了把下手,这些菜啊,都是你奶你爸炒的。
这不,我刚把他们撵出厨房,你就回来了……”
伊娜说:“打下手也不行,妈,你的身体刚刚好,千万可不能再累着。
你出去带孩子去,这里归我了……”
两个大姑姐一起进了厨房:“赵静啊,你快出去吧,剩下这几个菜我们俩来炒就行了。
你看你这个儿媳妇,护你护得多紧!比亲闺女还强呢,真让人羡慕……”
“ 本来就是嘛,我妈身体不好,就得让她多歇着。
大姑二姑,在家里做饭太麻烦了,为什么不去饭店里订桌呢!
你们要是怕花钱的话,这钱啊,我和壮壮出!”
“哎呀,我的侄媳妇呀,你别打你姑的脸了,你以为我们真是心疼钱啊,这不是你奶奶不愿意吗!
天大地大,老人最大,我们也不想惹你奶奶生气呀,你放心吧,以后再有什么事情,我们两个早点回来,绝对不再让你婆婆下一次厨做一次饭,这总行了吧?”
“ 看你们以后的表现吧!”伊娜傲娇地撅起了小嘴。
赵静站在一边,无声的笑了。
被人护着的感觉,真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