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的戴老,是艺术界的活化石。
他从中国美术史走过,为行走在时间里的人,留下一幅幅与光阴的约定。
画中的花与树、光与影,留存的地标、路上的风景,万物一切在他的笔下皆是“可爱”。
在临别世界之前,他重回故土,饱含思念,用画展与故乡交流。
“艺术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爱”
“万物生—百岁戴泽重回故里艺术展”在重庆美术馆的5楼,跨越70余年的百件作品占据了整个一号展厅。
极具视觉冲击的建筑仿佛暗示着里面展品的不凡,红黑配色的柱子穿插错落,是解放碑最抓人眼球的艺术建筑。
青年戴泽在1942年考进了国立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在重庆长大,也在重庆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求学岁月。
那时的他,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天赋型选手”。艺考时,在别人还在打形的一小时里,他已经完成了整幅画,并成为了“榜眼”。
在大学时期,主要以重庆风景为题,画了大量水彩和速写。
沙坪坝、嘉陵江码头、街头饭馆等地,在他的画里都鲜活而富有生活气息。
戴泽时常手书“万物生”三字,他的艺术探索饱含着对“生命万物”的无限热爱。
他的画风既写实严谨,又开放自由,看似互相矛盾的特质,在那时的他身上却浑然天成。
徐悲鸿老师严谨的风格影响着他,但作为青年画家的洒脱、肆意却从各种日常作品中露出。
展馆还展示了戴泽先生给故乡写的诗,一字一句中,足以感受到戴老先生浓郁的“乡愁”。
此次展览,是戴老先生具有“出生”“成长”“学成”“回归”意味的内心独语与炽热表白。
从央大毕业两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讲师。
从此开启了他长达半生的美育事业,在展馆的中间粘贴着他任教时的工资单供人们观看了解。
1949-1978年的戴泽,和新中国一起成长。
他抱着极大的热情,背着画箱走出画室,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描绘人和大自然,感受新中国的新气象。
在这些作品中,色彩鲜活、明快、舒朗,展示着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一切场景都是“可爱”的。
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要求他用艺术回应时代大潮的内在需求。
戴泽的人生来到了第三阶段——注重于抒发个人的情感。
在他的心里,人是可爱的,植物是可爱的,动物也是可爱的,世界上的建筑、街道、风景,没有一处不可爱。
正如他写的手记:“我爱画花,因为不管何时的艰难困苦、人性不堪、潮起潮落,花,一直都在开。”
80岁高龄的戴老来到了人生的第四阶段,2000-2023年,他一个人走过了孤独而漫长的岁月。
老友和妻子的相继离世,让他更加思乡和怀旧,写实的风格也逐渐转向抽象,对过往文化艺术实践进行了更加理性的反思。
馆内还专门有一面“戴泽年表”墙,这位百岁老人的一生就被这样直接得近乎残忍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潮涨潮落,花开花败,总有人在时光的缝隙中缝补记忆的残缺,投射万物的可爱。
/ 打卡地址/
重庆美术馆1号厅
地址:渝中区解放碑重庆美术馆
/营业时间/
9:00-19:00
周一闭馆
/ 文末话题 /
你看过万物生画展吗?
编 辑EDITOR
六 六
摄 影PHOTO
李 李
设 计DESIGNER
一 朵 小 发 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