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关不羽
石家庄的4S店正在经历煎熬。
河北国际汽车贸易园是石家庄市最大的汽车交易园,集中坐落着五六十家4S店和其他汽车行业的店铺,正在进行拆迁。主干道两侧竖起了挡板,不少房子已经被拆除,大部分4s店的标识被拆除,一片狼藉。
大拆大建在中国城市并不算新鲜事,但是这次拆迁确实不寻常,搞得太急了。接受媒体采访的店家表示,“今年7月份,突然下文件要在一个月内把二环附近的4S店搬到新园区。好多企业都措手不及”。园区里张贴拆迁的通告也印证了店家的说法。整整齐齐六个公章,落款日期显示为7月4日。
图/网络
理论上讲,两个月完成店家的搬迁也不是不可能,前提是新园区及时完工并投入使用,并且提前做好相应的入驻准备工作。
当地政府的确是这样计划的。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石家庄市在桥西、新华、长安、裕华四个区分别建设4个汽车产业园,推动临建或违建汽车4S店搬迁至新产业园中经营。
然而,新园区并没有按照计划建成,很多店铺并没有找到新的经营场地,更没有拿到拆迁补偿。4S店的面积大、装修时间长,装修标准也比较高,“挪窝成本”以百万计。六个公章就要店家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让人难以接受。
纸面上的“先立后破”,现实中还是“破而未立”。这一切本不该发生。
整顿低端市场、违规违建,提高城市风貌,是否需要用大拆大建的方式来实现,本身就可商榷。河北康城国际汽车园也是要搬迁的汽车园区,新园区和旧园区仅仅一路之隔。劳师动众搬到马路对面的“先立后破”,显然不是规划的最优解。2022年石家庄市的财政收入718亿元,地方债余额2031亿元,可见财政并不宽裕。
据说石家庄这轮城市更新改造,是以大量的土地储备作为财政“底气”。但是,以目前土地行情,这个“底气”到底有多足,应该打个问号。从财政角度讲,不管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大拆大建的城市升级都不合时宜。
如果真有财政底气,也不至于不给商家拆迁补偿。老园区的商家也是当初招商招进去的,人家签了二三十年的合同,说拆就拆、损失自负,情理法都说不过去。虽说面对北方地方政历来的强势风格,商家多半只能自认倒霉,但是城市形象、营商环境的无形代价是巨大的。
这些代价本该避免。合理规划、保障新园区的工期、给予合理补偿,或许对当地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至少应该在拆迁时限上给予通情达理的宽限,而不是急吼吼地进场拆迁赶走商家。“计划不如变化”的宽容对内对外要一致,而不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反向双标。
石家庄这些年致力于打造“国际庄”的良好形象,做了很多努力。这次花了很多钱大拆大建,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硬件。然而,硬件的提升以牺牲商家合法利益为代价,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市场环境”对政府自律、政策合理的软件要求更高,如果没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再豪华的园区、再高级的配套,都是枉然。毕竟商家入驻一座城市,不是来旅游的,是来做生意的,能让人踏踏实实做生意才谈得上“改善市场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