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伤亡36万,值不值?毛主席和周世钊的谈话里有答案

分享至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的真正缘由。但这个缘由的深层含义,很多人并不懂。

近年来,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因为毛主席这句话里的“打”字,将抗美援朝理解为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更有甚写,还认为抗美援朝得不偿失。这类言论者,多是没能深刻理解毛主席思路者。

毛主席第一次提及“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在与周世钊谈话时。当时的时间,已经到了1950年10月,此时,朝鲜战争已经持续三个多月了,美国正式参战也已三个多月。

而当时的中国和美国关系非常紧张,就在武装干涉朝鲜战争的同时,美国还一边参战一边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

就在毛主席与周世钊就朝鲜战争的相关事宜进行谈话时,战火已经烧到了鸭绿江边。而鸭绿江,正是中国和朝鲜的分界线。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和所有中国人都有理由认为:战火随时会蔓延到中国的领土上。对于这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看得分明,他后来在自己的书《大外交》第19章中写道:

“毛主席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

基辛格忘了另一个真相,这个真相就是:在毛主席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前两月,即1950年8月,侵朝美国空军就开始不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疯狂轰炸边境城镇和乡村。下图即是丹东市被轰炸后的情景。

所以说到这里,抗美援朝的本质就已经呼之欲出了:抗美援朝,抗的是美国,保卫的却是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有三。

首先,美国人当时实际已经入侵东北了,美空机已三次入侵中国东北,共造成33人受伤,7人死亡。帝国主义已入侵你的情况下,你不还手,后果将极其严重,这点,历史早已证明。

其次,朝鲜战争后,苏联老大哥提出了一个计划:让朝鲜在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其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这话说起来轻巧,实际却等于悄无声息地将战火引到中国东北。到时,苏联将再次有借口派大规模的远东军进入东北,援助中国作战。

毛主席何其聪明,他岂会忘记1945年斯大林以对日作战为借口,出兵东北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因为这一“城下之盟”,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率代表团赴莫斯科,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难谈判后,才废除了这一不平等条约。

毛主席非常清楚,一旦苏联再次出兵东北,无论战争成败如何,中国都将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不受损坏。

毛主席确定,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保卫中国。

第三,某种意义上,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是为了在中国的头上插一把刀。毛主席在与周世钊的谈话中,准确讲出了美国入朝作战的真实意图,他说:

“美帝国主义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们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而一旦美国这把刀成功插在了中国的头顶,中国的处境将极其艰难。换言之,抗美援朝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

毛主席当时还给在苏联访问的周恩来去了一封电报,电报里,他充分讲述了中国必须参战的缘由,他说:

“我们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而且要早参战,如果等朝鲜彻底垮了,中国再想出兵就没有理由了,也没有机会了,而只能做在中国境内迎战美军的准备了。”

毛主席的这份电报,背后的思路是:“当最坏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时,就要用底线思维考虑,尽快主动出击。”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庄严发布了抗美援朝的命令。

对于毛主席出兵抗美援朝的艰难抉择,彭德怀曾做过这样的评价,他说:

“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具体有多不容易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