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公告,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中疾控9月8日发布的检测情况显示,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8月新增报告501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首次报告5例女性病例。
“出现女性感染者,意味着我国猴痘感染人群进一步扩大。”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告诉记者,从此次报告看,病例中的女性感染者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因此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可能性大。总体上来说,猴痘通过性接触以外的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因此对普通人来说,只要性伴侣双方没有不洁性行为,感染的风险极低,在女性群体中出现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也极低。
国家卫健委公告,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官网截图
据中疾控通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猴痘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病例中有5例女性,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三个月,我国绝大多数猴痘感染都发生在男男性行为比较活跃的群体中,猴痘在国外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样是男男性行为接触。从传播途径上来说,无论男女,如果发生皮肤密切接触,就有被感染的风险。由于感染者的皮疹液中携带病毒,一旦病毒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上的细微伤口进入身体,就容易引发感染。一些男性感染者也会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因此,出现女性感染者是很自然的情况。
此前,国外已出现猴痘女性感染者。据法新社2022年6月21日报道,法国确认发现首例女性猴痘病例;据中新网2022年8月6日报道,法国成年女性猴痘感染者已增加至20名。
“未来女性感染者数量可能会增加,甚至可能出现家庭内传播,例如老人和孩子被传染了,但概率较低。预防的策略是不变的,大家不必恐慌。”李侗曾提醒,要尽量避免和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发生密切接触,尤其是已经出现发烧、疱疹的人群;当个人身上有伤口时,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去人员密集场所,要注意使用创可贴、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意外接触感染。此外,感染者本人要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赵卫同样提醒,预防猴痘感染的方法是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特别是他们的皮疹和体液,注意外出活动后,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猴痘防控知识
1.全球疫情怎么样?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全球猴痘趋势报告,自2022年1月1日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所有6个区域已 有111个成员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猴痘病例。 截至2023年6月5日,共报告了879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1095例疑似病例,包括146例死亡病例。 除西非和中非国家外,2022年以来持续暴发的猴痘疫情主要与一个或多个伴侣发生性关系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相关。
2.猴痘的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3.猴痘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猴痘病毒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
动物传人: 人接触感染动物的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可感染猴痘病毒。
人与人: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猴痘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尚不能排除性传播。2022年发现的多例猴痘病例,在发病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可能主要还是与性行为中的密切接触传播有关,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经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
物传人: 人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也有可能感染。
4.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5.猴痘的潜伏期有多久?
潜伏期5至21天,多为6至13天。
6.感染猴痘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病程约2至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来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7.猴痘预后怎么样?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8.个人如何预防猴痘?
一是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二是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来源:南方网综合广东疾控、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