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源:宾阳印象
如果从空中俯瞰,芦圩银行巷就像一个“z”,一头连着正街,一头连着菜市场。
银行巷并不长,几十年前的样子,我还记得。从人民银行(现在称“老银行”。但是几十年前,芦圩却独此一家哦)右侧走进去,迎街巷口是一个公共厕所。接着街道往右手边一拐,就是一条不算很宽敞的街巷道。那时路面是泥沙铺面,晴天灰尘有风时会扬起,下雨泥泞一片。两边的铺子屋檐比正街的铺面低矮好多。这长不过两三百米的巷道,圩日很热闹。这里摆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日用品,有小五金木工工具,木制品,还有毛笔、墨砚、甚至祭祀用的冥品都有。还有农具、缆绳,塑料制品,厨房用具。
吸引着我的不是这些,是那些那张油布铺在地上,就摆出来的古钱币,邮票和旧版的纸币、旧器物等,后来才知道这些东西有个名字叫“古玩”。所谓“古”,就是当前不再流通使用的。
我伯父和我外祖父都是做小生意的。耳濡目染,我知道民国时流通的货币中有“袁大头”、“撑棒鬼”、“七钱二”,“法币”“广东造”“五族共和”等等硬币。那年月大部分人都是为一日三餐奔波劳碌状态。“收藏”一词,在民间是个陌生的词汇。
再者就是,当年的古玩很少有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卖价相当便宜。但是饭都吃不饱,谁还去玩收藏。我也没这个能力。
但是从伯父外祖父们的口口相传中的这些东西,现在就摆在我眼前。说不动心,那是骗人。我不肯空手而归。每次因为钱的缘故,在仔细挑选之后。要一两枚自己看中的古钱币。这样的事持续十几二十年。我陆陆续续收藏了满满的一本邮票,还有几十枚古钱币。现在想起来后悔的是,错版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在银行巷也出现过,可惜我错过了。那个狂热的年代过后,很多当年时髦的用品,如领袖像章,陶瓷塑像,红宝书,票证等也都陆续出现在这里。
我在老师几乎是苛求之下,被动喜欢书法。买到的最趁手的毛笔,也是出自银行巷的地摊。
银行巷的这些古玩告诉我一个道理。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改变,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身份。今天看似一钱不值的东西。说不定到了哪年月,就会变得炙手可热,身价百倍起来。还有就是这些东西你刻意地去追索,不一定就能追得到的。所以珍惜当下,不要被短视的眼光耽误了。
我自己动手做家具时,所有的木工工具,都是在银行巷购买的。
几十年来,银行巷的那些行当,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更加参杂铜臭味了。这十几年时间,我多数时候是生活在外地。偶尔回家去芦圩,还是会去银行巷走走。目的当然还是一个,看看有没有什么古玩。
▍今日责编:东东
▍内容审核:诚诚
▍内容来源:宾阳印象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023宾阳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