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谢飘在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合影
我一生就是这样,按照父亲对我的教育,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仰仗父亲的余威啃老,能在一个事业上干好就干下去;如果遭遇环境不利,或者小人当道,我就走开。——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之子谢飘
到北戴河探望“胡子爸爸”陈赓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谢飘的一生飘逸而充实。1939年10月,谢飘出生于甘肃兰州。为了适应前方抗战,父亲谢觉哉和母亲王定国商量后,将谢飘一同带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谢飘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他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挚友——林用三和对自己影响一生的胡子爸爸——陈赓。
谢觉哉全家福
1960年夏天,随着中苏关系急剧变化,苏联方面决定不再接受中国留苏学生。当时,成绩优异的留苏预备班学生谢飘和林用三,两人的留苏计划彻底落空。未来何去何从,两个人一时间没了主意。
在生活中,林用三一直将谢飘当做自己的哥哥,有什么问题都会让哥哥拿主意。这次也不例外,眼看两人留苏的计划泡汤,再加上父亲林伯渠刚刚去世,林用三再次将希望寄托在谢飘身上。
谢飘沉思之后说道:“我听我父亲说,刘伯承叔叔的儿子刘太行去年就到哈军工报到了,在我国,哈军工是一所一流的军工院校,这所学校比清华的办学还要好,最关键的是,我的“胡子爸爸”陈赓在那里。自从延安一别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胡子爸爸,我们就去读哈军工。”
说干就干,谢飘和林用三开始到处打听哈军工的消息。他们了解到,此时的陈赓正在北戴河疗养,谢飘的父母也在那边工作。于是,谢飘收拾好一切后,坐上火车直奔北戴河。在前行的路上,谢飘想起了父亲谢觉哉对自己的谆谆教导。
谢觉哉工作照
作为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谢飘自幼深受父亲的教诲。一直敬仰父亲的人品与学问。谢觉哉曾经这样教导谢飘:为人处世,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三思而后行。孔子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一定要十分重视周围的人,并且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择善而从。有一学一、有二学二。
对于别人给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学会辨别其中的对与错,正确的当然要听,并且要努力按照建议去执行。不正确的话,也不要一概而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遇事的时候,千万不要乱了方寸,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多动脑筋,千万不可感情用事。
回想着父亲对自己的教导,谢飘的眼角不由得湿润了,上学以后,他已经好久没有见到父母了,思念父母的他恨不得立马出现在他们面前。
谢觉哉雕塑照
来到北戴河后,谢飘见到了久违的父亲,在北戴河优美的环境下,这种父子亲情感染了他们身边所有人。谢觉哉和谢飘亲切的交流着。对于留苏愿望的落空,谢觉哉替儿子十分惋惜。他鼓励儿子,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比起人民在独立中所遭受的磨难,这点困难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听到父亲对自己的鼓励,谢飘更加坚定了去读哈军工的决心。他向父亲表达了想去军工读书的愿望。谢老看到儿子重新振作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谢老激动地摸着自己的白胡子,随后对儿子说道:“既然你已经下定决定读哈军工,那我就带你去见你的胡子爸爸——陈赓同志吧。”
为了哈军工的发展,陈赓大将可谓是操碎了心。他曾在工作中两次突发心肌梗,每一次住院都牵动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心。陈赓在第二次心梗发作后,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强烈要求下,来到了北戴河疗养。陈赓深知自己的身体,知道疗养并不能够根治心肌梗。于是,他想尽快回哈军工,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发展我国的军工业。
陈赓在785厂和哈军工教员合影
此时的陈赓正在办公室想着哈军工未来的发展,他的心口突然传来一阵剧痛,陈赓用手慢慢抚摸着心区的位置,谢觉哉带着谢飘来到了办公室。陈赓慢慢睁开眼睛,一看是谢觉哉父子,他立马起身相迎。
看到昔日精神抖擞的胡子爸爸陈赓,如今变成面色灰黄、头发稀疏的老人,谢飘的心里不是滋味,谢飘亲切的喊了声:“胡子爸爸,延安一别,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看到您了,想不到再见的时候,您已经成这个样子,真是岁月不饶人,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您啊!”
看到延安时期的小屁孩谢飘,如今已经一表人才,陈赓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谢飘说完后,立即给胡子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觉哉被两人之间的情谊深深感动着。为了照顾陈赓的身体,谢觉哉决定开门见山。他对陈赓说道:“陈赓同志,我的孩子飘飘不能去留苏了,他想去哈尔滨,你创办的那个哈军工读大学,你看行不行啊?”
听完谢觉哉的话,陈赓目光变得柔和,随后哈哈大笑道:“哎呀,谢老的儿子飘飘一表人才,去了哈军工简直是锦上添花,我陈赓当然欢迎。”
陈赓与战友视察哈军工
随后,陈赓关切地询问谢飘在留苏预备班的学习情况。陈赓感慨地说道:“你们都是祖国的栋梁之材,尽管不能去留苏,国家也不会浪费人才,那就全部来哈军工,今后国防现代化的建设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呢!”
得到胡子爸爸肯定的答复,谢飘和谢觉哉离开了陈赓的办公室。随后,谢飘回到了北京,哈军工驻京办事处主任许鸣亲自将去哈尔滨的火车票送给谢飘。随后,陈赓还亲自多次打电话询问谢飘和林用三的安排与行程。对于胡子爸爸的关心,谢飘一时间无法用语言表达。后来,谢飘多次向身边人回忆:“胡子爸爸”陈赓,他对我的恩情和影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胡子爸爸是我一生的恩人。
谢飘回忆:哈军工生活,父亲书信的谆谆教导
告别自己的父母后,谢飘和挚友林用三踏上了前往哈军工的列车。两人来到哈军工学员后,成为哈军工的第8期学员。
新生开学前都有为期三个月的军训期,训军期间,谢飘和其他学员一样,每天操练、摸爬滚打,射击投弹、体力消耗十分巨大。当时,正值我国最困难的时期,哈军工的学员们经常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进行刻苦训练。
哈军工学员合影
学员每日的主食为东北高粱米,很多新生吃不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饭在嘴里就是难以下咽。谢飘在信里向父母汇报了新生的军训生活。谢飘告诉自己的父母,他绝不会给父母丢脸,不怕吃苦,永远锻炼自己的决心,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对于谢飘的来信,谢觉哉对于儿子的表现十分满意。他在9月26日给儿子写了回信,部分内容如下:
儿子,你在信中提到对待吃苦问题,你的态度很好。
但是,苦与不苦是比较出来的,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某一地区或某一时代的人以为苦,但是,另外一时代或地区的人却以为是甜。同样,怀有某种思想的人以为苦,怀有另外一种思想的人却以为甜。
结合到哈军工学校,为父认为:你们的学校,总体是甜的,在全国,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和哈军工比肩。有些学员抱怨高粱米等粗粮咽不下。他们有谁知道,在全国的很多地区,人民就连这些粗粮都吃不到。每天忍饥挨饿,食不果腹。
哈军工学员合影
你们现在是锻炼:锻炼身体,锻炼思想,锻炼学业。我们用锻炼这个词来形容,好像要把你们这些没有经过锻炼的矿石炼成铁、炼成钢。这其中所要遭受的苦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
用毛主席的话说,不论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苦与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立统一的。俗话说得好:苦尽甘来,可见,甘是从苦中来的。而且不一定是先苦后甜。在那苦时就能尝到甜味。又不一定一甜了不会再苦。因此,任何事情都有困难,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办法克服面前的困难,决不能有苟且偷安、安居中下游的思想。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要经常找难的事情做,这不是为难自己,这是在锻炼自己。
看着父亲给自己寄的书信,书信中每一个字饱含的谆谆教导,谢飘都铭记于心,谢飘后来回忆:父亲的话总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哲理,总是让我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让我头脑清醒,视野开阔。
谢觉哉与夫人合影
在哈军工5年的学习生涯中,尽管谢觉哉不能陪伴在儿子的身边,但是,他对谢飘的关心一点不比其他父亲少。两人经常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思想的深刻交流。择善而从,是谢觉哉教育子女的独特魅力。谢觉哉每一次的书信,总能让谢飘受益匪浅。
1961年,在毛主席的倡导下,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八字方针的倡导下,全国对于大跃进运动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全面纠正。1961年3月,陈毅在广州会议上关于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精彩讲话像春风一般吹遍了全国。谢飘听完陈毅的讲话后受益匪浅,他当即给父亲写信,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陈毅讲话的理解。
谢觉哉在回信中说道:“对于陈老总的讲话,我认为好得很,陈老总的讲话鞭辟入里,很好地解决了我国当前存在的严重问题。对于你在信中的感想,为父感同身受。你们大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好专业,只有专深,才能红透。家里一切安好,我和你妈妈在九月四号回京,在我们的陪同下,亚旭去了八一幼儿园。你外婆、妈妈、姨姨们忙于搞秋菜,养鸡兔,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你在哈军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切勿让家里人挂念。”
谢觉哉与群众
在哈军工的学习过程中,谢飘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在学习过程中力争上游,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期,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凡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来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谢飘为人坦荡,极富正义感,在同学们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在毕业前,谢飘最后一次给父亲写信。谢觉哉在回信中这样给儿子写道:
飘飘,你在哈军工励志读书并且有计划地读书,遇事能够谨记为父的教诲,开动脑筋、冷静处理每一件事情,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为父希望你时刻谨记这样一句话:不论在任何时候,骄傲的帽子,一定戴不得。无论何时何地,你一定要牢牢记住毛主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话。切不可以认为自己正确的事情就可以骄傲,认为别人说自己骄傲不要紧。
你要知道,正确与否,在没有经过实践证明以前,谁也不能做最后的结论。就是你的见解比别人高明一点,那也不能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对待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不仅要向高于自己的人请教,也要向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要真正学会集思广益。
朱德与延安五老
为父记得,在你五岁的时候曾经给你写过一首打油诗:
忽然嬉笑忽号啕,绝顶顽皮绝顶娇。
顽则要谦娇要惜,最难对付是飘飘。
是否还有些幼时气态没有改?还没有老练?你要对此特别注意。
我曾经给你多次讲过“不怕得罪人”,这句话如果你简单化理解,那就要坏事。别人做错事或者发表的言论不对,你要和和气气的同他人说而不是针锋相对的得罪他。如果你这样说了,别人始终不听,要耐心地等待他,然后再和他说,即使要说服他,也要用平和的态度。
如果发现别人做坏事,你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劝阻,不要随波逐流地附和他,要拒绝他,到最后勇敢站出来揭发他,这也是为父教你为人处世的哲学呀!
谢飘视察工作
国际经贸战,谢飘成我国的一面旗帜
从哈军工毕业后,无论身处什么位置,谢飘时刻谨记谢老的教诲。父亲曾经教导他:为党献身常汲汲,为民谋利更孜孜。将来是要为人民做事的,我永远不希望谢家子女去做官。谢家子女永远记得谢老的教诲。
谢飘不管做什么,都特别投入,全心全意扑在他的业务上,对于从政做官,谢飘从来不感兴趣。谢飘又是个耿直豁达的人,他待人接物从来都是有话直说,从来不刻意逢迎,对官场的一套规则从来都是嗤之以鼻。
1980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下,谢飘出任国家对外经贸部。从1984年到1986年,谢飘在我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商务处工作两年。这两年,谢飘经历了国际商务的各种挑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谢飘一家合影
谢飘后来回忆:在大使馆商务处的日子里,他每年经手的资金高达几十亿美元。有时候,他需要陪同外宾到国内进行实地考察,他对待外宾始终是国家最高的礼遇。来到国内后,他会亲自将客人送到大酒店里面。自己则是找个最普通的招待所住下,谢飘对身边人说道:“自小在延安养成的艰苦朴素的作风改不了了。如今,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但是,身为人民的一份子,永远不能忘本,我永远记得毛主席以及父亲的谆谆教诲。”
一次,谢飘在办公的过程中,身边的秘书交给他一封书信,谢飘看后得知,这是自己在哈军工的老同学南新果写来的一份求救信。他的父亲是我党的老革命家,原中国贸易促进会会长——南汉宸。南新果在信中写道:他有一个亲妹妹南新志在意大利,如今正处于困难时期,得知老同学谢飘在意大利大使馆,希望得到老同学的帮助。
看完这封求救信后,谢飘高度重视,他立即到热那亚找到了在当地打黑工的南新志,弄清了她与丈夫在当地的流亡情况。在谢飘的帮助下,最终解决了南新志夫妇在意大利的合法居住问题。然而,这件事被有心人得知,他们立即将这件事报告给经贸部,抹黑谢飘利用职权勾结华侨,严重违反了党和国家的纪律,要求经贸部严惩谢飘。
谢飘在工作中致辞
经贸部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人进行了查证,随后将谢飘带回了经贸部,南家人得知恩人被无辜逮捕后愤愤不平,他们立即联系相关人员给胡耀邦总书记写信,胡耀邦得知后亲自做出批示,他在批示中说:谢飘同志勇于救人的行为值得称赞,有人借此大做文章,简直是小题大做,目无法纪,对这些人要严肃批评。谢飘最终有惊无险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事后,他要求经贸部的那些人不要过分追究这件事,因为此刻的他依旧铭记父亲的教诲:得饶人处且饶人。
谢觉哉全家合影
可以说,谢觉哉教育艺术影响了谢飘的一生,谢飘也用自己的一生,完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谨以此文缅怀伟大的谢觉哉父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