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毅然起义,1981年黄植诚驾机回归始末

分享至

作为一支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恶斗了22年之久,甚至在被迫退守宝岛台湾后还高喊着“反攻”的“国军”来说,其战绩实在是乏善可陈。但在这支“败将如云”的军队中,有一位黄埔四期出身的将领却是个另类。

这位老兄就是和未来指挥四野的百万大军横扫大半个中国的“101”是同一期同窗的高魁元,毕业后他虽然升的很慢,但也神差鬼使地避开了许多惨败,“胜多败少”的战绩使他的仕途一直很顺。在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的崩溃狂潮中,他却以“古宁头之战”功臣的身份升任“台北防卫区副司令”一职,此后这位老兄终于迎来了“第二春”,职位节节攀升,先后担任“陆军副总司令”、“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职,直到他63岁才被解除兵权并就任“总统府参军长”这一闲职退居二线。但官运来了那真是城墙都挡不住,“子承父业”的蒋经国在他赋闲几年后又力邀其再次出山,在他66岁那年任命其为“国防部长”,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


高魁元戎装照

然而就是这么一员“福将”,他的气运最终却终结在一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手里,黯然去职后,就再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实权职务。这位黄埔宿将就是“陆军一级上将”高魁元,而给他的军旅生涯画上句号的是台空军第5联队督查室少校考核官黄植诚。

1981年8月8日上午才不过9时,肆虐的“秋老虎”使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省会福州的温度迅速上升到35度以上,炽烈的阳光几乎要将地面烤焦。但解放军福州军区空军指挥中心内的气氛比起外面更是焦灼不安,人人紧盯着雷达屏幕上的一个可疑光点,这架敌机从台北起飞后不久,就越过海峡中线,正迅速逼向大陆沿海,但在接近大陆海岸线时,却又突然掉头折返回海峡上空,从敌机的轨迹判断,很可能是台湾国民党空军对我沿海防空系统的又一次侦察行动或者试探我防空部队的反应速度。

我地面防空部队和歼击机部队立刻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雷达站内的空气也越发紧张。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架敌机很快再次在海峡上空掉头向大陆方向飞来,并且一边降低高度一边降低速度,摆出了一副要着陆的架势。这架飞机很快飞进了闽江口,到达福州上空,该机一边摇晃双翼,一边向南台岛高盖山南侧的义序机场飞去,并且在9时28分安全降落在机场跑道上。

这是1架美式F-5F“虎”双座战斗教练机,后舱盖已经不见了,坐在前舱的飞行员摘下氧气面罩打开舱盖,向四周围拢上来的解放军官兵挥手致意,这就是当时的“黄植诚驾机起义事件”。消息传回台湾后,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连黄植诚这种人都起义了,那空军里还有可信的人么?

祖籍广西横县的黄植诚于1952年生于台湾一个典型的“军人世家”,黄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是国民党空军的“老人”,母亲是国民党空军屡屡表彰的“模范母亲”,其二哥是国民党空军少校,其大姐嫁了个国民党空军中校。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黄植诚从小就对飞行很感兴趣。

由于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空军背景,他很早就有机会接触到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有关航空器方面的知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要当飞行员的志向。高中毕业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湾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专修班。

1973年,黄植诚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了一名见习飞行员,并被授予中尉军衔。他在部队中同样表现出色,先后飞过5种型号的飞机,到他起义那年,他在台湾国民党空军中已经服役8年,飞行时长高达2100多个小时。由于他能力强,加上家庭背景好,因此晋升很快,1977年,年仅26岁的黄植诚已经是空军少校并被提拔为空军第五联队的飞行考核官。这个职务非常重要,负责全联队上百名飞行员和见习飞行学员的年度考核,以及飞行员的转正、晋升的评估,是联队内仅次于正副联队长的“红人”。当时很多人都看好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认为他当上将军也就是早晚的事。


黄植诚

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天之骄子的心理开始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由于海峡对岸人民共和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使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另外一方面也使国民党年年高喊的“反攻”口号愈发显得无力而可笑。前途迷茫让许多人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感,悲观失望的情绪弥漫全岛,年轻的黄植诚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出路。

在当上考核官后,他开始接触到了军队内部的腐败现象,这让之前一直认为军队是一方净土的黄植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他试图利用手里的权限把部分不合格的飞行员和学员给卡掉,但能进入空军的人哪个背后没有手眼通天的大佬或是八面玲珑的小人罩着,结果就是黄植诚不但没卡掉这些人,反而得罪了不少重量级人物,因此他从担任考核官起就再也没有升过一级。

到了1981年4月,黄植诚见自己不但升迁无望,甚至还不断地被“边缘化”,虽然他仍然担任考核官一职,但已经逐步丧失了对考核对象进行最终评估的权力,本来按照惯例,考核官对飞行员的评估结果上交到联队长那里,联队长一般浏览一遍就会签字通过。

但黄植诚的评估结果不止一次被联队长打回票要求他做重新评估,到后来甚至联队长绕过他开始直接写评估报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他已经不被信任了,虽然上司暂时还不至于让自己靠边站,但已经派亲信委婉地问他是否想转做文职或者地勤岗位,这对于把飞行看做自己第二生命的黄植诚来说,不亚于是判了他死刑。对国民党空军已经绝望的黄植诚开始认真思考为自己谋一条新的出路。

出路自然是在海峡对岸,黄植诚把目光投向了大陆,在中美建交后,大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缓和海峡局势的举措,并呼吁台湾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