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考古学家全面勘探秦始皇陵,五个惊奇浮出水面!

分享至

传说秦始皇的地宫并不在现在的封土下面,而是在南边的立山当中。

封土下是一座祭坛,祭坛下面又是一条水银河,水银河通往骊山的地宫,如果你来到秦岭,是一个特别渗人的阴雨天,千万不要怕,仔细听就会听到这条水银河当中正在发出阴兵出巡的声音,接着是一阵金钟精灵的撞击声,这是秦始皇的棺椁到达了祭坛的声音,他从地山的深处出发,沿着水银河飘到了这里。

祭坛里有一口巨大的金钟,大殿的四个角上还挂着金灵棺椁撞击金钟发出幽冥的声音。

这个时候,秦始皇的灵魂也会登上那座祭坛,俯瞰他的帝国。

想要听到这个传说的原始版本,你不妨去骊山脚下深度游,摆点农家的柿饼和石榴,没准就会有。

有一个当地人跟你讲起这个故事,水银祭坛阴兵。

这一切听上去太玄幻了,就连当年胆到骊山脚下的考古队也被这些故事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他们决定调查秦始皇陵,破解这些传说。

接着,五个惊奇浮出了水面。

那是1981年,骊山脚下已经陆续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

但是这三个兵马俑坑为什么离秦始皇的陵墓那么远呢?

足足有1.8公里。

于是,考古学家们要调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

很快他们就测量出来,封土是一个51米高的金字塔,底边分别是350米和345米长,相当于17个足球场的面积。

向外延伸,又发现了两圈城墙,内城的周长是3.8公里。

外层的周长是6.4公里,这已经相当于三个故宫的面积了,但是兵马俑坑还在这之外的1.5公里。

于是考古学家们继续勘探,用铲子和脚步一寸一寸的丈量,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整个林区大约是一个边长7.5公里的正方形,面积超过了56平方公里,这已经足足是78个故宫那么大了,放到北京大概是这个样子。

原来整个骊山渭河的范围内都是秦始皇的藏宝坑,谁也不知道这下面是否埋着比兵马俑更宏伟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但所有人都知道,最大的惊旗一定被埋在那座封土金字塔的下面,因为那里是秦始皇的地宫,秦始皇的真身和无数无法想象的奇珍异宝都埋在那里。

而关于这座地宫呢?

最出名的传说就是。

水银不仅仅当地人这么说,就连历史书上也记载,地宫当中用水银做成了中国山川大海的样子,日夜不停的流动。

真的是这样吗?于是考古学家们开始专门勘探水银,然后第二个惊期又出现了。

勘探结束以后,专家说地宫中至少有100吨水银,但是1981年中国全年的水银产量才300多吨。

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用100吨水银铺地宫,这个数字太夸张了,专家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时采用的是砖探法,也就是用洛阳铲在封土和林区的周围打很多深孔,把地下的土样取出来,再分析这些土样中的汞含量。

汞,也就是俗称的水银分析状态数据了。

专家们得到了这样一张图,发现封土上的汞含量比周围土壤高了几十倍。

如果数据没错,那么很可能就是地宫中水银蒸发造成的。

而历史书上记载,即使到了宋朝,全国一年的水银产量也才2200多斤,100吨是20万斤,相当于宋朝90年的产量总和。

这怎么可能。虽然远古中国的道家早。

就掌握了制造水银的方法,先用朱砂矿加热到500度,就能获得拱蒸器,再将拱蒸器用导管冷凝,就成了水银。

但这个方法最起码的技术要求是需要一个完全密封的蒸馏箱,如果不密封,那么不仅毒性大,无法大规模制取,而且水银产量还极低。很显然,从目前已经掌握的资料来看,秦朝是绝对没有密封蒸馏技术的,这个技术最早也是宋朝才出现,那这样看来,秦人又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宋朝90年的产量总和了?

而且宋朝人也没有偷懒,当时全国都在不停的生产水银,比如很多历史资料中都提到,大臣们要是被皇帝赏赐一两斤水银,那都是很荣幸的事儿。

这是因为宋朝人流行用水银保存尸体,比如那个被蒙古人挖出来的宋礼宗,下葬已经21年了,出土的时候还跟活人一样。

所以,面对着这些谜团,当时专家们是万万不敢轻易下结论的,只是提出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超标的汞含量究竟是来自地宫中的水银,还是来自封土本身的含量呢?

如果后人能用更先进的技术破解这个悬疑,那么地宫中的水银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果然,到了2002年,国家启动了一个863计划,要对秦始皇陵再做一遍详细的地球物理的勘探,包括使用遥感、旱地雷达和考古钻探等等的手段。

这是一次全方位的综合调查,结果调查中真的发现了一个水银湖,东北方的水银最多,西北方最弱,南边第二强。

专家们认为这正好符合中国山川的分布。

秦朝的时候,帝国的东北方是大海,南方有大江大河,西北干旱少雨,看来史记没有说话。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这都是真的,但紧接着这句机箱灌输就让专家们为难了。

字面意思,这就是说水银和像永动机一样在不停的流淌,但显然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于是专家们解释说,这可能是指铜棺果飘在水银上,因为水银比铜重,是可以让棺椁飘起来的,利用这种浮力呢,就正好可以让秦始皇躺在他的棺椁里面,日夜不停的寻思着这个水银模拟的帝国。

但是现在勘探出来了这么大一个水银湖,那要让铜棺椁漂浮起来至少一米深,再算一下,这可就不是100吨水银的问题了,而是10万吨都不一定打得住。

2020年全球水银产量3700吨,甚至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专家们真的监测到地空中有一个金属物体在移动,很可能就是漂浮的铜棺材。

如果这个说法真实,那么秦始皇从哪里来的这么多水银呢?历史学家们想到了史记中记载的八卦夫亲。

秦始皇一生的记录当中,除了他的母亲、后宫嫔妃,一个都没有记,唯独这个八寡夫清是与秦始皇有交集的第二个女人,秦始皇还允许他拥有自己的军队,还为他建造了一座怀清台。

而八寡夫亲呢,正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银制造商。

原来秦始皇喜欢的不是八寡夫亲的人,而是他的矿。

矿石来源虽然解决了,但生产力还是摆在那里啊,100吨水银就已经是宋朝90年的产量了,那秦始皇从哪里来十几万吨水银建造?

所以爱好者们再次脑补出那个秦始皇将挽渠外星人的故事。

好了,不扯远了,863勘探队继续挖,一个更大的惊喜又出现了。

这天,遥感组的刘队长来找考古组的段队长,说他们在风土下面发现了重力异成能是一个建筑。

范局长压根儿就不信,还说自己做了这么多年考古,发掘了不少古墓,也不遍的历史资料,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封土下边有建筑的。

一顿举例分析以后呢,刘队长和整个遥杆组也都懵了,怀疑是不是自己算错了,队员们回去就再算一遍。

结果两天以后,刘队长带着遥杆主又来了,这次千真万确,真的有重力异常,还计算出来是一个高大的夯土台,但队长依旧是不幸,但刘队长非常坚持,段队长就说,行吧,我让我的专探组去重力异常的点上铲一圈,看看下面到底有什么结果第一铲子下去,段队长就不淡定了,重力异常,点上果然发现了一层六七厘米厚的夯土,所谓的夯土呢,就是被人为夯实过的土层,而所谓的铲子呢,也就是洛阳铲。

这种长条形的工具,它钻探下去以后,可以把垂直面上各个土层都带上来,比对这些土层呢,就能判断土层有没有被人翻动过,或者有没有被人加工过。

但是这一铲子带上来的夯土却是非常紧实的,这说明在这个点上一定有不同于封土的结构。于是班队长亲自操作第二铲子,再往深里打,结果带上来的夯土有六七十厘米还没有到底。班队长立刻组织人手按照刘队长提供的重力图勘探。

这个时候,一个念头开始在段队长的脑海中闪现,那就是村民们不是说封土下面是一座祭坛吗?难道传说是真的?

果然,钻探结果出来以后,封土底下确实有一个高出地面30多米的夯土祭坛,上窄下宽有九层,相当于十层楼那么高,看来风土下面真的有一座祭坛。段队长开始在脑海里。

不停的寻找历史上到底哪里记载过这种诡异的法门,祭坛究竟是什么作用?他先是想到了中山王陵的响堂,但那都是在封土上面修建的建筑,是供后人祭祀祖先用的。但现在发现的祭坛是被埋在封土当中,显然不是供后人祭祀的,难不成每祭祀一次还要把风谱刨开一次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