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开国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却因老乡一句话,从此再也没回去过

分享至

1953年12月,福建武平县下了濛濛细雨。

雨如万条垂丝般落下,给一处偏远的山区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寒意。

大早上,乡亲们就裹着厚厚的衣服,撑起了各色的雨伞,来到了村口。

进村的路宽敞得足够两辆马车并排着行驶,大热天时,路上时不时扬起阵阵黄尘。

一下了雨,那些细碎的黄土只能老实地聚拢在一起,成了一滩一滩的泥浆。人一踩上去,立刻往鞋子裤腿上爬。

一个巨大的橡胶轮胎撵在了这些泥浆上,是一辆新式汽车的轮胎,村民们没见过这玩意,纷纷伸长了脖子去看。

一是看看这四个轱辘的东西怎么不用马拉就能跑,二是要看看如今当了大官的同乡刘亚楼是怎么个威风样。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土灰色军装,戴着饰有一个显眼五角星军帽,瘦瘦高高的男子走下了车。

“没什么变化,只是比以前瘦了。”人群里,一个大娘评价道。

“这身军装看起来真帅,长大我也要穿。”一个小孩子得意地说道。

在乡情们的注视下,刘亚楼缓缓走了过来,步子迈的不大,很快鞋底就粘上厚厚一层泥土,脚步看着更加沉重了。

乡亲们见此,赶紧围了上去,一些人打着伞不便,索性把伞一收,任雨洒在身上,但心是热的。

刘亚楼伸出了手,跟面前的乡亲们一个个握在一起。

虽然他是从这村里出去的娃,但现在是国家的英雄,是大官。

很多人都把手往袖子上擦了又擦,才跟伸出来,生怕弄脏了他的手。

“我本就生在这片土地上,泥土是最亲切的。”刘亚楼这样说,后面的乡亲们在衣服上摩擦的手也就止住了。

一句话,隔了二十四年,隔了高官与平民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了。

刘亚楼每握住一个人的手,都要从那人脸上寻找一些特征,然后在记忆里探寻,回想起他曾经的模样。

看着昔日的玩伴如今已爬满皱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长辈白发苍苍,只能杵着拐杖行走时,内心感慨万千。

“马头!”人群后面,一个老婆婆的声音响起,声音不大,但是一听是叫自己小名,刘亚楼很快注意到了。

“老姨!”刘亚楼应了一声,几个人立刻往旁边挪,杵着拐杖,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出现在了刘亚楼眼前。

望见老婆婆不带伞,刘亚楼赶紧上前扶住她,将自己的伞往她头上一遮,将一股细密的寒冷隔开了。

老婆婆抬头望了望,被雨伞遮住,看不见天,“马头,我家文贵回来了吗?”

听到这话,刘亚楼手里的雨伞一阵颤抖,甩落了不少雨珠。

他哽咽着对老婆婆说道:“老姨,文贵...文贵,文贵回不来了……。”

“回不来了?”老婆婆的嘴唇像是风中吹动的旗子不住抖动,眼睛里泛起一片水波,“这孩子......”

老婆婆终于忍不住,眼泪顺着满是皱纹的脸爬了下来,重重砸在地上。

许久才把后面的话说完,“这孩子不知道回来孝敬老娘。”

老婆婆说完,转身又走进了雨里,刘亚楼上前为她遮着雨,慢慢走回了家。

望着这个带着伞走远的刘亚楼,几个长辈又回忆起他以前的样子。

1910年刘亚楼出生的时候,还是肉嘟嘟的一个,那时候谁能想到,他能有今天的成就。

他出生的第二天,母亲就因为身体虚弱不治身亡,家里没地,父亲只能依靠上山打柴换取微薄的收入,这样的日子,怎么能满足刘亚楼的生长需求。

无奈的父亲只能一咬牙,将年幼的刘亚楼过继给自己的朋友。

继父一家也是贫困家庭,但还是省吃俭用供刘亚楼上私塾,刘亚楼也很争气,顺利地考上了省立中学。

在中学时,他接受了先进的思想教育,也意识到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之中,自己不强大就要挨打。

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他不得不回到了家乡。见识到了城里日子后,他看到农村那贫乏的物质,落后的教育,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回到了母校崇德小学,开起了义务班,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能免费来上课。

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研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这一度引起了同村青年们的斗志。

1926年,他联系家乡的48位志同道合的战友,组成了名为“铁血团”的革命组织,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1929年8月得到中共武平县委书记的张涤心举荐的刘亚楼,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信念的充斥下,入党后的刘亚楼有了参加工农红军,参加革命战斗的信念。

当时的“铁血团”知道后,纷纷踊跃报名。

刘亚楼望着这些人稚嫩的脸庞,想着他们的亲人在家无人照顾,一时难做决定。只能挨家挨户走访。

意外的是,他们的家人听说是要去参加革命,尽管有千般不舍,最终还是答应。

就这样,刘亚楼带着26位有志青年,踏上了漫漫征程。

离乡后,刘亚楼与同乡很快加入了工农红军组织,在闽西游击队里与敌人作战,由于战事复杂,上级对组织进行多次调离,刘亚楼也与同乡们失去联系。

刘亚楼只得一心为革命,盼望着胜利后与同乡团聚。

在游击队里,刘亚楼很快就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带领部队打了一个响亮的胜仗,他也因此荣升为班长。在后面逐渐积累战功中,升为了排长。

很快,他卓越的军事能力得到了闽西游击队政委的注意,将他举荐给了中央。

随后,刘亚楼收到红四军随营学校的入学通知。

1930年,学成归来的刘亚楼,在文家战斗、长沙战斗和吉安战斗中将自己所学加以运用,率军取得了出色的胜利。

他也荣升红至1军团第2师担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1934年,刘亚楼随军参加了长征,在长征路上,刘亚楼继续发挥着他的才能,在渡乌江、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斗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正是在长征过草地的路上,他遇到了久别已久的同乡刘文贵。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