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外表敦厚,内心狂野,聚沙成塔终成商业帝国

分享至

1998年,王力宏担任反色情大使,呼吁中国台湾省年轻人拒看色情刊物和黄色录影带。

在当日活动上,王力宏说,父亲告诫他,性行为最危险。

彼时,王力宏22岁,少年裘马,风流倜傥,一身灰西装,刚从美国威廉学院毕业,显得英俊又稚嫩。

为配合主办方,他拿水枪瞄准“色”字,射出了一串悠长的水线,并扮可爱状,要大家“不可以色色”。

23年后,王力宏被前妻李靓蕾爆出出轨、约炮、招妓、多人运动。

而早在王力宏和他的“小兄弟”在花田里犯的错被踢爆前,有一位厉害的女性,似乎就早已看破。

这位女士的名字叫宗馥莉。

2018年,宗馥莉担任娃哈哈品牌公关部部长,刚一上任,便终止了与王力宏的纯净水产品商业合作。并在节目中坦言,不喜欢王力宏,指其太老,难免有审美疲劳。

宗馥莉此番言论,在当时引发争议,被网友怒斥为“忘恩负义”。

2021年12月,王力宏私生活丑闻曝光,有网友忆起当年旧事,赞其眼光犀利,早有预见。

巾帼有虎父。

血钻故事这期的主角,就是宗馥莉赫赫有名的父亲——前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

故园三十二年前

20世纪初,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张作霖手下有个姓宗的财务部长,能力突出,后来还当过河南省代理省长,生了个儿子叫宗启。

因生逢乱世,宗启命途多舛,颠沛流离,家道中落,到1940年代,已泯然众人矣,成为江苏宿迁市东大街的一户普通人家。

1945年10月12日,宗启夫妇诞下一子,取名庆后,意喻为庆幸宗家有如此后代。1949年,宗启一家离开江苏宿迁,迁居浙江杭州,这里也是宗家的祖籍所在。

宗启毕业于化学系,身负巨大才华,却因曾在国民党政府工作过,不断接受审查、隔离、教育,最终被送到农村进行改造。

父亲的离开,让原本就家道中落的宗家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一下落在宗庆后的母亲王树珍肩上。

王树珍在工商联办的一所学校教书,薪水微薄,却要养活一大家子,每天在学校工作12小时,下班后再匆匆回到家,照顾孩子。

有次,宗庆后带着年幼的弟弟玩,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吃糖,任凭宗庆后如何拉扯,弟弟一动不动,站在吃糖的孩子面前,仿佛发痴,眼神流露出对糖果的热望,嘴里还流出哈喇子。

这一幕,恰好被母亲王树珍看见,立即将兄弟俩带回家,定下规矩:以后再看到别人吃东西,不要停留,立刻离开。宗庆后更是受到母亲训斥,让他严格要求自己,给两个弟弟做榜样。

王树珍训完孩子,看着宗庆后委屈又懂事的表情,忍不住眼圈红了,拿出干瘪的荷包,点了点当月仅剩的那点零钱,给孩子们一人买了一块糖。

几年后,宗庆后又多了个妹妹,妹妹眸子漆黑,爱笑爱闹,成了一家人的宝贝。

但随着生活的愈加艰难,有天,王树珍对宗庆后说,庆后,家里负担太重,养活你们兄弟三个已经很吃力了,你的妹妹留在家里只会饿死,我们得把她送给别人养。

宗庆后一听,眼泪就控制不住流出来,哀求道,妈,别把妹妹送人,我和弟弟以后可以少吃点。我现在就退学,出去打工挣钱!

王树珍摸了摸宗庆后的头,最后还是把小女儿送走了。

宗庆后流干眼泪,默默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干一番事业,不再让父母烦恼,不再让弟妹受苦。

16岁时,宗庆后主动辍学,跟着汽车厂师父做学徒,做了一段时间,因营养不良,干不了重活,被车行的师父辞退。宗庆后没闲着,又打了许多零工,包括卖爆米花,发传单,看大门等。

1963年,宗庆后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消息,舟山农场正招收知青,而且没有家庭背景的限制。

宗庆后抓住机会,报名参加,来到农场后,才发现这里环境恶劣,原本是个劳改所,关押犯人的地方。

在舟山农场,宗庆后每天都要拉着千余斤的泥土,往返于15千米的路途,来回一次难免腰酸背痛。闲暇时候,其他工人喜欢打牌娱乐,宗庆后则一个人往角落一待,静静地看书。

农场书记看在眼里,觉得宗是个可造之材,经常找他聊天,鼓励他多读书看报,还送了他很多旧书。

有次,书记跟他聊天,问道,小宗,我看你这么爱读书,你有读大学的想法吗?

书记,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好好努力,我准备找机会保送你上大学,怎么样?

宗庆后眼睛一亮,用力点了点头。

谁料,保送上大学的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宗庆后就得到消息,上面决定停办农场,将知青转移到绍兴茶场。

在绍兴茶场,宗庆后每天种茶、割稻、搬砖、烧窑,累了就伫立茶山下,就着清风袅袅,听采茶女唱采茶歌,正所谓男女搭配,搬砖不累,不禁心旷神怡,自得其乐。

在茶场,宗庆后每月能领到20多元工资,许多知青,染上了吃喝打牌等陋习,这点钱远不够用。宗庆后除了吃饭,就是买书,每月还能攒下一点钱,寄回杭州家里,帮母亲和弟弟填补家用。

宗庆后爱读书,阅读范围开阔,文史哲,经济学,社会学,无所不窥,从《二十五史》到《拿破仑传记》,应有尽有。

对宗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选集》,其中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反对本本主义》,宗庆后每看到引人深思的句子,就用笔画下来,反复琢磨,同时提醒自己:要反对“本本主义”。

1977年,宗庆后的二弟宗泽后从插队的农村回到杭州老家,家里只剩下宗庆后还孤身在外。经过宗庆后父母商议,孩子既然回不来,就让他就地成家吧。

为了让儿子成家时体面一点,宗庆后父母拿出家里多年积蓄,买了上好的木材。宗庆后两个弟弟,一个做木工,一个做油漆工,父母在一旁帮忙,齐心协力,为宗庆后制作了一套崭新的家具。

这天,宗庆后正在搬砖,听到工友说,有他家里寄来的大个邮件。宗庆后纳闷,家里条件这么差,无非寄点吃的穿的,邮件能有多大呢?

当他来到宿舍院子,看到崭新的家具时,心中涌起一阵暖意,眼泪汪汪。

宗庆后在绍兴茶场一住就是15个春秋,冬寒夏暑,四季流转,有人蹉跎了岁月,有人积淀了力量,只待春雷一响,便如猛虎下山,汇入那个时代最壮阔的潮流——1978。

在风景如画的绍兴茶场,在挥汗如雨的田间地头,宗庆后心中一直牢记着毛主席那首《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遍地英雄下夕烟

1978年,中央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如果家长能放弃城镇职工工作,退休回家,那么其知青子女,就可以回城顶替父母的职业。

王树珍听到消息,欣喜万分,为了让儿子宗庆后尽快回城,二话不说,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在平时,王树珍即使生病,都要强努着上课,从未请过假,这一次,她毅然递交了退休申请函。

就这样,宗庆后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家。

因学历低,宗庆后无法接母亲的班,去当老师,而是被安排到学校附近的纸箱厂做工人。

在这个岗位上,宗庆后积极进取,不断向纸箱厂领导提一些新奇的建议。

领导嫌他“假积极”,给他挖了个坑,说道,小宗啊,看你平时能说会道,点子挺多,厂里决定调你去当推销员,给厂里产品找一条销路,按销量给你提成,怎么样?

纸箱厂的推销员,就是踩个三轮车,四处骑行贩卖,到不同地方送纸箱,辛苦不说,还容易受人轻视,许多人嫌掉价,不屑于干。宗庆后则一口答应。

厂里为方便宗庆后工作,给他分配了一间单独的宿舍,这让宗兴奋不已,因他家人口多,与几个弟弟挤在一起住,没法用心读书。有了自己的宿舍,就可以在知识和思想的海洋里遨游了。

搬到新宿舍后,宗庆后白天外出推销,与三教九流打成一片,晚上闭门苦读。

宗庆后隔壁,住了个退休老干部,他原以为旁边搬来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儿,觉得自己安静的日子到头了,没想到这个粗旷小伙儿,却是个好读书的儒生,从不召集人马,喝酒打牌抽烟。

一来二去,老干部对宗庆后越来越欣赏。有一次,找了个机会,跟他闲聊。

小宗啊,你今年多大了?

快36了。

老大不小了,别光看书,也得考虑下终身大事啊。

宗庆后笑笑,我这个条件,这个年纪,还敢有啥奢求呢,随缘吧。

老干部嗔道,瞎说,你是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合适的女孩还不好找?放心,大伯一定帮你物色一个好姑娘。

热心的老干部说干就干,在自己从前同事那里,找到了一个大龄姑娘,名字叫施幼珍,模样端庄,性情温柔。

施幼珍毕业于杭州第八中学,按当时政策,她可以留在城里,不用下乡当知青。但施把宝贵名额留给了妹妹,自己主动报名去了黑龙江东北边陲一个叫雁窝岛的小兵团,并当上了副排长。

等1978年新政策实施时,施幼珍已30来岁。

宗、施二人经过几次接触,有了感情,于1980年5月1日劳动节,结为夫妻。

有了家庭,又赶上改开大潮,宗庆后立业的雄心越来越炙热。

他从纸箱厂出来后,换了几次单位,先后推销过电表、电风扇等紧俏产品,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

1986年,改革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企业中得到大力推广。尤其是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在社会上广发“英雄帖”,以承包的形式,交给出类拔萃的的人来经营。

杭州上城区的一些企业,纷纷广开门路,寻觅能人,组建了一个校办企业经营部。

此时,宗庆后已经41岁,被列在了“能人”名单里。

1987年4月6日,在教育局分管副局长的主持下,上城区校办企业经营部,开始选拔承包经营的经理。宗庆后作为候选人,语出惊人,咱们企业的经营利润只有4万元,太少了,我可以保证创利10万元。

几个负责人,见宗庆后敢“吹牛”,便选中了他。

接手经营业务后,宗庆后做起了一些小生意,包括批发铅笔、橡皮、作业本等,利润只有几厘,但需求量很大。

宗庆后踏实笃行,外表敦厚,内心狂野,这种聚沙成塔的创业游戏,正合他胃口。

无论黑夜白天,只要有人要货,宗庆后随传随到,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破旧三轮车,每天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送货,走遍了杭州每一个学校的每一条道路。

有一次,宗庆后听说湖州有家卖冷饮的百年老店,一直想进入杭州市场,却未能如愿,便主动联系上了对方,“吹牛”说自己能一手包办。

冰棍到货后,宗庆后以最快速度卸货,迅速放进冷库。客户一个电话过来,他就立即将冰棍搬出来,快马加鞭,踩着三轮车给人送到指定地点。

一批冰棍利润不过几元钱,加之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宗庆后时常感冒,细心的妻子,为他缝制了军大衣,在冷库搬运冰棍时穿上。

宗庆后手下有个女员工叫王琴,工作很拼命,经常主动加班,王的丈夫是个小学教员,为此颇有微词。

有一次,上11点,王琴还没回家,丈夫忍不住了,偷偷跑到王琴的单位,瞧瞧妻子是不是真的在加班。这么一闹,王琴很生气,认为丈夫不信任她,伤了自尊,索性收拾东西,住在了单位,和丈夫“分居”。

宗庆后看在眼里,心里颇为内疚,做起了和事佬。

宗庆后对王琴的丈夫说,我们现在是万事开头难,王琴是我们这挑大梁的,为了把业务做好,经常加班,让你们夫妻发生矛盾,这都是我的错。

听了这番掏心窝的话,王琴的丈夫有点感动,握住了宗庆后的手,宗经理,我以后再不跟王琴闹别扭了,一定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宗庆后这样的猛人,手下又有了王琴这样的猛将,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没过多久,“机会”自己来敲门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