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 | 年轻人建议学《周易》吗?

分享至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咱们先来看看“易”是什么?

甲骨文中,易就是一只蜥蜴的形状,也就是变色龙。变色龙的特点是可以根据外部条件而改变颜色,所以也用来指代变化。

但是“易”与“变”是有区别的,否则为什么要单独造一个字出来呢,对不对?

区别在哪儿呢?

易是有规律的变化,是在有限的几种状态之间的切换,最常见的就是在两种状态下切换,所以才有了“赐”这个字,赐就是将作为钱的“贝”在主从二人之间切换。另外“交易”也是在两种状态下切换,就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而变则没有规律,随意变化。

这种二元切换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没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那么什么叫“易经”呢?

所谓经,原意是纺织时的经线,不论织什么布,经线永远不动,动的是纬线,所以“经”就指代那些记录了亘古不变道理的书。

易经就是记录了不同状态间切换规律的那一本经。

易分为三,《连山》、《归藏》和《周易》,前两本已经失传,我们能看到的是《周易》。所以确切的说,咱们应该问《周易》建议学吗?

夏用《连山》,殷用《归藏》,周用《周易》,用来干嘛呢?

用来辅助卜筮,这三本书既是当时卜筮的教科书,同时也记录了历代卜筮结果,是一个“题库”。

虽然都是用龟甲卜,用筮草筮,但是三朝的解读方法却完全不同。

怎么不同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