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高手都懂得信息不对称理论,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了财富

分享至

在现代社会,信息已经变成了一种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不依靠信息的蛮干,只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经常有情感专家告诉痴男怨女们,如果想让对方爱上你,就应该对他或她有所保留,不应当在前期就把自己的信息一股脑的全告诉对方,正因为对方对你不了解,你在对方的心里才更美好,更具有价值,这背后的原理,便是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还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经济学爱情。就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才使这世上多了那么多的旷男怨女,才有了“知音难求”的千古一叹。经济学家还给“爱情错位”下了个很有趣的结论: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么人们都能在婚姻市场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伴侣,实现效用最大化。

再举一个爱情信息不对称占据优势的小例子:

如果一个男生向心爱的女孩表达爱意,他会采取什么方式?
直接表白:我喜欢你,我爱你,我要和你过一辈子。很明显,男生如果采取这种方法,女孩肯定不会接受他,因为他没花什么成本就得到她,岂不太便宜他了。
买一束玫瑰花,并向女孩示意:我希望能够和你过一辈子。这种做法是会引起女孩的注意的,因为毕竟他付出了一定成本。
买一个名贵的钻石戒,并向女孩求婚:嫁给我吧!这时候女孩多半会同意。因为,按照正常收入水平衡量,一枚钻戒,几乎是男人的全部家当中的一半,而且那一半还是“期货”的。现在他等于倾囊相赠,所以女孩应该会同意的。
还有第四种方式,那就是男生说:我喜欢你,如果你不嫁给我,我就自杀。
这种做法会让女孩很为难,因为如果她选择不嫁给他,他就会自杀,那时虽然她知道了他的心意,但是人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她选择嫁给他,那么她又如何知道他是否真心呢。

所以,只有第四种做法是最狡猾的,因为它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

一、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在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草创阶段提出的。这三位经济学家还因这一理论获得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不仅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它几乎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股市、楼市、保险、贷款、人才市场、法律、招投标、谈判以及诈骗、腐败、偷工减料、虚假广告、假药品等等,都可以看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子。

比如: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知道大学的信息和自己的分数情况,那么我们的志愿将会糟糕透顶;
买衣服或是其他东西,不了解它的价钱,有可能被人坑了;
在人际关系的广度上,知道信息多的同学往往见了谁都能聊得热火朝天,很有话题,左右逢源,而知道信息少的同学,见了和自己兴趣不是很相仿的同学往往是无话可说。

信息不对称理论不仅说明信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不同的人因获得信息渠道之不同、信息量的多寡、正确与否而承担的不同风险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造成一方强于另一方的原因就在于信息本身它是有价值的,掌握信息多的人处于一种战略上的强势地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原因也正在此。

二、掌握信息就是掌握财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