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泰坦” “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下)

分享至

“乌拉尔”号建成后被编入苏海军太平洋舰队服役,但从未实际出海执行任务,由于太平洋舰队缺乏供其停靠的码头设施,该舰不得不采用海面接驳的方式与陆地联系。苏联解体后,俄海军无力支撑其高昂的维护成本,于2002年底将其退役,后在俄罗斯位于太平洋沿岸唯一具备核动力舰船维修能力的星造船厂将其拆除。右上图为该舰舰员徽章。

“乌拉尔”号的设计与建造
“乌拉尔”号核侦察舰的设计工作始于1972年,即美苏签订《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型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的同一年。依据政府决议,新型无线电电子设备(未来的“珊瑚”系统)的牵头单位“信号旗”中央科学生产联合体与其搭载平台设计单位“冰山”中央设计局共同参与了新型综合指挥﹣测量舰技战术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在前期设计阶段,这两家单位合作就新舰的建造成本、船体结构、设备与天线在舰上的布局等问题展开研究,然后向订货方提交了5套技战术任务书方案。
经过上级主管部门讨论,新舰的大致外观得以确定,这艘代号为“泰坦”的“珊瑚”系统搭载舰获得了1941的工程编号,并计划采用核动力装置。经苏联造船工业部指派,1941工程由“冰山”中央设计局的资深设计师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瓦西列夫斯基操刀设计。此前他曾主持设计过734工程(非自航式浮动修理间)、97/97A/97P工程(普龙奇谢夫级柴电动力港口破冰船和伊万·萨苏宁级边防破冰船)和550工程(阿姆古埃马河级北极冰区干货船),还担任过1052/10520工程(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和92M工程(“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的现代化改装项目)的副总设计师,拥有相当丰富的特种船舶设计经验。
在瓦西列夫斯基的领导下,“冰山”中央设计局在1975年完成了1941工程的预先设计方案,并经政府委员会审批通过。1977年,1941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被送交苏军总参谋部和苏造船工业部接受审查。1978年初,“冰山”中央设计局的设计团队开始制定1941工程的技术设计方案。可还没来得及完成全部的设计工作,为该项目成型奠定基础的总设计师瓦西列夫斯基就于8月6日过世,其后续设计工作改由第二任总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塔拉索夫接手完成。
1979年4月6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正式出台了关于建造配备“珊瑚”系统的“泰坦”工程首舰的政府决议,指定波罗的海造船厂为承建单位。同年10月,1941工程技术设计方案经审查后获得通过。1981年6月25日,在波罗的海造船厂为11442工程首舰(基洛夫级核巡洋舰2号舰)“伏龙芝”号举行盛大下水仪式的同一天,1艘被命名为“乌拉尔”号的全新核动力舰船在同一船台开工建造(厂方订货号810)。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