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不能为“特色”而特色

分享至

创建特色学校不能为“特色”而特色

唐劲松

创建特色学校是深圳市近二年大力主抓的一项基础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鼓励和支持学校探索实践,把学校办出鲜明特色,办出更高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服务多样化的需求。首批特色学校创建主要有六种类型:德育工作特色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当前,很多学校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这本无可非议。但有的地方竟然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思路,笔者认为这不适合基础教育。因为,"人无我有"是企业研发产品或商家经营的思路,是市场竞争逼出来,而不是为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奠定基础的教育所应有的思路。如果非要这样做,就是剑走偏锋、舍本求末。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习惯,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基础一定是全面的、坚实的,这个习惯一定是全方位的、扎扎实实的。如果我们陷入了"别人是不是有了,我们与别人有什么不同"的误区而追求某一方面的"特色",势必会忽略"促进人的发展"这个终极目的。基础教育还应立足于为学生夯实全面的、扎实的思想、心理、知识、能力、身体等方面的基础,特色学校建设也应该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色。特色学校建设要立足于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学生的实际。特色学校建设不是人为的生拉硬套,不是外在的包装装饰,它一定要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对学校发展内外条件的准确把握,鲜明而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定位以及具体而符合实际的推进策略。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一些外来"专家"人为的点拨和包装,以及一些华丽辞藻的点缀,绞尽脑汁地生造出一些"特色"来,这样的特色学校只能是"驴粪蛋,表面光"。特色学校建设是在历史发展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

学校特色建设是大多数校长都很在意的事,都在做的事,但怎么把特色建设与整体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不要为特色而特色、不要让特色仅仅成为一种装饰、和工作形成两张皮却是一门大学问。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选好特色项目,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如地域特点、学校历史传统、办学方向和目标,特别是教师长项、专业素质、学生基础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研讨确定。如果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到别人搞什么,自己也搞什么,比猫画虎,就很难成为特色。

其次,需要扎扎实实去做。特别是要在搞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某一方面做成精品,做扎实,做到位,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的强项。搞就搞出名堂,不走形式。如果只是花拳绣腿,练武不练功,不仅形不成特色,还会让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破坏学校的风气,纯粹有害无益。

最后,要把特色建设很好地辐射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用特色建设的积极性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特色看似是某一方面的长处,其实关乎到师生的意志品质等综合素养。人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其品位都会提升到相当高的层次,但切忌泛泛而搞、孤立地进行,也切忌与常规工作脱节。常规教学是确保学生基本素质的具体手段,特色建设要在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实施。另外,要利用特色创建让学生有特长,再通过特长展示让学生有信心,进而让学生把各个方面的素养都提升一个层次。可以说,学校的特色建设搞好了,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会让学生一生受益,并且对教师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河南省安河市殷都区实验小学的科技教育名声在外,因为科学教育特色彰显,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该校由科学教育提炼出“我发现”的学校文化主题,不仅让学生发现科学问题,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学习问题,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发现新的解题思路,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很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也越来越好。因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的主题越来越宽泛,锻炼机会多,各个方面的能力也都获得了提升。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特色也略显粗糙,但学校的整体品位有了很大提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