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广东人的Omakase,三个字

0
分享至


人均几百上千元不等的日式Omakase,曾是不少中产食客彰显身份与品位的就餐形式。

而在“人均美食家”的广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味标准和判断,怎么可能将自己饭桌的控制权,拱手相让给陌生人?

更符合广东宝宝体质的Omakase,显然不会出现在市中心的高级餐厅。

在毫不起眼的街头巷尾,充满烟火气的“牛杂Omakase”,才是广东老饕的心头好。


想吃什么?老板马上给你剪!

老板站在一大锅滚烫的牛杂前,食客围炉聚集,只需要跟老板说想吃什么部位、想吃多少分量,在几声清亮的“chok、chok、chok”剪刀声响起后,食客的碗里就放着大小适口、符合他们要求的“一口牛杂”。

如果说日式Omakase要凸显专业与尊贵,“牛杂Omakase”主打的就是实惠和接地气。

剪牛杂,打工人的“深夜食堂”

如今,不少广东人从小吃到大的牛杂,也跟随着他们成长的步伐,从小时候的解馋小吃,变成了打工人的平价快餐。

“老广”Susan家对面就是一家化州牛杂店,比起铺满整个店面的宣传语“央视受访品牌”“新鲜不过夜”“人气榜NO.1”,更吸引她的是那股勾人的牛杂香气。

“这家店刚开业的时候,我一周来两次,一般都是下班打包回去吃。”一次,宅女Susan和同事下班后约着一起来吃牛杂,第一次坐到了炉灶前的“餐桌”,才找到了化州牛杂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年来,化州牛杂店在广州渐渐多了起来。(图/贾辉)

在广东化州的街头,牛杂档随处可见。而无论是开店的,还是推着小推车的牛杂档,煮牛杂的炉灶旁总会留有让食客吃牛杂的地方,周围还放了一圈的凳子。

不论天气多热,甚至是下雨,炉灶旁总有食客在默默守候。正宗的化州牛杂会在锅中煨着两个瓦罐,里面装着调味汁,有辣有不辣。老板会根据食客的喜好,将剪好的牛杂蘸入不同的调料罐,再放入食客的碗中。

如何剪出既有嚼劲,又大小适口的牛杂,考验着每个老板的“功力”。去得多的熟客,老板还能记住他们的喜好,喜欢吃的牛腩多剪一点,嚼不动的牛肠再剪小一点,还得多蘸点爱吃的辣酱。这不比日式Omakase贴心多了?


将调料罐泡在汤中,可以防止酱料凝固。(图/《味·道》)

“坐在锅边,看中哪一块牛杂就让老板剪哪块,还可以让他剪大块点。”对于从小吃广式牛杂的Susan来说,化州牛杂给了她全新的味蕾体验,“化州牛杂的味道比较‘小清新’,不像其它牛杂有看不见的‘科技与狠活’”。

广东人对食物的最高评价,就是要尝到食物的“本味”,比如“鸡有鸡味”。牛杂,当然也要有“牛味”。用牛骨清汤熬煮的化州牛杂,就是为了保留牛肉本身的鲜美。

牛杂、烫菜、幼粉,再加上一碗灵魂清汤,人均四五十元就能吃得尽兴而归。“现在随便点个好点的外卖都得三十四元了,真不如下楼吃牛杂,还热闹点。”

Susan常去的牛杂店,虽然也有独立的餐桌,可以点提前切好的牛杂煲,但围炉坐的位置往往更受欢迎,“大概有10个座位,基本都坐满人”。尽管彼此都是陌生人,但聊起天来却是没有隔阂的感觉。


围炉而坐吃牛杂,别有一番风味。(图/视频截图@品城记本地版)

对00后小雯来说,围炉而坐的化州牛杂店,有着“i人也不会觉得社恐的魔力”。

因为朋友临时爽约,小雯只能独自来探店。小雯是广东惠州人,看到有博主推荐开在广州的正宗化州牛杂店,跃跃欲试,“想尝尝跟传统的广式牛杂有什么不同”。

本打算独自安静地吃完一顿化州牛杂的小雯,却接连被“搭讪”。

坐在小雯旁边的大哥,点菜的时候直接探头看她点了什么,还问她:“你点的好吃不?”

坐在另一边的姐姐,也和小雯聊了几句,“然后她直接和我分享她点的粉,拿了个小碗给我倒了一半,可不好意思了”。


小雯第一次体验正宗的化州牛杂。(图/受访者提供)

就连剪牛杂的小哥,也对小雯关怀备至。“我看见店员在加新的汤,想问那些汤怎么熬制的时候,那个小哥哥居然问我要不要盛一碗尝尝。”

更让小雯觉得惊讶的是,相隔七八米的炉灶两端的食客,竟然也能聊起来。“只要一说到哪里的‘走鬼档’(路边摊)牛杂正宗好吃,整桌人就像连接到同一频道那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

从具体的地标建筑到详细的行走路线和方向,从档口的营业时间到经营者的家庭情况,每个人都想分享自己私藏的宝藏美食店。“就好像一桌好朋友一起吃席的感觉,但其实大家互相都不认识。”小雯说,那一夜,有一种误入日剧《深夜食堂》的错觉。

“不仅温暖你的胃,还温暖你的心。”


坐在锅边,看着滚烫的牛杂,真的会忍不住越吃越多。(图/《味·道》)

吃的不只是味道,还有氛围感

在广东街头随处可见的牛杂,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存在,可以成为解馋的小吃、下午茶,也可以搭配粉面,变成方便快捷又实惠的正餐。

牛杂不见得是多么饕餮的美味,却是广东人重要的共同记忆,坊间也流传着不少“都市传奇”。

在广州芳村陆居路,曾有一家牛杂界“殿堂级别”的阿婆牛杂,每次下午出摊,都能引来四面八方的食客大排长龙。前几年,由于阿婆年纪大了,没人能准确知道已经80多岁的她下一次出摊是什么时候。食客们甚至特意建了一个微信群,阿婆一出摊,附近的街坊马上在群里“通风报信”,还有人会从外地专程慕名而来。


如今,“阿婆牛杂”已成了遍布广州的连锁小吃店。(图/@品城记Video)

广州淘金的阿叔车仔牛杂,十几年如一日推着小推车卖牛杂,从未开店,下午4点半开卖,卖完收摊。不少人6点半下班想去买点,都经常扑空。

不过,即便是大排长龙的牛杂档,也不见得味道有多么惊艳,却一定在时间的长河中积聚了许多人的故事与回忆。每个广东人心中,大概都有某家牛杂档的“专属记忆”。

志明带女朋友回广东茂名“见家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行程就是去小学附近吃牛杂。“小时候吃不起牛杂,只能点一碗五毛钱的豆芽幼粉,喝点牛杂汤。”志明祖籍广东化州,化州牛杂的味道他最熟悉不过,却总是“高攀”不起。


吃化州牛杂,少不了特色幼粉。

“手里只有五毛钱,买不起一块钱一串的牛杂。”志明小时候家里经济比较拮据,偶尔同学请客或者妈妈懒得做饭的时候,他才能大快朵颐,尽情品尝牛杂的滋味。其实,志明也不觉得化州牛杂有多好吃,但带着女朋友回家乡,似乎总得带她尝尝化州特色美食,“也是一种仪式感吧”。

“小时候五毛一串的牛腩,现在要四块五一串,一串只有五小块。”小时候,婉婷零花钱不多,每次去牛杂档只能点个一两串解馋。

婉婷的小学就在家附近,那时候想在放学路上吃一次牛杂就像是进行反侦察行动。“我妈觉得路边摊不卫生,说我零食吃多了又不好好吃饭。”


为了让这串牛杂看起来更值四块五,婉婷特地跑到自家院子给牛杂拍“写真”。(图/受访者提供)

大学毕业后,婉婷离开了家乡顺德,来到了“省城”广州工作。每次回家探望父母,她总惦记着要去小学附近的牛杂档坐坐,也见证了牛杂价格的一路“狂飙”。

如今成了打工人的婉婷,虽然还没实现财富自由,但偶尔来一次“牛杂自由”还是绰绰有余的。

前不久,婉婷又去吃了一次,“点了27元,也没多少东西,萝卜也从五毛涨到一块钱一份,还变小了好多”。在闲聊中,婉婷得知老板娘再多做几个月,等铺子的租约到期后,就要关店回广西老家带孙子了。

靠着四五平米大小、连招牌都没有的牛杂档,老板娘养大了一儿一女,从妈妈“升级”成了奶奶。而这个小小的牛杂档也见证了婉婷从小学到进入社会工作的变化,“在她‘金盆洗手’之前,我得多吃几次才行”。


一碗小小的牛杂,承载了多少回忆的味道、思乡的愁绪。(图/贾辉)

老地方、老座位、老熟人、老味道,偏安一隅的牛杂档就像是广东人的“元宇宙”,是进入旧时光的通道,也是一种凝固时间的方式。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已经离家多远,仿佛只要再次走进同一家牛杂档,就能重温当年的味道,回味逝去的曾经。

小小的牛杂档,不简单

和东北的鸡架、四川的兔头类似,广东的牛杂也是充满回忆与情怀的平民食物。

拮据的年代,贫瘠的味蕾不需要多么饕餮的美食,只需要一点味道的慰藉就足够了。

即使是不值钱的下水,花点心思,也能变换出不同的花样。

传统的广式牛杂,主打浓油赤酱,必须慢火细焖,才能让牛杂入味。而化州牛杂的精华就在于“清”,讲究汤清味浓有嚼劲。“后起之秀”的湛江牛杂,将牛杂切成小块后串成一串,淋上特制蒜蓉酱,别有一番风味。


广式牛杂,主打浓油赤酱。

而对于真正的牛杂“发烧友”来说,这样的分类又有点简单粗暴了。再小的牛杂档,都有自己秘而不宣的神秘配方,说是“一千个牛杂档就有一千种味道”毫不为过。

虽然卖得不贵,做牛杂的手艺却容不得半点含糊。

“跟牛杂打交道的时间,都超过了跟家人相处的时间”是不少牛杂档主的心声。

清洗牛杂,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繁琐的“大工程”。不仅要不厌其烦、耐心地反复清洗,不同的牛杂部位,还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少牛杂档主都强调:“牛杂最重要的就是洗干净。”(图/二更)

牛肚,首先要用刀刮去褶皱中的脏物,再放入沸水中去掉杂质。最后,用刀将外皮刮蹭干净,并撕去里面的薄膜。牛肺,则要先加大量的粗盐反复揉搓,以搓去血管中的杂质。随后,先用清水冲洗、再用热水焯洗,才能将血管中的血水全部挤出来。

只有完全去除了牛杂的异味,才能更接近牛杂的香味。清洗干净后,还得经过漫长的熬煮,才能得到入味的牛杂。

对于老一辈的牛杂档主来说,虽然卖牛杂是一份“苦差事”,但也算是能撑起一家人生活的营生。


做好一碗牛杂,并不简单。

本地美食节目@品城记 曾探访过一家在广东佛山开了近30年的牛杂店,靠着这家牛杂店,老板将子女供读到大学毕业。

“我是个农民,不会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老实实做好牛杂就行了。”如今子女有着各自的工作,60多岁的老板只能将牛杂店交给侄子接手,但他还是会经常到店里帮忙煮牛杂。

比起卖牛杂这种“苦差事”,年轻人大概更愿意在地铁口摆摊卖淀粉肠。

唯愿卖牛杂的“阿叔”“阿姨”“阿婆”们老去后,牛杂这种“麻烦”的美味还能一路传承,而不是只存放在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牛杂陪广州人长大,广州人陪牛杂老去丨地道风物

【2】在广东,化州美食就是一种传说!丨广东发布

撰稿 贾 辉

编辑 王中中

校对 杨 潮

排版 郭芷煊

采访潘钰雯

封面 图虫创意

头图 图虫创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因134亿元存款质押被强制执行,恒大物业将恒大集团等相关方告上法庭

因134亿元存款质押被强制执行,恒大物业将恒大集团等相关方告上法庭

澎湃新闻
2023-11-29 08:12:26
天涯神帖:据说这才是马航出事的真相,事关大国之间的尖端科技

天涯神帖:据说这才是马航出事的真相,事关大国之间的尖端科技

吴学华看天下
2023-11-29 15:39:52
老太在军事区拍照引质疑,多个细节显示老太动机不纯

老太在军事区拍照引质疑,多个细节显示老太动机不纯

半夏吃瓜妹
2023-11-29 15:56:45
被哈马斯释放的以色列女孩:已习惯不发出声响 巴勒斯坦获释囚犯仍面临禁令

被哈马斯释放的以色列女孩:已习惯不发出声响 巴勒斯坦获释囚犯仍面临禁令

红星新闻
2023-11-29 20:45:34
坐标新加坡,字节跳动员工爆料,在新加坡10%的税,没有国内卷。

坐标新加坡,字节跳动员工爆料,在新加坡10%的税,没有国内卷。

迈里英鹤
2023-11-29 21:23:31
婶婶深夜找侄子偷情,缠绵过后却要钱,侄子把她丢进了水井里

婶婶深夜找侄子偷情,缠绵过后却要钱,侄子把她丢进了水井里

胖胖侃咖
2023-11-28 17:50:00
绝对大件事!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德仁最新决定,震惊全缅甸

绝对大件事!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彭德仁最新决定,震惊全缅甸

国学985
2023-11-29 11:18:42
女子和丈夫无子收养侄子,结果丈夫竟然和侄媳妇混在了一起

女子和丈夫无子收养侄子,结果丈夫竟然和侄媳妇混在了一起

神州亿哥
2023-11-28 23:42:42
提拔仅月余,他因组织“升迁宴”被查

提拔仅月余,他因组织“升迁宴”被查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1-29 19:12:39
比燃油车更可怕的,是106万辆新能源车滞销!降价已是唯一退路?

比燃油车更可怕的,是106万辆新能源车滞销!降价已是唯一退路?

经济都市
2023-11-27 08:20:41
今天,A股跌上了“热搜”,到底怎么回事?

今天,A股跌上了“热搜”,到底怎么回事?

生哥财经
2023-11-29 15:04:20
吉锐科技IPO:碳酸锂价格下探直逼盈亏线,大客户恐变竞对

吉锐科技IPO:碳酸锂价格下探直逼盈亏线,大客户恐变竞对

时代商学院
2023-11-29 20:15:38
以前海外赛事都是送版权给CCTV5,目的是为了以后垄断收费,现在目的达到了

以前海外赛事都是送版权给CCTV5,目的是为了以后垄断收费,现在目的达到了

法律事件解读
2023-11-29 08:15:09
“血槽姐”动用关系献血事件:任性的权力和无知的炫耀

“血槽姐”动用关系献血事件:任性的权力和无知的炫耀

娱乐大嘴
2023-11-29 18:15:26
超搞笑,王思聪泰安穿五千卫衣会见领导,我差点被网友评论区笑死

超搞笑,王思聪泰安穿五千卫衣会见领导,我差点被网友评论区笑死

踏雪理财
2023-11-29 09:21:17
有个上海女生把自己的姑姑给坑了

有个上海女生把自己的姑姑给坑了

清晖有墨
2023-11-29 16:10:37
专家称A股不赚钱是最大错误,股民多数赚钱为何还有如此多的怨言

专家称A股不赚钱是最大错误,股民多数赚钱为何还有如此多的怨言

资本信条
2023-11-29 21:56:39
哈马斯邀请马斯克访问加沙地带 马斯克发文拒绝

哈马斯邀请马斯克访问加沙地带 马斯克发文拒绝

财联社
2023-11-29 14:53:19
李连杰已和利智交代后事:后事一切从简,树葬海葬都无所谓

李连杰已和利智交代后事:后事一切从简,树葬海葬都无所谓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3-11-29 20:16:19
美国一试,又露馅了

美国一试,又露馅了

环球时报新闻
2023-11-29 13:26:18
2023-11-30 02:14:44
新周刊
新周刊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18894文章数 12870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顾客吐槽588元一小时的温泉像臭水沟 商家:定期消毒

头条要闻

顾客吐槽588元一小时的温泉像臭水沟 商家:定期消毒

体育要闻

生死战!曼联vs加拉塔萨雷首发:霍伊伦、安东尼、加纳乔先发

娱乐要闻

潘玮柏晒婚礼照!宣云穿50万婚纱出嫁

财经要闻

A股10年为何瘫坐3000点?6组数据揭真相

科技要闻

拼多多美股市值超越阿里巴巴!

汽车要闻

3.3秒破百/鸿蒙座舱 智界S7家用运动两不误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手机
艺术
公开课

数码要闻

小米电视S Pro体验:千级分区MiniLED面板 高屏占比显示效果惊喜

吃咸菜到底会不会致癌?

手机要闻

Redmi K70 Pro发布:2K中国屏+三代骁龙8 售价3299元起

艺术要闻

“物象——现当代艺术邀请展” 书写二十世纪中后叶亚洲当代艺术重要实践

公开课

35岁男子晚上腰痛,隔天猝死,医生:耽误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