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江苏探索 | 甪直:从“世外桃源”到“水乡客厅” 跟随《新华日报》看古镇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

0
分享至

“酒旗菰叶外,楼影浪花中。醉帆张数幅,唯待鲤鱼风。”唐代诗人陆龟蒙归隐家乡甪直,用优美的诗词描绘出江南水乡美景;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百年后,家人遵循叶老遗愿,将他的骨灰从北京归葬到他曾经任教过的地方甪直。甪直,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引得众多文人雅士流连甚至永驻?

从《新华日报》,我们品读到了甪直的古镇风情,也见证了从上世纪80年代起,这个水乡小镇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携手腾飞。

守牢文化底蕴

古镇巧焕新颜

甪直镇,据说与苏州城一样有着2500年的历史。早年的甪直镇,全镇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却贯穿六条水巷,架着七十二座石桥。桥,是甪直的独特风景。当然,让甪直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是小桥流水,还有数不尽的历史文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初建于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的宝圣寺,唐代8世纪的罗汉壁、陆龟蒙墓、扑灭池、凤阳桥,公元9世纪唐朝建造的广济桥,11世纪宋代建造的中梅桥,明代15世纪建造的冬梅桥,明代17世纪建造的金阳桥、万安桥、金安桥、三元桥、大同桥……这些古迹被这座小镇细心呵护着。

早在1984年3月27日的《新华日报》上,一篇题为《典型的水乡小镇——甪直》的文章阐述了甪直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晚唐诗人陆龟蒙和皮日休在此躬耕唱和,明代画家沈石田和文征明也在此流连忘返。从晚清开始,镇上创立了甫里书院,辛亥革命后建立甫里小学,接着又开办了鲁望中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和王柏祥、严良才、朱韫石等都曾在此处执教多年,在他们辛勤哺育下,甪直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如著名物理学家戴振铎、旅美医师归绥和等。”

上世纪80年代的甪直镇人民,一边牢牢守护着属于这座小镇的文化宝藏,一边大力发展旅游和经济。从当时的《新华日报》多篇关于甪直镇的报道里,我们了解到,甪直古镇河道并不长,但街边的豆腐店、点心店、馄饨店、理发店、饭店等新店鳞次栉比,这在当时不仅丰富了古镇的旅游体验,也为镇上人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此外,为了在保护古镇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经济,全镇在80年代中后期被划分为古镇和新镇两个区域。“古镇的西部就是新区。全镇拥有各种企业105个,各类产品400多种;轻工、化工、工艺、服装、蘑菇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地。”1989年11月13日的《新华日报》第四版《江南古镇数甪直》文章中介绍。

上世纪80年代末,水乡古镇甪直已经焕发出别样生机。

“筑巢引凤”寻发展

经济生态两手抓

80年代初,古镇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旧风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但“古”与“旧”也成为小镇的束缚,交通闭塞、工业起步晚等现状困住了甪直的发展。

1987年,时任甪直镇党委书记顾子然和镇长许林根亲自带领乡镇企业的干部们南下取经,回来后迅速调整领导班子成员,一批有经济头脑的会计和采购员当上了乡、村企业领导。他们在古镇西面开辟工业新区,集中力量大办“三资”企业,不到两年时间就修建了苏沪过境公路、新建了邮电通讯楼、兴建了热电厂和污水处理站、建成了接待外商的宾馆,创办了文化活动中心。如此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1992年4月9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发文章《甪直镇“三资”企业数居全省乡镇之首》,用惊人的数据说明了一切。“吴县甪直镇‘三资’企业累计批准总数已达到25家,项目总投资3045万美元,注册资本216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36万美元,其中今年新批准项目8家,目前该镇已成为我省‘三资’企业最多的一个乡镇。一季度全镇产值、效益、外贸收购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2.2%、129%和451%。”

90年代的甪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紧抓环境保护,发展中的甪直镇成为“经济环境两手抓”的典型,并在1992年被列入国家级环保示范工程。

全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消耗、少污染的轻纺、服装加工行业等多种手段减少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调整整体规划,原古镇区为旅游居住区,古镇新区新建工业区,将原古镇内的工厂向新区转移,结合搬迁实行技术改造,根治老污染源。1998年,镇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对古镇进行修旧如旧工作;2000年投资8000万元进行了热电、污水厂的扩容,新建了地表水厂、翻扩建集贸市场、构筑了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交通网络……

一番整顿后,甪直镇成功做到了古镇区依然小桥流水,工业区保持水绿天蓝的双赢局面。

深挖江南人文

打造新时代“水乡客厅”

21世纪以来,甪直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大品牌景区,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抓手,通过文化传承、文旅创新、以文化带动产业化发展等手段,这座千年古镇再次腾飞。

“甪直镇先后投入5亿多元,在做好古镇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水乡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中外游客,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投资2.3亿元,历时两年建设,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典园林——甪直江南文化园,日前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标志着古镇旅游从传统观光游向文化休闲游加速全面转型。建成后的甪直江南文化园分文化展示区、工艺品展示区、休闲水街区、文艺表演区等六大功能区域,成为全面展示江南水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在2010年9月18日《新华日报》第4版的文章《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中,我们看到,甪直十多年前就在努力进行着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江南文化园位于甪直古镇东南侧,自2010年开园以来,通过“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甪直历史文物馆”“盛唐甫里街”“甫里书院”“休闲水街”“演艺工场”“中心园林区”“古戏台”等展演场所和园林景观,全方位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古老城镇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据甪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9月,镇政府与同程集团开始洽谈古镇景区业态提升、改造运营等合作事项,初步规划以江南文化园为基地打造夜游核心区,通过对甪直以及苏州本地文化的挖掘,打造数字化文化演艺夜游,依托夜游行进体验构建商业体系等,进一步带动甪直镇一期、二期的旅游体验和消费。

而位于甪直镇南市上塘街54号的万盛米行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蓝朵·三五斗企业文化基地”,由江苏蓝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涵盖传统民俗体验、中小学生艺术培训、特色农业观光、网红打卡及影视拍摄、企业会员团建沙龙等项目,旨在打造以“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文化办公、企业拓展培训”三位一体的文旅体验空间。江苏中元控股集团总裁顾军认为:“三五斗企业文化基地的打造,是通过对文化记忆的挖掘、梳理和重现,再融入数字创意和现代艺术,从而做到为游客提供体验苏式生活的场景。”

除此之外,以神兽甪端为灵感设计的端端表情扇、端端公仔、端端香炉,以及“叶圣陶教育”系列书签、渔夫帽、文具等60余款文创产品在甪直镇端端有礼文创实体店和甪直古镇天猫旗舰店上架,甪直镇以文化IP打造的一系列文化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发展中。

2023年6月9日,吴中区民间文艺展览暨第六届甪直镇非遗文化宣传周活动在甪直古镇江南文化园古戏台开幕。活动现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宣传片《水乡霓裳》、连厢舞《叮铃铃》、甪直宣卷《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展演,声情并茂地向观众们展示着甪直的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甪直镇党委副书记、镇政府镇长朱华平在当天活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届甪直镇非遗文化宣传周活动是一次“非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尝试,必将成为甪直百姓和广大游客的一道文化盛宴。

据了解,目前甪直古镇景区年均接待游客约150万人次,直接营收约1500万元。古镇旅游的不断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居民增收,也拉动了三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旅游年产值约3.5亿元。未来还将与江苏园林集团合作开发古镇三期,突出文化传承、古迹保护、环境提升、原生态居民吴文化展示等公益性功能,进一步导入文化交流、演艺展示、创意产业、艺术创作、餐饮住宿等景区配套,促进历史保护与文旅经济相融合。

保留着浓厚水乡人文风情的甪直在过去被称为“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如今却通过不断创新与探索实践,在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背景下敞开胸怀华丽升级,已然成为新时代集文旅产业、休闲旅游、文化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乡客厅”,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江南文化。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南时报融媒体
江南时报融媒体
江南时报社官方账号
19496文章数 31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