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狭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这场战争距今已经过去了40年,从历史照片看当年两国在战争中使用的运输工具,不夸张的说,军事技术水平水平还停留在二战。
中国有工业生产能力,但运输装备满足不了需求,运输保障采用人力、畜力方式进行补充。
越南使用车辆全部都是进口,甚至使用的是中国提供的汽车,后勤补给能力明显不足。
中国方面
当年部队长途调动,普遍使用的是火车运输,除制定运输计划、协调沿途各单位关系外,士兵乘坐的是所谓“闷罐车”,车厢内部没座位、有厕所、光线昏暗、闷热,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名士兵在停车的间隙在车门处透气。
部队行进状态,第一图,士兵采用的是徒步方式,道路中间有两辆装备火箭弹的汽车,型号像解放 CA-30短轴版。CA-30是我国第一代军用越野卡车。
第二、第三图士兵都采用徒步方式行进。
第一图,汽车兵在打牌,背景的汽车是CA10,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代汽车,载重4吨90马力(目前民用轿车马力也普遍达到100马力以上了)。
没有找到二汽生产的,EQ240、EQ140车型照片,可能使用数量不多,没留下照片。
可以看到运输装备采用的是畜力的方式,这可能与当地道路情况有关,或者车辆运能不足。采用畜力运输,对部队后勤保障来说,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
士兵搭乘坦克开进,当时缺乏缺乏机械化步兵作战车辆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方式,是步坦协同作战的最优选择了。
越南方面
1979年2月,越南军队向北方前线行进。第一辆车是苏联产的ZIL-130,后面那辆是中国产的CA10。当年为了支持越南抗美,中国在境内训练越南驾驶员,并了支援相当数量的CA10等车辆(见第二图),没想到多年后兵戎相见。
日本共产党《赤旗报》记者高野功(戴眼镜)报道了战争初期的谅山镇(此人真不应该凑这个热闹,1979年3月7日中午,在谅山镇死于炮火)。身后一辆车疑似苏联产的UAZ-469。
越南士兵向高平战场行进进行支援。越南兵肩挑背扛,全靠人力,这支队伍可能是后勤补给部队,否则走到战场黄花菜都凉了。
1989年底,越南军队从柬埔寨撤军,搭载士兵的车辆看,车况实在堪忧。
第一张图苏联产的GAZ-66。
第二张图蓝色那辆应该是民用车辆,车辆不足临时拉来的。
绿色那辆是苏联的ZIS151或者中国的CA30。
两国军队机械化程度都不高,甚至不及二战、朝鲜战争美军机械化装备程度。所幸的是,中国厚积薄发,军队建设以肉眼可见速度飞速进步。
在文章最后放张照片,作为我国军事进步的印证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