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真的打在我们脸上了,正在我们高调宣传“自研”的武直10,甚至参与到外贸出口竞争时(结果输给了土耳其的T929),卡莫夫设计局现总设计谢尔盖·米基夫似乎有点“看不下去”,这位爷毫不客气地指出,武直10是中国找上门来请该设计局设计的、一款带有浓厚西方特征的武装直升机,当时项目代号按中方习惯称为“941工程”。
这是怎么回事?俄国人的说法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这要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说起,为配合经济发展,在“军队要忍耐”的基调下,国防经费一减再减,反导系统、西南某处热核战争地下指挥所、运10、直7都下马了。而且放开军队经商搞副业,争取“自己养活自己”。这就相当于我国有十多年时间军事工业“马放南山”,幸运的是,1991的海湾战争打断了这一进程,让高层感到现代化作战新方式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意识到持续松弛的军工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我国的反导系统起步很早,60年代末立项,1977年遗憾下马。
美国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伊拉克大杀四方的表现当时让我们十分震惊,同时也“打醒”了我们,于是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
但由于人才断代严重,当时我们直6、直7的设计人才已经几乎流失殆尽,甚至我们从巴基斯坦搞到一架米24直升机后,连我们以前擅长的逆向测绘仿制都整不会了,别的不说,米24上的弧形防弹玻璃,当时我们就没有哪个厂家可以配套。
从巴基斯坦运来的苏联米24武装直升机
米24都仿不出来,合适的涡轴发动机同样无从谈起,当时和欧美的关系又比较微妙,于是我们只好把眼光转向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请求这位昔日的“老大哥”帮忙……
1993年,卡莫夫设计局正式接受了中国6吨级武装直升机的开发任务,我们提了一些大致的、框架性要求,比如要能执行高原任务,结构重量轻,省油,能装备航炮和反坦克导弹,同时明确不要共轴双旋翼,必须带尾桨。
事实上,卡莫夫设计局一直搞的是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设计带尾桨的直升机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过也正好拿着中国人的钱练练手,这之后卡莫夫设计局也为俄罗斯研制出带尾桨的卡60,这是后话了,此处按下不提。
卡莫夫设计局直升机一览,最下面一个就是卡60,风格与它的前辈截然不同。
针对中国人的心理,卡莫夫设计局一开始就打算在设计气动外形中尽量带有西方元素,结果搞出来的样品,你不说肯定不知道这居然是毛子的“杰作”,这一点也让我们暗自满意。
卡莫夫设计局搞的941工程/直10的气动外形方案,箭头处是该设计局标识
经过三年时间的设计,卡莫夫设计局也热心手把手地对我方委培人员“传帮带”,让我们对直升机设计的理解不仅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让我们看到50年代中苏蜜月期的风格与影子。1996年5月,在进行了最后一次风洞模型试验后,总设计师米赫耶夫在“941”工程全套设计图封面上签了字,“941”工程全部技术资料到此交付中方。
设计图封面上米赫耶夫的签名(箭头处)
据说我方为此前前后后支付的设计费达到3000万美元,得来的是一堆图纸和一个1:1的模型——要知道当年我们从乌克兰买进辽宁号航母,这是实打实的实物,包括动力系统都比较完整,也不过2000万美元,而且乌克兰有意无意还附带提供了图纸……
拿到了设计图,接下来就是自己架锅做饭了,1998年武直10在国内正式立项,按俄罗斯人的图纸,我们把项目分解成机体和发动机两大项目,前者由景德镇昌河飞机公司和602所负责,后者由株洲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和608所负责。
机体这块我们照猫画虎还算顺利,甚至在复合结构材料上还有所创新,但发动机研制却十分困难。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直10的整机进度要快于发动机的研制进度(涡轴-9发动机),国产发动机的功率和可靠性很长一段时间提不上去,新中国历史上飞机苦等发动机的例子又一次重现,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于是只好进口发动机!挑来挑去,我们选中了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T6C-67C民用直升机涡轴发动机,虽然是民用型,但最高输出功率达到1142千瓦,完全满足武直10的动力需要。有了加拿大发动机的加持,武直10在2003年4月29日完成了首次试飞。
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箭头处红色横幅文字为“直十武装直升机首飞仪式”
然而武直10似乎注定命运多舛,美国人发现了这条新闻,一查,居然是自己小弟加拿大提供的发动机,这还了得!美国当即严令加方断供——加拿大一开始还想用是民用发动机搪塞过去,可是最终还是屈从于美国的压力撕毁了合同,而我方当时才仅仅得到6台PT6C-67C,这个发动机数量显然是不够用的。
没有办法,我们被迫从PT6C-67C发动机退回到等待并不成熟的国产涡轴-9,国产发动机相比进口货总功率直线下降了370千瓦,可靠性也存在问题,就这样3年过去了,2006年涡轴-9发动机还是过不了关,在测试中发现固定涡轮叶片的榫齿轮出现裂纹的重大事故隐患。到2007年,甚至发生了试飞中因为涡轴-9发动机故障导致坠毁的一级事故(试飞员生还)。
这样又拖了3年,涡轴-9终于在2010年通过国家设计定型,由于我国加工工艺的飞速进步,发动机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涡轴-9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涡轴-9定型后,立即开始批量生产,装备“求发动机若渴”的武直10。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涡轴-9的发动机功率还是不足(可见在发动机技术上我们和西方客观上的确存在大的差距),因此逼着武直-10采用大量复合材料、减少内部强固件来减重,甚至大幅度削减装甲,只在飞行员背部和头部靠枕部位安装了极其昂贵的钛合金装甲,为什么要采用钛合金这种又贵又难以加工的材料呢?——因为它轻啊!
虽然武装直升机的涡轴动力系统在五花八门的先进装备面前,似乎不那么引人注意,但其研制难度对于我们其实不亚于歼20,而我们的资源毕竟有限,放在用于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上尚且吃力,优先级靠后的直升机涡轴发动机,就更难以分神照顾了……
但不管怎么说,从1993年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开始设计到2010年武直10批量装备部队,时光荏苒,17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武直10终于修成“正果”。
可喜、可贺、可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