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学生应该听说过黄帅这个名字,在当年,黄帅是“反潮流”模范,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名气。其实,黄帅之所以被树立为“反潮流”模范,与“四人帮”有很大的关系,粉碎“四人帮”之后,黄帅也受到了牵连。那么,黄帅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她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黄帅出生于1960年,女,北京人,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童年时期的黄帅在于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读书,1973年的时候她恰好读五年级。黄帅有记日记的习惯,在某次日记中,她记录了自己班主任在批评同学时说出了“拿教鞭敲你的头”之类的话,并且黄帅也在日记中对班主任表达了不满。
不巧的是,黄帅的日记内容被班主任知道了,于是班主任就号召班里的其他同学批判黄帅,师生之间产生矛盾。黄帅被孤立后,便给包括《北京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写信,反映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谢静宜恰好看到了黄帅的这封信,谢静宜认为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师生矛盾,她把这件事上升为路线斗争,最终酿成了“黄帅事件”。
十年特殊时期,为了稳定高校的秩序,谢静宜被派到清华大学,此后她逐渐活跃起来,担任了北京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等职务。谢静宜看完黄帅的信之后,给黄帅写了一封回信,她也决定利用这件事,掀起教育系统的一场风波。
在谢静宜的安排下,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发表了黄帅的的来信以及日记摘抄,并加上了编者按。当时姚文元负责“宣传口”的工作,在姚文元的安排下,1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全文转载了《北京日报》的编者按以及《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同时又加上了新的编者按。
在这之后,黄帅成为了“反潮流”模范,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学习黄帅的热潮,小小年纪的黄帅也成为了全国名人。不过,黄帅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她已经被“四人帮”利用,“四人帮”也决定利用“黄帅事件”,掀起教育系统的斗争。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黄帅受到了牵连,她的父亲也丢掉了工作,并被开除了党籍。197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揭穿一个政治骗局一〈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真相》的文章,揭穿了当年“四人帮”制造的“黄帅事件”完全是一个骗局,是为了帮助他们夺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
恢复高考之后,黄帅考入了北京工业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她帮助自己的父亲获得平反。1986年,黄帅前往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大学学习,获得了学术硕士学位。毕业之后,黄帅进入日本三和综合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续返回国内,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工作,成为了一名编辑。
黄帅的晚年过着平淡的生活,她也不愿再提及当年的“黄帅事件”,包括对自己的孩子,黄帅也说等孩子们长大后再说。黄帅的身体不好,2017年,她在北京朝阳医院因病去世,终年57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