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那一夜,无法猜测赵一曼是怎样度过的……(上)

0
分享至

八月·风华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2日就义。

在酷刑下她仍坚贞不屈,没有说出一字关于抗联的情况,还曾经对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决定协助其逃离敌人的魔掌。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深切期盼: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那一夜,无法猜测赵一曼是怎样度过的。如此热爱生活和生命的柔美女性,应该度过了一个无眠之夜。

谁在守望,遁去的黑夜和无眠的哀思。84年前的那个凌晨,还在沉睡中的哈尔滨,没有人看到从容走向刑场的赵一曼,留给这个美丽的城市,最后的微笑。

1936年8月2日,星期日,晴。

2020年8月2日,星期日,晴。

苍天不老,遥遥相望84年,居然都是晴朗的星期天。

每年的这一天,她就想在赵一曼临刑前最后被囚禁的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地下室(今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那间阴暗的牢房,独自待上一个晚上。

赵一曼(1905年-1936年)

这个夜晚,她或许思绪万千,或许在默诵烈士的遗书,看着天渐渐亮起来。

凌晨,跟随赵一曼被日伪宪兵押上囚车的途经之路,这短短的一公里多路,是烈士在这座浴血奋战的城市,留下的最后的带血的脚步——从伪警务厅门前的长官公署街(今哈尔滨市南岗区民益街)西行右转,沿站前街(今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驶向哈尔滨火车站。

火车到达珠河县后,换坐马车,一路高唱《红旗歌》,来到烈士殉国之地小北门外——一篮鲜花、一瓶五粮液、燃一炷心香,颂一段内心的独白,敬祭她灵魂的母亲,赵一曼。

循光影穿越时空,让历史告诉未来。

这条路,她开着车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次,但仅仅就是在路上走,而她的梦想,是感同身受地在那间地下囚室待一夜。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80多年前的这条路,烈士走在生命尽头凝视着前方,前方是希望和胜利。烈士的生命是从一个战场,走向另一个战场。

80年后的这条路,她走的是人生体悟。很想在这条路上与烈士相遇,在时光隧道里哪怕就是一个瞬间,看到赵一曼的一个眼神,永远年轻美丽的母爱眼神,不辜负近百年的时光,在岁月里永恒。

我们的人生最长不过百年,而赵一曼的人生是千秋万代。

暂且称她“虹”吧。行事低调的虹勉强接受采访,虽有约在先,不拍照不出现她的名字,但她会热情地为我提供所需资料,回答我所有的问题。

身材娇柔却行动如风一样敏捷的虹,笑言自己对从事的专业都没有投入如此大的功力。她对赵一曼的热爱、关注与研究,是从年少的13 岁开始,一直到今天。什么时候生命结束,这件事情才会随之结束。

这些年她搜集整理了与赵一曼相关的史料,细致到烈士的性格爱好、喜怒哀乐,遍访了烈士的亲人、战友、同学、史学研究人员和烈士传记作者,拜谒了哈宜两地的烈士纪念馆和故居。

一位赵一曼史学研究者说:“虹对赵一曼的研究,不亚于专业研究人员。”

虹知道,自己的研究倾注了无尽的深情与热爱,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伟大的母爱,感恩有英烈精神相伴的一生,让她有勇气直面人生的苦乐,拼搏中做真正的自己。

每年的8月2日,烈士牺牲日,这个虹生命中极其重要的日子,不管身在何方,她都要亲自或委托,给烈士纪念馆和殉国地送上鲜花。百合、康乃馨和黑玫魂组成的花篮,寄托着她对心中敬爱的灵魂母亲,绵延不绝的情思。

虹说,黑玫瑰的颜色,像血,像赵一曼最后抛洒的热血。其实她内心藏着更深的含义,那就像连接她和她的精神的血脉。

献花、敬酒、诉心声的祭奠仪式,始于1995年的8月2日,烈士馆重新布展开馆后,虹迫不及待地踏进纪念馆,拜谒她心中的女神赵一曼。这是花店刚刚兴起的年代,她喜悦地买了一束鲜花,她知道美丽的赵一曼喜欢鲜花。闻到花香,烈士的内心一定也是喜悦的。

对虹来说,一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她要送上代表挚爱的99朵红玫瑰和9朵百合——10月25日,赵一曼的诞辰之日。岁月中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却是虹充满敬慕的心灵之日。

虹的习惯多年不变,拿到新年台历,首先会看8月2号和10月25号是周几,然后再看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8月2日,这是她心中继往开来的一天。

出生于1970年的虹,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而立之年工作变动到了北京,现在的事业风生水起。

年少的上学之路,深刻在虹的记忆中。去学校途经那座白色的欧式建筑,始终紧闭的大门,从未打开的白色窗纱,给虹无限的神秘感,她知道这是东北烈士纪念馆,但从未踏进一步。

第一次踏入这个神圣的纪念馆,是父母领着她和妹妹去的。参观时,馆内庄严的气氛,让小小年龄的虹大气都不敢喘,扑通乱跳的心,仿佛用双手按住才能平静。少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第一次看到赵一曼模糊的照片,是虹13岁的时候。13岁少女的心敏感又不安,还未形成的世界观,让成长充满了烦恼。但在看到烈士照片的那一刻,她被震慑心魄。优雅知性的赵一曼,那双秀美的眼睛,让少女的目光无法移开。懵懂中的虹发现,烈士如此的美丽,美丽被浸染着鲜血,鲜血为祖国抛洒。虹想起了课本上讲的英雄情节。此刻,这种情节就在自己心中萌发。

多年后,当虹理解“偶像”这个词时,忽然明白自己第一眼看到赵一曼的照片,内心的震颤就是看见了偶像,自己一生崇拜的唯一偶像。

虹说:“13 岁的世界观还未形成,实际上是赵一曼塑造了我,她是我一生追求的'星’。我的字典里,崇拜只给一个人——赵一曼。”

怀揣着作家梦想的虹,从小喜欢读各种书籍,即使是一本地图册都看得津津有味。一天,她从邻居家看到一本红小兵杂志,读到了简短的赵一曼的故事。从此,这个名字留在了虹的心里。

不久母亲出差北京,参观军事博物馆时,给爱读书的女儿带回来几本厚薄不一的解说词。在那个课外读物不丰富的年代,这就是学生眼中的书,何况来自首都。

如获至宝的虹,几天时间就看完了,然后一遍一遍地反复看。这些册子基本就是中共党史英烈谱,虹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学习党史,但不知不觉中她开始喜欢党史读物。即使现在,看到著名英烈的照片,她能如数家珍告诉你,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辰及故事。

虹学生时代的零钱,全部用于买书。刚上初中的她,买了一本中共党史,躲过所有的目光悄悄阅读。她说自己通读党史,包括了解东北抗联战史,都与自己的偶像赵一曼有关。

军博的册子中,有一本图文并茂介绍了赵一曼。这就是虹第一次看到赵一曼的照片。尽管因为反复翻拍,照片特别模糊,但虹很激动,因为她有了自己生平第一次崇拜的偶像。赵一曼美丽优雅的形象,颠覆了虹心中叱咤风云的女英雄,斜挎着枪,高挥着手,齐耳的短发随风飘,辨不清性别的那种形象。

上了初中的虹,绝对是同学中的焦点人物,她能滔滔不绝地给同学们讲赵一曼,讲抗联的战斗故事。全班同学都知道,赵一曼是虹崇拜的偶像。

一次,同学的哥哥在市中心的报刊小卖部,看到《读者文摘》刊登了日本战犯大野泰治供述对赵一曼实施酷刑的文章。那位高中生兄长毫不犹豫地买下杂志,送给了虹。现在,虹说起这位兄长,依然充满感激之情。

刑讯赵一曼烈士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

大野泰治的供词,戳痛了虹柔软的内心,折磨了她许多年。

2004年8月2日,从未写过诗的虹,给赵一曼献上了她的处女作《祭日·继日》。

第一次远离你,在这一天。无眠的黎明,凭栏翘望苍穹。彤云漫天,重霄尽染。那是你生命的华彩,映红了天地。从那一刻起,直到永远……

死死生生,寻寻觅觅……那日尘封的史册,惊现战犯的自白。血染的一幕,讲你为光复河山,在地狱中蹈火……

天地将倾、肝肠已断……恍惚中,只祈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刽子手,不是人。可你,是人啊!魔鬼的行为,人,如何承受?!

这,就是爱你的理由。

山高路远,从不敢踟躇;雨冷风凄,也难说惆怅。算而今,京都虽梦圆,去路仍迢迢。因为承诺,纵前途有荆棘密布,是漫道雄关,但没有退路。

遥拜东方,云霞尽处,朝阳正红,那里有你。澎湃的热血,激涌着心涛阵阵。远隔千里,你也一定能听到我在对你说:“我正在努力。”

1935年11月22日晚,远间重太郎用马车把赵一曼拉到珠河县公署院内,交给了他的上司大野泰治说:“这个女人流血过多,请快些审问吧,免得她死了。”

失血过多的赵一曼,让在场的日本人感到,她的生命危在旦夕。

大野泰治看到这个头发散乱、脸色苍白的女人,大腿的裤管灌满了血,还在不断往外渗。担心她马上死掉,得不到口供和情报,急忙走到她的身旁,叫喊道:“起来!”

赵一曼从容地抬起头来,目光镇静凌厉。看见这张令人望而生畏的面孔,大野泰治情不自禁地倒退了两三步。

她的凛然正气和儒雅风骨,让从军多年的大野泰治意识到,眼前这个伤势很重,濒临死亡的女人,一定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

《满洲日日新闻》报道赵一曼被捕消息。

为了及时得到口供,大野泰治不顾赵一曼危重的伤势,连夜对她进行了严酷拷打和人格污辱。他临时找来一个医生命令道:“你必须想办法让这个女人多活几天,我要押解她回哈尔滨。”

检查了赵一曼伤势的医生,无奈地一连注射了两针樟脑液。夜间审讯时,又注射了三针。

敌人残暴的用鞭子抽打她的伤手,抽打到皮开肉绽。用鞭杆狠狠戳她腿上化脓的伤口,一下又一下慢慢地狠狠地戳下去,以此逼迫赵一曼开口供认共产党员的身份,和赵尚志抗联队伍的情况。

酷刑下气息奄奄的赵一曼,隐忍着没有叫喊一声。她坦然处之的态度,让大野泰治愤怒又失望。

每一次审讯,赵一曼都坚定的回答:“关于抗日联军的事,我不知道。我和共产党没有关系,也没有什么共党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把证据拿出来!”

“你们不用多问了,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

大野泰治用皮鞋踢赵一曼的腹部、乳房和脸,恶狠狠地问道:“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

心生怒火的赵一曼,用仇恨的目光看着大野泰治,拼尽自己的气力,高声说道:“我是中国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还用得着解释吗!日本军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如果你是中国人,对于日军目前在珠河县的行动将怎样想呢?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

赵一曼又对“日满亲善”“王道乐土”等欺骗宣传以及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驳斥,把敌人对她的审讯,变成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和审判。

审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敌人任何情报都没得到,恼羞成怒的大野泰治没想到,这个重伤的女人,如此强硬,如此爱国。他指使下属,继续用马鞭抽打赵一曼的伤口,用竹签扎她的十指。

狡猾的大野泰治,从赵一曼的谈话内容和从容的态度,感觉到这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可以把珠河县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他对远间警佐说:“你捉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

大野泰治为抓到这样一个人物,从内心感到很庆幸。

赵一曼为了救出杨桂兰,在被押往哈尔滨之前,强烈要求释放杨桂兰,否则宁可死也不跟他们走。杨桂兰在被关押28 天后,获释回家。

日伪审讯赵一曼的记录档案。

5天后,敌人把赵一曼押解到哈尔滨,关押在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看守所(今哈尔滨铁路第二中学的地下室)。赵一曼拖着伤腿,把与日伪军斗争的战场转移到了医院和监狱。

大野泰治对伤势日益严重的赵一曼每天刑讯逼供。她一次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再一次次被冷水浇醒,敌人仍然一无所获。敌人开始变换手段,妄想用假仁慈来感化赵一曼,给她端来丰盛的饭菜和糖果。谁料赵一曼看都不看一眼,冷笑着戳穿了人敌人的阴谋。

感觉伤了日本帝国军人自尊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恨之入骨,使用了电刑。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坚强的女人,在惨无人道的电刑中,忍不住开口喊叫了几声。

今天,我们从查到的档案记录中可以看到,当时惨不忍睹的审讯场面十分血腥,字里行间都浸透着血泪……但是,任何手段都无法摧垮一位共产党人的人格尊严与坚强意志——

酷刑之下,赵一曼伤口溃烂,生命垂危。由于日本特务机关认为她在共产党和抗日队伍里占有“重要地位”,梦想从她身上打开缺口,进而摧毁我党在北满的组织,消灭抗联第三军。毒辣狡猾的日寇担心她若死去,会损失重要口供,为了有所获取,决定给她治伤。幻想治愈好赵一曼后,将她当作破坏抗日组织的“反间”来发挥作用。

12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狂雪飞舞,冰城被白雪覆盖。奄奄一息的赵一曼,被日伪警察以“王氏”的假名,押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抢救,由南岗警察署的3名警察24小时轮流监视看守。

负责治疗赵一曼的是张柏岩医生。经检查,失血过多的赵一曼,全身三处枪伤,左手腕的贯通伤,时间月余已基本愈合。左大腿和膝盖,粉碎性骨折,在X光片中看到软组织中有24块碎骨。白俄医生看后,建议必须锯掉左腿才能保住性命。敌人决定给她做截肢手术。但遭到赵一曼的坚决反对,自己宁可被杀,也决不锯掉大腿。

为赵一曼治伤的医生张柏岩。

赵一曼面对日寇非人磨难和伤痛折磨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张柏岩十分钦佩。他决心精心医治,保全赵一曼的左腿。

赵一曼伤势刚有好转,敌人就开始审讯。每提审一次都要毒打一次,愈合的伤口又被撕裂,张柏岩愤怒地向日本人提出抗议。

四个多月后,哈尔滨满城的花蕾含苞待放,争奇斗艳的春天,姗姗走来。

经过张柏岩的精心医治,赵一曼的伤势逐渐好转,能拄着拐棍慢慢地散步走动。她心中燃起新的希望,开始加紧锻炼自己的左腿,想要尽快恢复。

此时的敌人,紧锣密鼓地展开对赵一曼的各种劝降工作。他们以侵略者的思维方式认为,30岁的美丽女子,没有不珍惜生命的,何况他们给她治好了伤腿。日本特务机关不时派人来“慰问”,诱导她说:“你才30多岁,是个女中人才,死了多可惜,我们不仅给你治好伤,还要帮助你实现远大前程。”

阴险毒辣的敌人没有料到,迎面而来的,是赵一曼的横眉冷对和严词痛斥。

大野泰治无法理解,这个瘦弱伤病的女人身上所充满的神奇力量。

(未完待续)

《赵一曼:看天下宁儿幸福生活》

中国青年出版社

张春燕/著

【内容简介】

赵一曼烈士的事迹感天动地,光照后人。本书稿作者追寻烈士的人生足迹,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从现实的寻访与历史的脉络走向两个角度,展现赵一曼烈士的人生轨迹和其对后人的深刻影响,较忠实地还原了历史,突出体现了赵一曼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精神,以及作为母亲的生命情怀。

【作者简介】

张春燕,军旅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第二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随部队赴滇参战。出版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等十余部著作。长篇纪实文学《向东找太阳》入选“全军军事文学重点作品”“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曾获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中国当代散文奖,2003--2004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登高望远,一脉相承。“人民英雄——国家记忆文库”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联合发起、共同实施。系列作品以重要革命纪念设施、革命文物为主要线索,以人民英雄的杰出事迹和精神品质为主要内容,书写英雄,讴歌英雄,旨在重温民族复兴英雄史,打造新时代的《红旗飘飘》,为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生动读本。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出版社(cancel)Ys
中国青年出版社(cancel)Ys
中国青年出版社官方账号
2967文章数 119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