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 | 看看孔子是怎么怼人的

分享至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又是这位孟武伯,就是之前问孝,孔子告诉他“别让父母瞎操心”的那位,他又来问仁了。

这位同学认知上存在很大问题,白话叫不开窍。

问孝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你说你一个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招惹是非、把父母气得够呛,一般人还好意思来问孝吗?既然父母说的对,咱们先改了,然后才能谈孝吧?可这位脑子里就没有这根弦,他总以为可以不吃前三个馒头,直接吃第四个,吃完就饱了,既省事又省粮食,多好?

现在又来问仁,还是一个毛病,咱们甚至说不出来他哪里不对,因为他就没有对的地方。你说你非要去树上捉鱼,然后问老师我昨天没捉到,一定是这棵树不对,您给我指点一下,去哪棵树上才能捉到鱼吧?

第一次,老师还耐心的告诉他,树上没有鱼,要捉鱼就要去水里。结果第二次,他又去长在水里的树上捉鱼了。老师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认为,他并不是想捉鱼,他只是想爬树而已。

所以,孟武伯一再缘木求鱼,孔子也没办法。当被问到子路仁不仁的时候,老爷子得多无奈?所以只能告诉他,不知道。但是这位同学非得问,人家还是显官,总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吧?所以孔子告诉他,子路给他个千乘大国,他可以治理好军队,但这跟仁不仁没关系。

孔子为什么要告诉孟武伯这些呢?因为孔子看出来孟武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根本不关心仁不仁这些价值观的问题,他关心的只是器不器这些功利的问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