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丨92岁老兵胡恒隆:我们是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0
分享至

"70 年前听到胜利的消息时,心情真是太开心,所有人都开心得不得了。" 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那天,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二分部汽车第一团八连文书的胡恒隆仍然记忆犹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抗美援朝期间,胡恒隆和战友们保障作战部队粮食、弹药、器材等物资供应,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 " 钢铁运输线 "。

当兵 1 年多,秘密入朝作战

" 钢铁运输线上钢铁的兵 …… 以大智大勇的战斗姿态,砸封锁,破绞杀,不畏严寒,战天斗地,源源不断地将作战物资运上前线,保障了战斗的胜利。这是多么了不起啊!" 这是胡恒隆回国后在笔记本上写的一段话。

△胡恒隆 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二分部汽车第一团八连文书

胡恒隆出生于 1931 年,是湖北武汉人。7 月 26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见到他时,92 岁的他仍然鹤发童颜,讲话条理清晰,精神矍铄。

" 当兵一年多,我就入朝了。" 胡恒隆告诉记者,他们家里兄弟姊妹五个,他排行老三。1949 年第四野战军渡过长江,他正在武汉当学徒。" 我至今记得武汉解放那个早晨。一打开店门,看见许多解放军都睡在马路上,没有打扰老百姓们。" 他当时就坚定了跟 " 仁义之师 " 走的念头。

因为入伍前学过一点驾驶,胡恒隆被分配到后勤运输线,在四野后勤部汽车一团七连,开着苏制嘎斯 69 卡车随大军南下。1950 年 7 月,胡恒隆所在部队从桂林奉调回东北,在新民、临江等地休整后,在 1950 年 11 月秘密入朝。那一年,他 19 岁。

与掌握制空权的敌军斗智斗勇

为适应朝鲜多山环境和恶劣的交通状况,车辆换成了载重 2.5 吨的 " 小嘎斯 "(即嘎斯 51 卡车)。" 朝鲜山路、冰雪道多,这个车灵巧。"

让胡恒隆印象深刻的,是极度恶劣的战场环境。" 那时我们没有制空权,入朝那天都是连夜走,白天不能走,美军飞机空中封锁得很厉害。" 胡恒隆说,美国人发动了空中封锁 " 绞杀战 ",就是用空军封锁交通运输线。东西运不上去,怎么打仗?在铁路运输线上,美军飞机炸铁路、炸火车、炸桥梁。" 对于我们汽车兵,敌军就 24 小时巡逻。白天就不用说了,晚上他还扔照明弹,丢四角钉扎轮胎,用重磅炸弹炸道路,给我们造成不小的损失。"

后勤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的驾驶员英勇顽强,想了很多办法突破空中封锁。" 胡恒隆说,战友们想了很多办法对抗空中绞杀,其中一个就是防空哨。" 就是每隔几米设置一个防空哨,如发现美军夜航机来临,就向公路上的汽车方向上空鸣枪,驾驶员听到后立即关灯,不让敌机捕捉住目标。等敌机走了后,再打开车灯继续行驶。" 他回忆说,这样既减少了损失,驾驶员开车也更加大胆,提高了运输效率。

到了冬天,朝鲜白雪皑皑,汽车兵就将车停在山沟挖掘的防空体里,有的美军飞机会跟着汽车轮胎的痕迹来轰炸。" 我们驾驶员同志就在车后面拖了一些树枝,走一路拖一路,想办法把痕迹给模糊掉了。"

" 英雄的小嘎斯 "

昼伏夜出,胡恒隆逐渐熟悉了战争的脉搏。1952 年秋天,他感到又一次大战即将来临。" 那个时候运输特别紧张、特别忙,我预感这一次恐怕要打大仗了。" 他写了封信给妈妈,信中写道:" 两个月后如果收不到我的信,说明恒隆就不在了。"

没过多久,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遭遇的火力更加猛烈。" 虽然每天都面对生死,但我们每天出去的时候,只想着今天能不能把东西运上去,这是我们的使命 "。

在采访过程中,胡恒隆还谈及一首歌《英雄的小嘎斯》,他说因为驾驶的是苏联生产的嘎斯 51 型运输卡车,这种车被志愿军汽车兵亲切地称为 " 英雄的小嘎斯 "。

" 大家哼着‘我的车要快快地跑,我的车要快快地向前 …… ’就仿佛什么都不怕了。" 在他看来,就是这样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他们坚定向前。

△后排右起第 5 为胡恒隆

" 你们打开大灯跑!停战了!"

从 1951 年到 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历经数次谈判。

胡恒隆还记得停战时的场景。"7 月 27 日,我们还准备物资出车,副班长喊道‘停战了!你们打开大灯跑!停战了’。"92 岁的胡恒隆激动地说了好几声 " 停战了 "。" 这三年太不容易了,不容易啊!"

战争结束后,胡恒隆仍然留在朝鲜。" 打完仗后满目疮痍,路上都看不到完整的房子。我们又在朝鲜呆了 5 年,继续运送重建的物资。" 摩挲着与战友们的合影,胡恒隆感慨地说," 牺牲的战友太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每个战士的使命,现在国家强盛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一切都是值得的。"

【人物名片】

胡恒隆,湖北武汉人,1949 年 6 月入伍,1954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运输部汽车一团副驾驶,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汽车第一团连文书、连文化教员、二分部基地医院政治助理员、汽车一团连副指导员,南京军区后勤部汽车第三十一团连指导员、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干事、第十四分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军区军医学校政治教研室主任、军区后勤部研究室副师职研究员等职。1962 年晋升为上尉军衔。曾参加宜沙、衡宝、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1988 年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荣获朝鲜军功章两枚。

通讯员 吕剑锋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 文 刘畅 / 摄

(校对 许元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
讲真话 办实事 树正气
74305文章数 1308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