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博罗:农民上楼再造乡村振兴新空间

0
分享至

全国“村BA”广东选拔赛正火热进行的当下,在博罗县园洲镇上南村,学篮球也成了这个暑假最时兴的培训课程之一。上南村农民公寓配套建设的多个标准篮球场,让这里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篮球课。

在园洲这个小镇上,配套设施更齐全、社区生活品质更高的农民公寓,正在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载体,引领着村民生活方式转变和生活品质提升,不断满足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全县最早探索兴建农民公寓的乡镇,园洲镇正积极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行动,探索在更多的农村推广建设农民公寓,以谋求更广阔的乡村振兴发展新空间。

最早的探索

连开7场动员会取得村民支持

农民公寓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近20年前,作为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东莞、佛山等地,就已开始大规模兴建农民公寓。在邻近东莞市的园洲镇,这一新浪潮带来的启蒙彼时已经开始萌芽。

在园洲,农民公寓的起步,发生在上南村。时任园洲镇上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朱凎尧,亲身经历了这一巨变过程。

“从2008年开始,很多村民提出要分宅基地,上南村当时有4000多人,按当时的算法,至少要拿出三四百亩的土地,才能满足需求。”朱凎尧说。

村民们的迫切心情,与当时的政策变化有关。2008年前后,国内部分地区陆续停止宅基地审批,尚未在村里建房的村民,开始担心以后在村里再无容身之所。

对于普遍把房子视作归宿的农村地区,这样的顾虑并不鲜见。在当时的上南村,这种恐慌的情绪迅速蔓延,一时间群情汹涌。

朱凎尧却有着另一种担心——当时的上南村,村民们大部分住在旧围,村庄规划凌乱,四处散落的自建房使得村道更加狭窄,连小汽车没法通过。一旦把宅基地分到每户村民手上,村庄的整体规划就更加无从入手。而有了宅基地以后,一些相对富足的家庭可能陆续建起房子,但经济拮据的家庭却无力兴建,最终会导致村里的建筑风貌凌乱不堪,难以改变现状。

“我希望大家不论贫富,都能住上同样宽敞的房子,过上同样体面的生活”,当了18年村干部的朱凎尧,对于农村生活始终有着一种近乎理想化的想象,“我的愿望,就是大家都平衡一点。”

关于“平衡”的执念,最终支撑朱凎尧和村干部们大刀阔斧地筹建起当地最早的农民公寓。

然而,要改变村民们对宅基地的执念同样并非易事。在筹建工作启动之前,朱凎尧发动村干部在村里做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想分宅基地的村民占了八成,支持兴建农民公寓的仅有两成村民。

摆在眼前的,注定是一场硬仗。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朱凎尧带领村干部到当时的7个生产队轮流开动员会,以外地案例向村民宣讲农民公寓的好处,直至声音沙哑。

7场动员会后,村民代表重新投票,这一次,支持兴建农民公寓的村民变成了八成以上。

在这之后,由上南村集体筹措资金兴建的上南公寓开始动工。到2013年,占地170亩的17栋农民公寓,用抽签选房的方式免费分配到每户村民手上,至今入住率已超过八成。

上南村村民梁桂英家分到了15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现在小区里的设施很齐全,有足球场、篮球场,给老人小孩游玩的地方很多,出门见到的都是同村人,觉得很熟悉、很和谐。”嫁到上南村的梁桂英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这里,像她这样的村民除了可以免费享受村里统一购买的医疗保险、失地保险、养老保险以外,每年还能拿到数千元的分红。此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可获得每月1300元的养老金。

上南公寓交付使用时,朱凎尧已经卸任。“我们用170亩的土地解决了原本400亩土地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党员干部团结村民产生的力量!”提起这片农民公寓,他至今感到自豪。

更优的配套

自带泳池的农民公寓

距离上南公寓约3公里的下南公寓,走出了另一条筹建的路径。

下南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国良记得,在2009年决定兴建农民公寓时,村里的村干部还组织部分村民一起到广州、东莞等地参观建成的农民公寓。“当时感触很深,农民洗脚上楼,农村面貌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都觉得,东莞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成。”陈国良说。

资金是下南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由于建设资金不足,下南村委会决定用“以地换楼”的形式与开发商合作——出让土地供开发商使用,由开发商出资承建,在其中一部分土地上建成农民公寓。

从2010年筹建到2016年建成,下南公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村民参与的身影。

在下南公寓开建前,下南村就通过公开讨论计划好了公寓规格,把公寓分为“99、139、169、219”4个面积户型,以每人45平方米的标准,由村民按照户籍人口上报需要的户型。面积超出人均标准的,可补缴费用。这一举措,也确保了村民分楼过程中不产生纠纷。不仅如此,公寓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理也由下南村村民担任,更好地保障了房屋建设质量。

最终,下南公寓于2016年落成,共建成4栋楼,分为278个住宅单元。截至目前,下南村已有近八成村民住进下南公寓。

在陈国良看来,农民公寓的建成,只是村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为村民提供同等甚至高于城市小区的居住体验。”他说。

在村集体的推动下,2022年,设于下南公寓内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启用,这一集健身房、棋牌室、报刊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多功能室等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共有4层,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全部由下南村集体出资建设,由于资金紧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兴建是一步一步逐年完成的。

对于下南村村民来说,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村民陈锐深今年70多岁了,一家三口居住在下南公寓里。每天早上,他都会在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门前的泳池游上半小时。遇上天气不好时,他就在综合活动中心里活动,这让他一整天都充满精力。

2019年,陈锐深一家从原来的自建房搬进了下南公寓,住在20楼。“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有电梯的小区是最方便的。小区里车位很多,配套齐全,见到的都是亲朋好友,住得很安心。”他说。

在下南村,和陈锐深一样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每个月都能收到村集体发放的3000元老人补助金,此外还能领到每位村民都有的1000元分红。“这两笔钱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不需要依赖子女,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也减少了很多家庭矛盾。”谈到村里的福利,陈锐深感到很满意。

除了增加村民福利,下南村想做的还有更多。当前,下南村党总支部正依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质量,丰富党建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这个暑假,下南村党总支部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辅导班”,招募本村的在校优秀大学生,在暑假期间采取每天轮班的方式,辅导本村的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习书法等艺术,为村民打造家门口的免费辅导班。

凭借出租集体物业和厂房,下南村2022年的村集体收入已超2500万元。目前,下南村正在大力推进“三旧改造”,计划在原来的旧厂区兴建一个新的商业大楼,预计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再增加800万元收入。

“农民房”里的综合体

上楼回家,下楼购物

与上南公寓、下南公寓不同,最新建成的刘屋村农民公寓是有着大型综合体的商住一体农民公寓。

地处园洲镇圩镇中心区的刘屋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是园洲镇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不论是工业还是商业,都已形成一定规模。

然而,正是因为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村村点火”的粗放发展阶段,大小不一的工业区曾遍布刘屋村,那些曾经带来繁荣的旧厂区,渐渐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桎梏。

刘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泽标记得,早在2011年初,刘屋村支委就提出对第三工业区也即秀丽路北至园洲大道旧厂区进行改造,打造集商业和住宅于一体的商住综合楼,在解决村民集中居住问题的同时,利用良好的地段建设商业综合体,维持稳定的租金收入。

作出这一提议并不容易。彼时的1万多平方米的旧厂区仍有工业企业租赁,每年都有稳定递增的租金收入。一旦改建,就意味着村集体将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

事实证明,从2016年启动建设后至2021年落成,长达6年的时间里,第三工业区带来的租金收入中断,为村集体筹措建设资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刘泽标和其他村干部们顶住了压力。在珠三角各地农民公寓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刘屋村组织了村干部和村民到东莞、佛山和深圳等地参观。这场长途奔波的调研,给他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在中心地带建设农民公寓,必须导入商业功能。

为此,刘屋村决定另辟蹊径,在原来的工业区兴建农民公寓,并在一旁建设商业购物中心,资金由村自筹。

不久后,当时的刘屋村党支部就农民公寓建设事宜,专门牵头召开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并先后3次召开全村青年、中老年群众交流研讨会,每次参与讨论的有100多人。令刘泽标感到欣喜的是,大部分村民都支持村委的决定,表示愿意搬进新公寓。

“我们希望每户村民都能住上楼房,同时享受圩镇中心区带来的商业机遇。”刘泽标说,在启动建设之初,村里就确定了农民公寓的规划思路:商业购物中心的设计要对标发达城市最新的大型综合体,集纳餐饮、电影和商超等功能,让入住村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2021年底,在刘屋公寓建成分房半年后,村民刘柏军一家搬了进来,成为全村第一批入住的村民。在那之前,他和家人在附近的商品房居住,小区停车和到学校接送孩子都不算方便。“我们一家四口住进这里以后,小孩就在家门口读书,下楼就能逛街买菜,到了周末,还能全家到楼下看电影。”刘柏军说。

对于刘屋村来说,刘屋公寓的商业购物中心于2021年落成并招商后,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每年300万元的额外租金收入。2022年,刘屋村集体收入已达1900多万元。

这些收入,除了用于给村民发放分红和福利,还有一大部分流向了教育领域。如今,户籍在刘屋村的孩子们,可以免费在本村开办的刘屋幼儿园就读。考上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本村学生,还可获得从5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奖学金。此外,刘屋村委会每年还向位于本村的园洲镇第二小学投入超1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配套设施建设。

“我们始终相信,多读书才能真正改变命运。”刘泽标说。

“薄弱村”的新机遇

千亿产业园崛起新家园

和地处圩镇中心区的刘屋村不同,新村村坐落在园洲镇与石湾镇接壤的“边缘地带”。不久的未来,这里也将崛起一个占地80亩的农民公寓。

“目前土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相关用地手续正在办理中,所有手续办理完成后,就会动工建设。”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镜帮介绍,农民公寓建成后,将免费分给全村412户村民居住。

从前的新村村是典型的传统农村,这里的产业以小规模种养为主,村民收入长期偏低。而由于缺乏产业,新村村的集体经济也较为薄弱。

新村村被纳入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起步区后,村里约1900亩土地被征用。随着这一千亿产业园里新的产业项目陆续落户,人们的生活和村庄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

凭借出租集体的工业留用地,新村村委和村小组的集体收入将迎来跃升。越来越丰厚的村集体经济家底,成为支撑农民公寓兴建的最大根基。徐镜帮告诉记者,未来兴建农民公寓的启动资金,将来自集体收入。

对生活在新村村的人们来说,最大的变化或许正是即将到来的农民上楼。按照计划,占地80亩的农民公寓将以5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分为5栋,预期明年开工后,将在5年内建成。

未来的新家园怎么建?几乎每一位村民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徐镜帮介绍,尽管农民公寓尚未动工,但关于农民公寓的建设,细节到户型和每个村民的面积,村里都发放了意见收集表,并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开会。最终初步确定了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出8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3种户型,按照村民的户籍人口和需求分配。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提出兴建农民公寓的动议到如今形成初步建设方案,全体村民都非常支持和配合。

正是因为有了对新家园的期待,新村村的征地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涉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征地范畴的1200多亩征地任务,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全部村民签名同意的手续,并在半年内落实补偿和清点手续,完成征地工作。剩余的700多亩,目前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清点和补偿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村的党员干部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挨家挨户地到村民家里做解释工作,遇到不配合的村民,我们就多上几次门,多解释几次”,徐镜帮说,“党员干部带头干,发动群众跟着干,才能把工作推进得这么顺利。”

在徐镜帮看来,兴建农民公寓是为新村村打开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步。按照当前“一户一宅”的政策,村民想在保留老房子的同时分得新的宅基地,已经不被允许了。这种情况下,只有以农民公寓的模式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才能释放出更多空间,盘活旧村庄的旧农房和闲置用地,为村庄的整体规划和改造奠定基础。

对于承载着全村人新生活希望的这个新家园,徐镜帮也开始有了许多畅想:“除了把房子建得实用舒适,我们也规划了很多公共服务的元素,包括养老中心、文娱场所、农村图书馆和商铺,让村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让村集体的钱袋子更加充实起来。”

南方观察

博罗农民公寓蕴藏新型乡村生活新图景

农民公寓的兴建,背后蕴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命题。在博罗,这股浪潮之所以从园洲起步,与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紧密关联。改革开放后,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园洲开启了早期工业化的进程,也由此奠定了村集体经济的雄厚根基。据统计,截至2022年,园洲村集体年收入超千万元的村共有5个,超百万元的共有14个。已建成或即将兴建农民公寓的村,建设资金也大多来自村集体。村集体富起来了,进一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是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这一切,并不是仅仅依靠兴建农民公寓就能实现。最为关键的是,让村民从对土地的单一依赖中解放出来后,如何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农村资产和社会管理等各方面与城镇全面对接,如何使村民真正融入新型乡村生活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上楼,首先解决了宜居的问题。要让乡村更宜业,就必须导入产业,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释放农村资源产业化的可能性,让更多的农民从重塑的农村现代产业中受益。新时代新征程,和美乡村建设既要求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就意味着,既要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要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从而实现乡村由表及里、软硬实力兼具的现代化。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城镇与乡村各美其美、协调发展。

来源:博罗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江村话
东江村话
立足浩渺东江,挖掘乡村历史,传承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汇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44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