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帅中,王近山的年龄不大,入党的时间也较晚,参加革命前,也不是军校科班生毕业,可以说,他的起步线是比较低的,可是,他却能迅速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55年授衔时,还被授予中将军衔(其实以王近山的资历,授上将军衔也没问题),靠的是什么?
两个字——战功!
王近山是我军“最能打”的将军之一,他有勇气、有决心、有魄力,不怕困难,敢打人所不敢打的硬仗。这一点,连毛主席都称赞不已。
王近山,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开始给人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
怀着对旧社会的痛恨,1930年6月,年仅15岁的王近山参加了红军。
刚参加红军时,由于年龄小,王近山的身体还比较单薄,但这时起,他就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悍勇,敢上一线,而且敢于比自己身体强壮许多的敌人肉搏。
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眼,尽管身负重伤,但还是死死拖住敌人不放,用刀砍,刀钝了,手没力气了,就扑上去用牙咬,最后硬是抱住大个子国民党兵一起滚下悬崖,国民党兵当场身亡。
王近山幸免于难,不过,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
战友们被他惊人的悍勇震撼到了,认为他打仗太疯狂了,从此称他为“王疯子”。
如你所知,这不是王近山第一次“疯狂”。
由于骁勇善战,王近山进步很快,参加红军短短三年,就被提拔为28团团长。
都已经成为团级干部,按说王近山不必像当小兵时那样拼命了,可事实上,王近山身体里的那股疯狂劲儿,一点没少。此战可以为证。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28团团长的王近山提刀挎枪冲锋在一线。在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可王近山愣是不撤,冒着炮火,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
次年夏天,红军转入反攻,28团孤军追亡逐北,误入著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部重重包围中。
对方兵力为一个旅,王近山(上图右,左为开国上将陈锡联)只有一个残缺不全的团,而且武器装备不如对方,无论怎么看,倒霉的都是王近山。可结果,王近山身先士卒,左劈右砍,如入无人之境,硬是凭借一个残缺不全的团,反包围了对方一个旅。
由于屡建奇功,王近山21岁就被任命为红31军第93师师长,成为我军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王近山历任任八路军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6旅旅长,多次率部深入前线,与日军短兵相接浴血奋战,是八路军与日军战斗次数最多的将领之一,也是战功最高的将领之一。
抗战全面爆发的当年,王近山就在娘子关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这一战后被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37年10月,得知一支日军部队将经过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129师师长刘伯承命陈赓以一部兵力在此地设伏,打击日军。王近山时任陈赓麾下772团副团长,领命率领5个连的兵力埋伏在七亘村及甲南峪一带。
为了给予日寇最大的杀伤,王近山下令部队将埋伏地点向前推进,距日军必经的大道最近仅10多米。
可如此一来,部队也很容易暴露。但谁能想到,王近山这位骁勇善战的猛将军,关键时刻却心细如发,硬是将部队隐蔽得严严实实。
日军毫无察觉,大摇大摆进入王近山的伏击范围,王近山立刻下令开火,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
此战,王近山干净利落歼灭日军二十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缴获战利品无数,部队足足搬了一天一夜。而部队仅付出了10多人伤亡的代价。
这是王近山抗战时期的第一场大胜仗,但,不是最大的一场胜仗。
1943年10月,王近山奉命率1个团赶赴延安,途经山西临汾东北韩略村时,发现了紧急军情。
一支编有3辆小汽车和13辆卡车,满载着日军官兵的日军车队,正进入王近山的势力范围。
这真是狭路相逢。
不过,这支车队上的日军,不是找王近山打仗而来,他们是奉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之命,赴太岳战区观战学习,所以车队中以军官为主。可正因如此,这股日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但王近山完全可以避免与这股强悍的日军交锋。
因为他当时并没有接到打击这股日军的战斗任务,他的主要任务是赶赴延安。
但王近山是何等人物?送上门的日军,岂能不打?
就这样,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王近山决定出动出击。
他安排6个连,借着浓浓的夜色,隐蔽进入韩略村公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只待日军车队经过,火力全开。
一切都在王近山的掌控之中。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这股日军被王近山全歼。
这一战,时间虽不长,规模也不大,但震惊全晋,传遍全国。
因为这股被歼灭的日军中,有不少大人物,有1位少将旅团长,大佐联队长更是多达6位,总计被歼日军军官多达120余人。
这一战传到延安后,毛主席非常高兴,用一系列褒义词称赞王近山,称他“勇敢、果断、有胆略”,“敢打没有命令的仗”。
解放战争爆发后,王近山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跟随大部队出兵太行山。
可这次军事行动不太顺利,刘邓大军刚兵去陇海,就面临国民党大军压境,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在战前军事会议上,王近山再一次发挥了骨子里的“疯狂劲儿”,当场立下军令状:“我们6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双方在大杨湖展开争夺战。
为攻占大杨湖,王近山指挥部队,顶着密密麻麻的炮火冲锋。一将雄起,三军振奋,战士们无不一往无前,可是,敌人的炮火着实太猛烈,6纵成连成营甚至成团牺牲。但即便如此,6纵的攻势也没有放缓。
王近山的悍勇进攻,终于压垮了国军精锐赵锡田整3师的战斗意志,我军各部队乘机一拥而上,国民党军顿时全线崩溃。
王近山不仅能打硬仗,而且善于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1948年,襄樊战役,王近山因地制宜,打破历史上兵家“攻取襄阳必先夺占南山”的战术惯例,大胆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战术,集中主力直捣西门,不到两天就攻入城内,全歼守军2万余人。
让王近山这样的悍将与美军交锋,绝对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1951年,王近山入朝参战。次年秋冬,上甘岭战役爆发,为配合秦基伟作战,王近山命李德生部2个师4个团,以及1个喀秋莎炮团,投入战斗。
当时,志愿军的对手是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美国四星上将范弗里特。范弗里特为了扭转联合国军被动形势,谋求谈判有利地位,投入了大量火力兵力,每天都向秦基伟的防区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上千吨炸弹。
这一战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面对敌人如此疯狂的炮火攻击,秦基伟和王近山所部依然寸步不让,以惊天泣地的战斗意志力坚守阵地43天,打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最后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取得战役的胜利。
在朝鲜战场上,王近山英雄不减当年,因战功卓著,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王近山敢打、善打硬仗,全军闻名,很多领导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王近山的老领导刘伯承元帅曾如此高度评价他:“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一人投命,足惧万夫!”
小平同志曾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许多艰苦的战斗,最后都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毛主席得知王近山因敢打硬仗而得名“王疯子”,曾笑着对他说:“王近山同志,人家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