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放下对重要他人的期望和恐惧,是走出心理创伤的关键

分享至

当你对他人产生期望或者恐惧的时候,心理创伤便产生了。
人与人交往难以避免对他人产生期望和恐惧心理,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投射。我们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就会不自觉地将其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根据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每个人都要成为他自己。换言之,我们对重要他人的期望和恐惧往往不是真实的,所以常常让我们陷入失望、失落、破灭、挫败和自我的丧失之中。诸多负面的感受堆积在一块儿,就是产生心理创伤的缘由。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放下对重要他人的期望和恐惧,就能够避免产生以上负面的感受,从而走出心理创伤。

扭曲的、挣扎的关系

充满期望的

无论在什么关系中如果对他人充满期望,就会让关系变得扭曲、挣扎。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父母热切地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可是孩子感受到被掌控后就会试图逃离。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充满期望。当这份期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失望、失落之中,甚至出现报复心理。这都是因为不能尊重他人本来面貌造成的,就好像你虚构了一个满意的外在客体,可是你发现现实中的客体离你虚构的客体越来越远,关系就变得扭曲了。

充满恐惧的

在任何关系中,如果对他人充满恐惧,同样会让关系变得扭曲和挣扎。在亲子关系中,孩子对父母充满了恐惧。孩子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就会有随时被抛弃的恐惧。其结果就是,孩子病态地认同父母的观念、行为和价值体系,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充满恐惧。如果恐惧的原因是担心对方离开自己,那么他就会陷入情感纠缠之中,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挣扎。如果因为害怕被抛弃而忍受对方的暴力行为,那么就会让关系变得扭曲。在这种扭曲的、挣扎的关系中,就会形成心理创伤。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