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权威水利专家概论淠史杭灌区

0
分享至

  2023年是淠史杭灌区开工65周年。淠史杭灌区的建设是淮河流域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当治淮70周年之际,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淮河视察,充分肯定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我们可以说,淠史杭灌区的成功建设和持续稳定发挥效益,不仅是淮河流域及安徽省水利建设成就中,而且是六安地区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经济建设成就中浓墨重彩的一章。我们愿借此机会对灌区建设历史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介绍,藉以启发、激励新时期的水利建设工作者。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5月,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根据国家治淮工作的安排,20世纪50年代,六安大别山区建设了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水库,1958年冬,又开始建设龙河口水库,总库容约66亿m3。以上水库主要承担淮河等河流防洪任务,同时拦蓄了大量的山区径流。而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上看,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北麓广袤的江淮丘陵,其土壤及光照、温度、降雨等气象条件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但水利供水,仅依靠当地塘坝,其灌溉保证率只有20%~30%,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农业和粮食生产水平,皖西人民迫切要求解决水利灌溉问题,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六安广大江淮丘陵地区又具备兴建大型灌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当时的六安地委和指挥部领导同志,审时度势,秉承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足于时代和人民的需求,审慎地研究了建设条件和可行性,在安徽省委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做出了开工兴建淠史杭灌区的伟大的历史性决定。

  1958年8月3日,安徽省委会议同意开工兴建史淠沟通航灌工程(1960年4月改名为六安专区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当年9月4日,省委批准成立指挥部党委。建设初期,指挥部领导与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几乎天天开会,重大问题向地委汇报研究决定,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及工程重大事项,由地委领导和指挥部负责同志向省里汇报请示。淠史杭工程自1958年8月开工后,由于当时还没有列入国家计划,因此初期建设,安徽省各级部门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广大面上工程大都还是地方自筹解决。195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大型水利工程会议,赵子厚书记和指挥部吴琳副指挥,带200份材料和灌区布置图与会,得到国家计委和水利电力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年即安排60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工程建设,开了国家投资之先河。1960年7月,淠史杭灌区设计任务书得到国家计委和水利电力部的正式批复,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所以,自开工伊始到建成,淠史杭工程的建设都是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历史永远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回顾60余年建设历程,淠史杭灌区的兴建就是一部伟大的创业史,是皖西人民在多地力量的支援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设起来的。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从1958年8月19日开工,至1972年13条总干、干渠全部通水,历时14年,初步完成6亿m3土石方及大量建筑物的施工。初期正常施工,每年有40多万民工参战,最多达80万民工同时施工。如今,站在清流远去的渠道旁,估计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在经济极度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少人肩扛手抬,锹挖肩挑,凭着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出如此宏伟而又美丽的人间奇迹。

  广义的淠史杭工程包括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和河南省梅山灌区。该工程地处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工程范围包括2省4市17个县(区、市),总控制面积14107km2,设计灌溉1198万亩。其中河南省梅山灌区位于商城、固始县境内,控制面积977km2,设计灌溉98万亩。由于河南省梅山灌区与安徽省史河灌区都是以梅山水库下泄径流为主要补给水源,因此河南、安徽两省协议分水比是1:2.7。

  本文所述安徽省淠史杭灌区(也可称为淠史杭灌溉工程),是淠河灌区、史河灌区和杭埠河灌区的合称。三个灌区都位于安徽省境内,控制面积13130km2,设计灌溉1100万亩,灌区人口1330万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是以大别山区六大水库径流为主要补给水源,以灌溉为主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衡量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总规模的主要指标有三个。一是渠首引水流量合计550m3/s。其中淠河灌区300m3/s、史河灌区145m3/s、杭埠河灌区105m3/s。二是设计灌溉面积1100万亩,其中淠河灌区660万亩,史河灌区285万亩,杭埠河灌区155万亩。自流灌溉839万亩,提水灌溉261万亩。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为80%。三是多年平均总年利用水量56.2亿m3(供水量)。其中当地径流为基础(17.4亿m3,占31%),大别山区六大水库及渠首枢纽以上区间来水为主要补给水源(36亿m3,占64%),河湖外水为补充(外水补给提水站38处,一级站提水能力合计108.8m3/s,设计灌溉160万亩,中等干旱年份提水2.8亿m3,占5%)。在用水量方面,50%保证率条件下,灌区总用水量56.97亿m3,其中农业40.63亿m3,工业8.71亿m3,城镇2.83亿m3,农村人畜4.8亿m3。按上述总规模指标,安徽省淠史杭灌区达到了国内首创,接近国际水平。

  按国家规定,灌溉面积大于150万亩,属大(1)型Ⅰ等工程。习惯上,大于500万亩,称为特大灌区。全国特大灌区共6处,前3处一般称为中国三个特大灌区。如按实灌面积排序,四川都江堰1134万亩、安徽淠史杭1000万亩、内蒙河套860万亩。但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建的从无到有的全国最大的灌区工程,因此说,工程达到国内首创水平。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型调水工程达240个左右(一说360个)。如著名的美国中央河谷工程,其主要调水线路的平均引水流量292m3/s,年调水53亿m3。又如加州调水工程,一期工程于1957年开工,可供水28亿m3,丰水年可调水36亿m3;二期工程于2000年完成,供水量达52亿m3。因此说,淠史杭工程已经接近国际水平。

  刘伯承元帅为淠史杭工程题词“科学态度,革命精神”。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后,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是最重要的问题。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科学性,至少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总体规划设计布置方案是科学的。也就是说,六大水库——三大渠首——十三条总干、干渠,这个总格局,经过60余年运行,证明是运行可靠,效益稳定,能顺利完成预定的各项综合利用目的。其次,灌区范围是合理的。现在确定灌区设计灌溉1100万亩,是历经多次规划设计和研究论证,最终经水电部批复同意才确定下来的。灌区规划,从1952年淮委50万亩起,历经109万亩、551万亩、1218万亩,到1963年修正规划1096万亩,到后来由水利电力部在1983年4月批复同意最终设计灌溉规模为1100万亩。第三,初期规划计算多年平均主要补给水量为36亿m3。灌区投入运行后,据不同时段实际统计,渠首进水量年平均为33.33亿m3(六安地区水利志)、34.55亿m3(高翼生同志文章)。由此可见,原规划的水量平衡计算是相当准确的。因为主要补给水量,不仅是灌区规划的最主要技术参数之一,而且是灌区实施灌溉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最后,以自流灌溉为主的规划指导思想是正确的。1958年7月,六安地委常委会要求六安地区采用自流灌溉,因为单纯从经济成本上考虑,自流灌溉成本最低。现在如按总规模计算,自流灌溉面积比例为76.3%,如不计河湖外水提水面积,则自流灌溉面积占比达89.2%。为此,在规划设计上主要采取渠首上移和减缓总干、干渠水面比降两大措施,目的是尽量抬高渠道水位,扩大自流灌溉面积。为了实现灌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的科学性,六安地委和指挥部领导同志始终抱着尊重科学、尊重技术、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组建了一支稳定的科技人员队伍;规划设计中采取多方案比较,重视调查研究,采取领导、科技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等措施。所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能够顺利建成并稳定发挥效益,就是因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中采取了科学态度,采纳了先进的水利科技理念。因此,安徽省淠史杭灌区不仅规模宏大,设计先进,而且效益显著,得到国内专家和国家的肯定,1980年7月,中国科协应安徽省人民政府的邀请,组织国内20多名有关专家,对六安地区的农业和水利资源进行历时三个月的考察,专家们认为淠史杭工程“规划治理方向正确,措施得法,设计合理,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国务院1982年2月15日国发〔1982〕31号通知批转的《国务院治淮会议纪要》指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和江苏省江水北调,经过多次干旱考验,证明确是经济效果较好的工程,要完成续建配套,为国家多生产大米。”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到灌区考察,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友人先后来到灌区观摩。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综合利用目的,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及生态效益。经过灌区6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这个目的已基本实现。特别是在供水、旅游和生态效益方面,已远超建设初期的设想。客观地说,在航运和沟通三河方面还存在不足,但1963年5月国家计委对灌区设计任务书的批复中,已指出这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作专门论证,因此现有情况进展不大,也属正常。淠史杭灌区是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如六大水库,即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响洪甸、梅山、龙河口水库,总库容70.8亿m3;三大渠首,即横排头、红石嘴和杭埠河灌区的梅岭、牛角冲进水闸,总引水流量550m3/s;十三条总干、干渠,即史河灌区的史河总干、沣东、沣西、汲东干渠;淠河灌区的淠河总干、淠东、瓦西、淠杭、潜南、滁河、瓦东干渠;杭埠河灌区的杭北(杭淠)、舒庐干渠。总长1016.3km。全灌区共有七个等级(总干、干、分干、支、分支、斗、农渠)固定渠道1.3万条,总长2.5万km;6万多座建筑物(节制闸、进水闸、冲沙闸、泄洪闸、分水闸、进水口、倒虹吸、渡槽、跌水、地下涵、桥梁、水电站、电灌站、外水补给站、船闸、高填方、深切岭等);中型水库22处,总库容5.66亿m3,小型水库1221处,总库容4.8亿m3;21万处塘坝,库容10.76亿m3。以上工程构成了蓄、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式灌溉渠系网络。综观灌区工程的布局,既能充分结合皖西丘陵的地形地质条件,又圆满地完成了规划灌溉范围内的输水和配水任务。建设初期,曾希圣书记代表省委提出要解决合肥市城市供水和皖中江淮分水岭高地农田灌溉的要求,已经实现。因此,灌区工程的规划布局是合理的,设计是先进的,系统是完整的,工程是安全的。可以自豪地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灌区水利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是新中国水利史上的杰作之一,也是一个令后人惊叹的奇迹。灌区总体规划和总体设计曾获得1986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11年11月被推评为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之一。2023年1月被水利部列入“人民治水,百年功绩”117项治水工程之一。

  淠史杭工程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效益一般要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评价。在投入方面,据统计,至1998年的40年间,灌区工程完成总投资11.624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5626亿元,世界银行贷款1.93亿元,自筹5.1316亿元。由此推算,灌区工程国家投资每亩仅40元,如包括水源工程等项目的分摊,每亩投资67元,远低于全国同时期灌溉工程北方每亩国家投资150元左右,南方大中型灌区每亩112~134元的平均水平。在效益方面,据安徽省水利厅的统计,至2018年的60年间全灌区共引水1655亿m3,累计灌溉4.6亿亩,生产粮食1.91亿吨,增产粮食0.6亿吨,城镇供水72亿m3,并保证了灌区内50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累计抗旱减灾效益达到1400亿元。淠史杭工程的效益费用比,按1982年续建工程规划的计算,三个灌区的益本比平均值为2.17。需要说明的是,考虑灌区初期建设是投入大,但效益是逐年累计增加的。因此,如按目前的数值计算,加上其他综合利用效益,其益本比肯定是远远大于2的。现在,淠史杭工程仍定位为基础设施,益本比远大于2,是效益很显著的基础设施工程。

  淠史杭灌区在安徽省具有关系全局的战略地位。灌区在安徽境内受益人口1330万人,约占全省1/5;灌区国土面积1.3万km2,占全省1/10;耕地面积1160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约占全省1/4;正常年份粮食产量650多万吨,约占全省1/5、占全国1/100;受益区域内GDP约占全省1/3。整个灌区17个县(区、市)中,有7个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淠史杭灌区在安徽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60多年的建设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达到低标准初步通水。1986年开始,引进世界银行外资进行续建配套,是按60年代规划设计标准实施的。自21世纪初起,随着新建白莲崖水库及各大水库除险加固的完工,完成了水源工程的达标建设。其间,灌区除险加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逐年进行,一直没有停止。如果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比喻,那么现在淠史杭工程是刚刚步入年富力强的壮年初期。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从现在开始到庆祝开工100周年的40年内,是淠史杭工程现代化建设和发挥效益的最美好时期。当然,我们不能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以后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改革工作。首先是灌区定位的转换问题,建设初期,淠史杭灌区是定位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现在则应在“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的道路上,继续加快转型发展。其次,在灌区建设方面,考虑灌区工程已经运行60多年,因此除继续进行正常的续建配套和除险加固外,随着水利科技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要加大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这是保证灌区持续稳定发挥效益的必要投入。在管理工作方面,2019年8月19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经安徽省人大通过,已颁布实施。从此,灌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意义重大。今后的管理工作,要通过工程节水、调度节水、管理节水,加快建立先进的水稻灌溉制度,进一步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区的灌溉保证率。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节水、生态、智慧、共享、魅力”的现代化灌区。我们坚信,淠史杭灌区将有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远景。

  三河平定,六地平安。回顾灌区60余年的建设管理历程,淠史杭工程承载着皖西人民治水的梦想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2011年7月,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李国英同志视察淠史杭灌区时说:淠史杭灌区之所以能够建成这么大的工程,发挥如此大的效益,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广大农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得益于科学的治水态度和有效的管理。回顾淠史杭灌区60多年的建设管理成就,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淠史杭灌区建设管理成功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淠史杭的成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和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水利电力部1983年4月26日(83)水电水建字第21号:关于“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工程规划”的批复,同意规划报告提出的近期续建配套的灌区面积为1026万亩(不包括河南的93万亩)……最终规模暂定为1100万亩。(作者:六安市水利局 李纯宇 陆永来 张功义 摄影:蒋长虹 配图:彭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六安新闻网
六安新闻网
六安本地新闻资讯
20384文章数 46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