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很多有识之士不顾国民党反对,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谱写了一曲时代的赞歌。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九一八事变后投身革命浪潮的有志青年,他的名字叫张廷桢,新中国成立后,张廷桢不仅被授予少将军衔,而且还曾担任中央警卫师政委等职务。那么,张廷桢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张廷桢出生于1909年,山西省原平市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虽然家中贫困,但张廷桢的父亲却非常支持他读书,1927年,张廷桢高小毕业之后,为了帮助家里,他选择了“走西口”,前往包头谋生。在包头,张廷桢成为一家医院的勤杂工,不过,不久之后,医院就把张廷桢辞退,万般无奈的张廷桢只能返回故乡。
回家之后,张廷桢继续在父亲的支持下回到学校读书,进入崞县中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廷桢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投身抗日救国的宣传行动,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33年,张廷桢从学校毕业,前往本县的一处山村担任小学教师,同时,他也继续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
1938年2月,因为叛徒的出卖,张廷桢离开家乡,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到达延安后,张廷桢进入马列学院学习,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很早就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在马列学院表现特别优秀。在马列学院学习完毕之后,张廷桢又转入中央社会部训练班学习,毕业之后,他进入社会部工作,成为康生领导的一名基层干部。
1939年,张廷桢被调到中央警卫教导大队,负责保卫领导人的人身安全,从此之后,张廷桢与保卫工作结下了不解的缘分。1942年,中央警备团(中央警卫团的前身)在延安正式成立,张廷桢又担任了政治部主任,负责这支队伍的政治工作建设。张廷桢兢兢业业,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警卫战士,这些战士后来有很多都成为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的中坚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张廷桢担任了公安中央纵队第二师的政委,继续负责相关保卫工作。1951年,中央警卫师(公安警卫师)正式成立,张廷桢又被调到中央警卫师,担任了中央警卫师政委,继续投身新中国的保卫工作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举世闻名的8341部队就是由中央警卫师的一个团组建的。
1955年,46岁的张廷桢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授衔之后,张廷桢又担任了公安军干部部部长、北京卫戍区副政委等职务,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时候,张廷桢还担任了阅兵式的副总指挥,他圆满完成了相关警卫工作,保障了阅兵式的顺利进行。
不过,因为常年的劳累,再加上从事警卫工作作息不规律,张廷桢患上了严重的肝炎,于1963年离休。虽然离休,但张廷桢并没有闲着,找了很多书籍主动在家学习。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延安时期曾主持社会部工作的康生活跃起来,他了解张廷桢的能力,希望张廷桢能复出帮自己做事,为此康生与妻子多次给张廷桢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
时年57岁的张廷桢自然也知道康生的整人手段,他也明白康生的用意,于是张廷桢就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康生的邀请。在这之后,张廷桢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养病,于1983年因病去世,享年74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