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铁骑只剩2600人时,仅凭一把唾沫,击垮王汗10万雄兵

分享至

特别声明:本专栏根据真实历史资料所写,非虚构小说。
本集主要人物表: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乞颜部可汗。
脱斡邻勒:克烈部王汗。
桑昆:脱斡邻勒唯一的儿子。
札木合:札答阑部首领,成吉思汗的结拜兄弟。

合阑真沙陀之战后,克烈部脱斡邻勒王汗占据了绝对优势,可是,这位已经年老的王汗却意外地放过了成吉思汗。

王汗的少谋寡断,让他后来追悔莫及,导致几百年历史的克烈部,就葬送在他手中。

毫无疑问,成吉思汗在兵力明显弱于王汗的情况下,能侥幸打一个平手,是札木合提供的情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成吉思汗损失惨重,其铁骑仅仅只剩下2600人,不过,没有了武力,却有口舌,成吉思汗仅凭一把唾沫,就彻底击垮王汗的10万雄兵(历史上没有详细的数字记录,不过,克烈部作为草原上最大的部落,数字相差不大),让克烈部走向灭亡。

当时,经过一天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而王汗唯一的儿子桑昆,也在乱军中,被一支冷箭射中脖子,差点一命呜呼。

就在双方回到彼此的阵地休整时,成吉思汗和王汗制定了截然不同的作战计划。

成吉思汗觉得自己的兵力没有王汗多,而且,经过一天激战后,损员非常严重,如果第二天继续对阵厮杀,必定吃大亏。

成吉思汗虽然没有学过《孙子兵法》,但也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谋略,和众将商量后,决定趁着夜色,悄悄后撤,进入茫茫的兴安岭。

成吉思汗虽然制定了周密的撤退计划,一个队伍一个队伍向后撤去,可由于是晚上,加上路线不熟悉,还是有很多人马走散,其中,自己的弟弟合撒儿就迷了路,居然走错方向,进入了王汗的营地前,最终一家人都被活捉。

而成吉思汗最为欣赏的三子窝阔台,也在森林中走散,直到好多天后,才回到成吉思汗身边。

除了成吉思汗的亲人,这次撤退,带给他的灾难还远远不止这些。很多部众见成吉思汗大势已去,中途偷偷离开,让成吉思汗威武的铁骑,仅仅只剩下2600人马了。

成吉思汗的手下,不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勇士吗?为何这些人会离开他呢?

这是草原上由来已久的文化习俗养成,当他人跟着你有财富和地位的时候,跟随的人自然就多,可一旦得不到好处,就会另投别处。不过,已经狼狈不堪的成吉思汗,居然还有人跟随他,可见他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

撤退是为了保存实力,和成吉思汗相比,王汗的举动却出乎意料,他并没有追击。如果王汗此时趁机追击,成吉思汗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必死无疑了。

那么,王汗当时在干什么呢?请继续往下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