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6年毛主席逝世,邓小平请求参加追悼会,汪东兴:你不要参加为好

0
分享至

前言
知毛莫如邓,知邓莫如毛。

毛主席和邓小平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成员,在毛主席的心目中,邓小平“人才难得”。

1957年11月,毛主席在苏联访问的时候,毛主席专门给赫鲁晓夫介绍说:“你看到那边的那个小个子了吗?他非常聪明,有远大的前程”,还说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在许多场合,毛主席都刻意地把邓小平介绍给大家,作为两位历史的伟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又复杂….

毛主席对邓小平厚爱有加,而邓小平在每次提及毛主席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分,他说道:“在我心里,对毛主席始终是敬重的!”

1976年,一代伟人毛主席逝世,一时间整个中华大地为之哭泣,当消息传到邓小平的耳朵里,邓小平在房间里独自静坐思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良久,他跟自己的妻子卓琳说:“追悼会,我想参加”,但是,他的请求被中央拒绝,身为副主席的汪东兴说:“主席的追悼会,你还是不要参加为好….”

邓小平和毛主次情深义重,为何毛主席的追悼会他不能参加?毛主席和邓小平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邓小平重返中央,毛主席:“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1973年4月12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宴会厅。

白净如雪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和琼浆玉液,一场盛大的宴会即将开始。

这是周总理为欢迎刚从柬埔寨解放区返回北京居所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顿.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举行的宴会。

人们围坐在餐桌旁等候客人的到来,不多时,周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出现在宴会门口。

顿时,掌声四起,当他们缓缓走进宴会厅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周恩来身后出现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他身穿一套深色的毛氏干部服,腰板挺直,双眼炯炯有神。

1971年,当时还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的邓小平,他得知关于林彪的一些事情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急不可耐地奋笔疾书,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四千余字的信。

邓小平在信中谦虚地向毛主席检查了自己的缺点,并且就林彪的事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信的末尾表达了他愿意为祖国和人民重新工作的强烈愿望,他写到:

“自己完全脱离工作,脱离社会活动已经五年了,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六十八岁了,还可以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一些事情,以求补过于万一,没有别的要求,静候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

不久,邓小平的长信摆到了毛主席的书桌上,周总理看着书桌上他十分熟悉的字迹,心中暗喜,认为邓小平回归中央的时机就要到来了。

1972年1月陈毅元帅逝世,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讲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话,他谈到了邓小平的问题,毛主席对邓小平问题的“定型”,而周总理当场示意陈毅子女,在追悼会后将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传出去,为邓小平的早日“复出”广造舆论。

1972年8月4日,邓小平经过认真考虑,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转交,希望能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

10天后,毛主席看到这封信的,沉思良久,作出批示,肯定了邓小平的工作。

毛主席写道:

“邓小平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时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武,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很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寒冬春去,春天来临,预示着新的生机…..

1973年2月20日,邓小平终于从度过了三年时光的江西回到北京。

一家人被安置在北京西郊花园村的一个新建的大院内,这座大院有六栋灰色的二层楼房,原本是给新上来的中央领导人盖的,邓小平一家搬入后,一些其他被“解放”的老人也相继搬到了这里。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回忆说:“当晚,中办主任汪东兴来了,看望了父亲,父亲向他表示,感谢他几年以来的关照。”

汪东兴说:“我是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办的。”

邓小平再次复出后,毛主席对他提出了赞扬和欣赏,对邓小平优秀的品质和领导能力表示认同。

十二月十二日,毛主席在他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表示赞成叶剑英提出的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的建议,并谈到邓小平的任职问题说:“我和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参加军委,党委员,是不是当政治局委员以后开二中全会追认。”

当天晚上,周总理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会议,讨论毛主席关于邓小平任职的意见,同意邓小平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参加政治局工作。

12月4日晚,邓小平出席毛主席召集的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的会议,会上,毛主席谈及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问题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吧!”

毛主席还指着邓小平说:“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参谋长吧!”

第二天上午,邓小平紧接着还是出席了毛主席主持召开的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北京,沈阳,济南,武汉军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上,毛主席介绍邓小平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

毛主席接着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地改一点吧,不做工作就不会犯错,一做工作,总要犯错误的,不做工作本身也是一个错误。”

接着,21日下午,邓小平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天,毛主席在接见军委会议全体人员时,又指着邓小平说:“这位同志也是跟我几十年了,他现在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了,他呢,我喜欢他,有一些人怕他,打起仗来,此人还是一个好人啊!”

1974年底,毛主席在长沙和周总理,王洪文谈话间,又一次肯定了邓小平,他说道:“邓小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政治觉悟很高!”这句话,是一句总结,更是毛主席对邓小平的信任。

此后,邓小平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支持下,开始主持中央工作,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没有错,邓小平也在中央的日常工作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一代伟人停止了呼吸,毛主席逝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了1976年,1976年,对中国来说,是黑暗的一年。

1月8日,周总理逝世,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沉默寡言,烦躁不安,两滴浑浊的泪顺着脸颊滴下来,此时的毛主席也是风烛残年,身体每况愈下,对于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毛主席也是暗自神伤:“我也走不动了!”

过完年后,“皮之不存,毛之安焉”的朱老总也相继离世,这无疑给毛主席又一次打击。

毛主席躺在床上,身穿白色睡衣,头发不理,也不修边幅,胡子拉碴,咳嗽时露出一口黑熏熏的牙齿,鼻孔里面插着氧气管,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年病人。

毛主席此时的心境正像不久前他引用《三垂冈》中的诗句那样:

“风云帐下齐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毛主席此时说话非常吃力,吐字也不清楚,声音更是微乎其微,秘书张玉凤还是凭借自己多年经验分辨出毛主席在吟诵刚刚张玉凤给读的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里面的两句诗,“树又如此,人何以堪”。

毛主席神志的极度清晰,脑细胞的活跃和衰老的躯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体质越来越差,死神在向他咄咄逼进,然而毛主席将死看的超脱。

他之前对护士长吴旭如说:“我在世的时候吃鱼太多,死后就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儿说,毛主席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

此时的毛主席早已经步履艰难,四肢僵硬,口齿含糊,但是头脑清晰的他在向“马克思”报道前一刻选出了“你办事,我放心”的领导人,华国锋。

7月28日夜,整个华北地动山摇,唐山发生大地震,这对毛主席来说又是接踵而来的打击,毛主席被转到游泳池旁边的202号楼,然而没能等毛主席回到原来的住处,伴随着唐山的余震,他老人家就永远地离开了曾经居住整整十年的“游泳池。”

9月8日,一觉醒来的毛主席向身边的医务人员看了一眼,接着嘴唇微微动了几下,好像在说什么,周福明赶紧凑过去,俯身倾听。

毛主席气若游丝的张着嘴,周福明已经贴的很近,却依然听不清毛主席的发音,周服明急中生智,忙从床边抓起一只铅笔递给毛主席的手里。

毛主席艰难地握着笔,在周福明举着的纸上画了三道杠,他休息了一会儿,又慢慢抬起握铅笔的手非常吃力地在木床上点了三下。

凭着十七年的默契,周福明立刻揣测毛主席说的可能是和“三木”有关,于是轻声问:“主席,您是不是要听有关三木的消息?”

毛主席默默地点点头,木然迷茫的眼睛闪出微弱的亮光。

三木是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三木武夫,当时三木正在参加大选,身患重病的毛主席仍然关注着日本局势的变化,在毛主席的床边,就摆放着一本已经打开了的有关“三木”的书,这是毛主席生前读过的最后的一本书。

然而,还没等毛主席得知“三木”参选后的结果,晚上七点,毛主席就即将向死神靠近,他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他对身边护士说:“叫医生来,我很难受”,医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都在高度警惕和关注着。

不大一会儿,毛主席服用了安眠药睡着了,殊不知,这一觉,毛主席再也没能醒过来,当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时,所有人都慌张起来,人工呼吸,强心针,一切能抢救的措施,都用了,然而,毛主席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终于停止了呼吸,享年84岁,一时间,在场的医护人员,警卫员,医生,抽泣声此起彼伏……

第二天,人民日报和中国人民广播发布了这则悲痛的讣告:

  • “中国人民伟大领袖,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零时在北京逝世!”

当毛主席逝世的声音传到邓小平的耳朵里,他一直在房间里静坐着,冥思着,他愈发的悲痛…..

毛主席逝世后,邓小平请求参加毛主席追悼会

沉重的哀乐以及连接在哀乐中的那个悲痛而又浑厚的嗓音,一遍遍掠过邓小平的心田,这些声音在他心中激起了如此复杂的回响,连邓小平自己都没有料到,他似乎被那个声音击倒了。

他的身影与他的座椅在那的下午四点整,一动不动,就像一座雕塑。

直到邓小平的妻子卓琳惊慌地跑向他的书房,对他说:“你听到了么?,老兄你怎么了?”

邓小平的视线凝视着天空,窗外若有若无的秋风里,那几片最先枯黄的叶子在颤抖着,

那些声音是如此的混杂和繁复,仿佛是一下子难以理出头绪的多声部,既有缓慢而沉重的节律,也夹杂着一个充满体谅和期许的噪音,那噪音的内容似乎是“我想在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你不要这个头衔,那就当总参谋长吧”。

甚至夹杂着自己的大儿子朴方的轮椅碾过走廊时嘎吱嘎吱的声响,那声音连着十年前的一个年轻人从北大物理楼的四楼突然坠地时的心悸的闷响;所有的这些声音一时间都在邓小平耳边轰鸣,无序而又混杂,一波又一波,不肯停歇。

这种令人不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晚间,这天晚饭,邓小平吃的很少,直到洗脚上床他也没觉得饿,再熄灯以后的黑暗中,这种复杂踱步的声音,仍旧是一波又一波地袭来,直到半夜五点这些杂乱的声音被他的咳嗽声所取代。

咳嗽声来得很猛烈,他翻身坐了起来,卓琳此时也被惊醒,他看着不断咳嗽的邓小平,很是不安,问道:“老兄,你怎么啦?”

卓琳拧开台灯,下了自己的床,把一只痰盂端到了邓小平的床前。

邓小平清了清嗓子,片刻过后,沉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睡不着啊!”

说着,邓小平的手伸到了床旁边的桌子上,想摸烟,但是马上被卓琳按住了,卓琳说:“你现在身体不好,抽烟也对身体不好,还是别抽了。”

于是,邓小平把手伸回去,不再动弹,他的目光盯着还没有发亮的窗外,久久没有移开。

卓琳说:“我也睡不着啊,我想起了延安,那时候延安的阳光可是真的亮,接着她又说道:“老兄啊,起止你睡不着,我看全中国的百姓都睡不着!”

邓小平一直没有吭声,后来,沉默良久过后,邓小平的眼角已经湿润,他沉痛地对卓琳说道:“追悼会,我想参加。”

卓琳听后,没有应答,没有评说这个主意妥当还是不妥当,她知道在这个复杂的年代,邓小平要考虑得有很多。

没过几天,邓小平请求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的报告就被传递了上去,转递者是住在邓小平宅院前面那排房子里的两位中央办公厅的人员,他们是负责邓小平的警卫和日常生活。

只过了两天,答复的口信便下来了,传达中央口信的汪东兴副主席,汪东兴叫警卫员带话说:“你还是不要参加毛主席的追悼会为好!”

邓小平听后,脸上浮现出失落的表情,他深知这一切跟这个时代跟那几个人有关系,这一刻,他也无可奈何,此时,邓小平的腹部有一个位置隐隐地痛了一下,他当时没有在意,觉得那只是神经受到刺激抽搐了一下,并不知那是腹部的一个切切实实的病患,很多天后,他才明白这是前列腺的问题。

卓琳见状,赶忙扶他坐在沙发上休息,她说道:“我料到会是这样。”

这天晚上,起风了,堆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那些密密麻麻的花圈发出了簌簌的响声,大江南北所有百姓扎的那些白色的纸花都在风中轻微地打颤。

9月18日下午三点,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群众自发为毛主席送行,虽然邓小平遗憾未能参加,但他还是在自己的家里为毛主席设了一个灵堂,与家人一起祭奠一代伟人。

此后,邓小平一直跟随者毛主席的思想和脚步前行,他经常对家人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

1980年,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法拉奇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毒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她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我看到现在中国的街道上,很难见到毛主席的画像,那么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你是否会永远保留它呢?”

邓小平微微一笑,坚定地说:

  • “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中国人民喜欢在大街小巷挂满毛主席的画像,虽然是尊重,但其实并不严肃,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也意识到毛主席的功绩要永远摆在第一位,因为他老人家的付出,才让人民的生活得以幸福,毛主席一生的努力是不能抹去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永远把他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他的遗体被火化。

生前他总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和毛主席一样,都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被后世铭记于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典录
历史典录
中国历史犹如一窖烈酒
678文章数 59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