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正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
很多人之所以看不清时代逻辑,就是因为欲望太重了,有赚一个亿的欲望,却只有一天的耐心,这种人永远看不清社会的真相。
要想看清时代,必须沉下心来。你内心越安静,看到的世界越清晰。
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用心好好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究竟在发生什么!
20年前,有句话叫”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此做生意变得更加简单了,只要有一根网线就可以开业了。
然而20年后的今天,我却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象:天下似乎没有好做的生意了。做什么生意都比较费力,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
这是为什么呢?一针见血:当人人都有生意可做,就意味着人人都没有生意可做;当人人都可以赚钱,就意味着人人都只能赚到辛苦钱。这非常符合哲学的辨证关系。
就像《国富论》里所说:利润降低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赚钱变难是非常正常的商业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互联网的催促之下,商业必定会越来越繁荣,繁荣到极致,就会出现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所有产品的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0。
以淘宝改变实体店为例子:
淘宝的出现让开店不需要实体门面了,所以开店的门槛变低了,人人都可以开店,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会狂欢,网店遍地开花,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大家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现实,现在普通人去淘宝上开店已经很难赚到钱了,因为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一切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0。不管什么样的产品,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或者一定有平台诞生,上面的东西更优惠!
我们都知道:淘宝上的东西够便宜了吧?已经无限拉低了各种快消品的价格,但是拼多多比淘宝更便宜,
淘宝上很多可以做到19.9包邮,拼多多就9.9包邮,而最近破产的淘集集就更便宜了,上面有很多“一元拼团”,“十元五件”等等的商品。
也就是说无论你生产的是什么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出现,假如成本是7块,你卖9块我就卖8块,你卖8块我就卖七块五,有人甚至六块八亏本也愿意卖,因为他要利用低价抢占消费者,只要有了大量消费者,就可以靠消费数据赚钱,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比如,有的商家虽然产品本身没有利润,但是以产品为链接手里掌握了10万个用户(或者会员/粉丝等等),就只依靠这10万用户,商家赚钱的途径反而更多了。这就是利润的后延,或者说是利润的”延迟效应“。
未来将有大量的商家出现,他们不靠产品本身赚钱,而是靠产品的后服务赚钱,比如4S店不再赚卖车的钱,但是可以靠车子的后期保养赚钱;书店不再靠赚卖书的钱,但是可以靠开读书会赚钱;美容院不再赚产品的钱,但是可以靠办会员费赚钱,等等。
这一点也非常符合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预判:当生产力极度发达,当商业极度繁荣之后,社会上的很多商品都是免费提供的,就是”按需分配“,只要你需要什么东西,就有商家主动站出来给你提供。商家不再靠商品赚钱,而是靠消费数据赚钱。
也因此未来最值钱的不再是商品,而是数据。
第二个结果:所有人赚到的钱,都会无限接近社会的平均水平。
以抖音改变娱乐行业为例子:
抖音的出现,让表演门槛越来越低,人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舞台,人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节目,文艺表演变得平民化。这必将干掉了传统影视业。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结果,很多明星已经无戏可接,就连一线明星也要靠上综艺节目维持热度和原来的收入。
和淘宝刚出现的情形是一样的,刚开始大家一定会乐此不彼,热闹非凡,进入全民参与的娱乐氛围里,一起拿着手机嗨。但是到一定阶段,大家也会越来越深刻的发现一个事实:人人都可以出作品的时代,也就意味着作品和创作将越来越廉价,各种模仿行为横行,为了博眼球而各种出位,创作甚至会变的一文不值。
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去拍,那么谁在看?更何况一个人还可以养好几个号,一个商家可以养一大批号,最后的结果就是作品数量大于眼睛数量,很多内容将无人问津。
这个世界之所以有观众,就是因为创作有门槛,表演有专业度,而当创作绝对无门槛的时候,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认真的观众,人人都是的主角,人人都在走马观花,人人都在逢场作戏。
因此,不要看那些内容每天有不少的曝光量,但是也就是看起来热闹而已,最后的结果就是:创作者只能赚到辛苦钱了。
抖音对文艺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淘宝对商业带来冲击的逻辑是一样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永远在不断的重复和轮回。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利润的红利期,在行业爆发的初期阶段,从业人员较少,社会需求较大,这个阶段的利润率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