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差别是巨大的。不分时间段就妄下结论是极其不专业和不负责任的。例如,1928年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进攻张大帅时,老蒋的第一军有18个军29万,老冯的第二军有25个军31万,老严的第三军有11个军。军队有15万人,李白的第四军有16个军24万人,四个军总共100万军队!
这有它的历史特殊性。一方面,此时的“集团军”组织体系并不规范。超大型战斗军团;另一方面,当时的“军”称谓大多与实际名称不符。超过一万名士兵的军队也可以被赋予军事名称,例如周凤岐的二十六军。
集团军番号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二次正式出现。理论上,每个集团军应该管辖两个或三个集团军(第18集团军是一个特例)。但A类军(三师制)和B类军(二师制)所管辖的各军之间存在差异。相同的。
比如宋哲元原来的第29军,因为之前在平津地区扩张,1937年9月在津浦路中段升格为第1军,下辖第59军、第68军、第77军拥有近10万支枪支;淞沪会战期间,陈诚信组建的第15军,下辖第18军、第74军、第39军、第18军、第74军、第39军,总兵力近8万人。;集团军中,只有三个师,两万人。
所以,讨论一个集团军有多少人,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不可能给出准确的答案。要综合考虑集团军下辖多少个军、每个军下辖多少个师、每个师是直系还是杂牌等各种因素,具体分析详细情况。一般来说,抗战时期的中央军标准集团军满员大约在八万至十万人左右。
以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发动反攻为例。在此期间,参加战斗的总兵力为307281人,马匹15037匹。其中,“印度军”(即X军)就有7万多人。虽然步兵部队只有4万多人的新军,但印度陆军司令部直属部队规模较大,因此总数有所增加。 负责滇西反攻的
Y军,主战部队是宋希濂的第11军和霍奎章的第20军。Y部队23万兵力中,约3万人属于远征军总司令直属的第200师,以及炮兵、工兵、后勤、宪兵等特种部队。
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第11军和第20军的实际兵力在20万左右,平均每个军在10万左右。当然,远征军美援武器装备比例较大,特战科人员数量较多也是事实。
(第20集团军军长霍奎章)
1944年,以王耀武和军长率领的第74军为骨干组建第24集团军,隔壁老王正式升任集团军总司令。集团军下辖第73军、第74军、第100军。由于74军规模较大(约4.5万人),集团军总兵力也在10万人左右,这与宋希濂、霍奎章的部队性质不同。同样的,这些都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
品牌杂七杂八,很难说。比如川军第27军杨森在长横战役中惨败并退守贵州时,集团军作战序列中也有3个军。然而各军的实际兵力却是:第20军4567人,第26军4522人,第37军只有2056人,整个集团军总兵力只有1万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杂,另一方面是战损没有及时补充。
(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没有军级建制。下辖3个师,直属集团军总指挥部。重组刚刚完成时,约有4.6万人。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十八军迅速发展,建立了许多旅、团、纵队、支队等新编制。到日本宣布投降时,陆军总兵力已接近90万。
原因在于,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十八军并没有新师以上的作战单位,而陆军的番号和建制也只是重庆方面公开使用,试图维持合作关系。抗日形势。对内,存在于各大军区、二级军区、作战旅、团体系中。它不需要重庆当局的任何指定。所以,不把18军单独拿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远征军司令卫立煌)
抗战时期,有40个“集团军”番号,但抗战后这一编制被取消,大部分被改编为整编部队或绥靖区。在军团战斗中,开始出现与集团军同等规模的“军团”。军团的情况也差不多,嫡系和杂牌的区别,两军、三军甚至四军的区别,所以军团士兵的额定人数也很乱。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没有建立集团军建制。它也以“兵团”的番号出现,约有3个军(以前称为纵队),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规模。由于四大野战军的发展条件不同,各兵团的实力也有所不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兵团”普遍超过10万人,第二野战军接近10万人,第一野战军不足10万人。万人。
我军现在的“集团军”编制与战争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由原来野战部队的“军”升级而来,而不是早期的军级建制。“群”字主要体现了现代军队的多兵种综合。也就是说,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再完全依靠“人海战术”,而是注重加强装备技术的配置。
军改前,我军一个集团军的标准配置是3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或旅)、1个防空团和1个地面炮兵旅(不完全一样),也有如通信、陆军航空兵、防化、特战旅、电子旅等集团军直属单位。按照一个标准步兵师12000人到13000人计算,当时一个集团军的总兵力应该在7万到8万人之间。
军事改革后,特别是完成“师改旅”改造后,野战集团军的基本编制不再是下辖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而是下辖多个师旅、集团军直属特种部队师。根据驻防地区和作战任务的不同,各集团军下辖的合成旅数量、各旅装备特点、集团军直属部队类型也有所不同。
显然,高原与山区、平原、平原与沿海地区的驻军配置必须分开考虑。新改组的集团军一般有11个或12个旅(主要是6个合成旅)。航空兵、地面炮兵、高炮等旅级单位的兵力大约在4万至5万左右。随着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士兵数量肯定会减少。这是军事常识。
我军目前共有5大战区13个野战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研究讨论建军问题时,切不可走入“一刀切”、“上章一刀切”的死胡同。额定编制和部队数量只是理论上的,各国军队会根据实际情况和作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这也是军事常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