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刘琦:做好“固收+”投资的四种能力

0
分享至

编者按:

一直以来,在公募基金做债券投资,没有那么多“聚光灯”——鲜有大开大合的净值曲线,普通投资者配置也相对较少。

随着“净值化”时代的来临,债券投资以基金的形式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投资者对于固收投资、固收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式等,理解仍然有限。

我们希望通过《认识你的固收基金经理》专栏,每一期带你认识一位兴证全球的固收基金经理,听听他们对宏观环境、对当下市场、对固收投资的理解。

本期嘉宾:

刘琦

在这一期专栏中,他对近两年很火的“固收+”基金的投资技术,谈了自己的看法。

从育儿方法说起

女儿上小学时,我们尝试过鸡娃,但效果不佳。

翻阅资料后我们给孩子制定了新方案:完成基础教育,强化体育锻炼,其他时间放飞。具体来说,不安排课外培训,要求考试良好及以上,否则减少兴趣类时间投入,查漏补缺。体育训练,重点是铁人三项,间歇式训练为主。

坚持两年后,孩子体质好了,自信强了。因为学习要求降低,孩子还没事儿就找书读,从连环画读到《白鲸》《水浒传》,从英文绘本读到原版《哈利波特》,写作往往得优+。同学家长甚至反映,她在同学圈有了影响力,大家喜欢她,认为她勇敢、独立、爱钻研。

这育儿故事,和“固收+”投资有什么关系?

我自以为,育儿方法也是一种“固收+”策略。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好比固定收益型投资;基础教育达到一定水平,才支持其发展兴趣,类似“固收+”策略的“+”,也就是高波动高回报的权益投资。

从理念上讲,我的“固收+”投资和育儿思想一致,固收投资是基础,权益投资求进。

从具体的技术上讲,做好“固收+”投资策略需要四种能力:产品认识、资产配置、债券投资、股票选股。

固收+的产品认识需要经验

目前国内含权益投资的公募债券基金超过2000只,品种多,风格差异大。我们需要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和选择“固收+”基金。

例如,截止2023年6月19日,二级债券型基金指数 (万得代码885007.WI),包含931只基金,最近五年这些基金净值的最大回撤分布在2%到14%之间,年化回报率从亏损到盈利15%,基金权益资产(含股票和可转债)平均仓位,从10%到70%都有摆布。

此外,我近十年从事固收投资,也常常碰到市场缺乏对产品全面认识的困扰。市场没认识到产品提供的是收益和风险综合权衡的不同解决方案,注重收益,忽视风险。同时,因短期排名压力,投资经理往往大幅抬高权益(含股票和可转债)配置中枢,以便市场有所表现时,产品业绩能跑到市场前列。不幸的,这使得组合长期大幅偏离其合意配置中枢,市场波动中,净值可能遭遇较大回撤,客户体验不佳。

?在我看来,“固收+”产品是解决方案,是匹配特定投资需求的工具。好产品的净值曲线,往往呈现某种风格上的“稳定形态”,也就是有特定风格。我也在此提醒读者朋友,一只“固收+”产品,不能包打天下,满足多种需求。

比如说想做一个比较低的回撤,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回报,看上去似乎只是简单指标的结合,但怎么动态地调整产品组合形态,它在什么形态下能够跑得远一些,继而成为一个好方案、好工具,这就是对产品的认识,这是需要经验的。

?认识“固收+”产品的关键之一,在于根据既定的产品目标,管理好负债端和资产端两个层面。

“固收+”产品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来创造价值,委托资金的稳定性尤显重要。市场过于高亢或低迷时,回报预期通常也会过高或过低,偏离资产内在价值太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重视投资者预期管理,适当引导资金的流入流出,可以帮助其获取更好的投资价值。

资产层面,不是任何资产或策略,都适合“固收+”组合,例如,一些缺乏流动性的信用债、高波动的可转债,如果大规模配置,很可能令产品丧失灵活性,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增加额外的风险。

资产配置是固收+的核心盈利能力

第二种能力是资产配置,也是“固收+”投资的核心盈利能力。学术研究和业内共识认为,资产配置对组合收益的贡献超过80%。

我从2013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每年都有一些资产表现突出,如深耕其中、或避其风险,产品净值往往有亮眼结果。在这期间,我比较幸运的,小心避开了几次债券下行期间,归因于动态资产配置框架的指引,以及对利率周期的价值判断;股票投资方面,深度参与了2014年到2015年中的牛市,逐季降低权益仓位直到股市下行期间前离场,2016年以后的几次结构性牛市中,重点参与过家电、金融、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投资。

回顾我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经验:

?第一,遵循风险平价模型,这是我做资产配置的基础,这在国内外用得都比较多了,简单来说是将总风险平衡地摊派到不同的资产上,长期数据验证来看,这种策略的回撤是比较小的。

?第二,在仓位调整方面,组合相对是偏低频的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择时,而是根据这些资产隐含的投资回报率来定的,比如说债券的资产回报率比较低,并不是一个合理资产的时候,就适当减仓。股票相对复杂一点,要加上对它成长、估值等要素的分析,包括判断公司的质量和产业演进的路径,但基础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隐含回报率变化的时候做仓位调整。

第三,如果配置脱离了基础配置,还会有一个动态再平衡操作。市场很好的时候,权益仓位可能达到20%甚至30%,已经偏离基准,也就是风险均衡的基准,那在一定情况下会自动往回做一个再平衡。其实是很像社保基金,包括大的养老基金的做法,这个资产一段时间内表现的已经足够好,风险收益比在下降的时候,自动就把仓位降下来。

价值选券是资产配置之外的有效补充

尽管资产配置相当重要,但我注意到完全倚赖这一能力也有所不足。一方面,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不稳定,时而负相关、时而正相关,时而基本不相关,仅仅自上而下观察市场、调整配置,多元资产之间的不稳定相关结构可能导致策略阶段性失效;另一方面,当前宏观投资环境复杂,呈现不确定性,结构性特征也相对突出,资产配置可能无法有效应对。

怎样弥补不足?融合资产配置和价值选券,是我常用的方法,也是我近七八年来刻意打磨的技术。简单说,先在债券市场、权益市场做出相对独立的投资策略和价值判断,自下而上选出优质资产,再与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交叉验证,构建和优化组合结构。

?债券投资和股票选股这两者,看似不太搭界,但有很多融汇互通的地方。巴菲特曾撰文认为,股票好比一只具有12%左右票息的长期债券。

但获得债券或股票投资的任何一项能力,都需要相当时间的专业积累。要习得两项能力,并且具有专业竞争力,除了勤奋,更需机缘。我从入行以来,从事债券投资15年,历经5个周期。起初是做宏观研究,开始投资后,观察到资产配置的软肋,2015年,个人做了一个重要选择,获得股票投资的机会,躬身入局,边投边学,积累股票投资的经验和认知至今。

总体而言,债券投资方面,我重视利率的周期和价值判断,利率也是动态资产配置的重要抓手;股票的选择,我会从分析产业资本周期入手,观察产业和公司供给侧的状态和竞争力,在产业景气、产业价值和估值之间,适度平衡,优选景气向上或反转、产业价值突出、估值合理偏低的股票。

四种能力之外,风险管理是固收+投资的永恒主题

应对不确定性,是投资的永恒主题,也是投资价值的源泉。积极的风险管理是“固收+”投资的必修课。

“固收+”组合搭配了风险收益特征截然不同的多种资产,其中股票的波动率十倍于债券①。如果股票投资增加一倍,例如从10%的比例,增加到20%,相对于组合整体,其比例还是不高,但实质上,产品的波动风险是成倍增加的。因为这种风险结构的特殊性,“固收+”组合的风险预算管理也是必修技术。就我而言,一般来说系统性风险低时,通过约束资产的估值来控制风险,系统性风险高时,通过降低仓位和总敞口来规避风险。

最后一点则跟我研究复杂系统科学有关系,还是要重视尾部风险的对冲,比如说我们最近一直说的“黑天鹅”,历史上出现过一些市场的拐点,我也对这些情况做过一些判断,做一些思考和预案,防止极端风险和价值的永久损失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体而言,“固收+”投资的多元策略框架,融合了产品认知、资产配置、债券投资、权益投资,其技术的本质,是基于解决方案所面对的条件和限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进行结构性投资。经验上观察,如果具备其中两到三种能力,配合投研团队加持,是有望做好“固收+”投资的。

一只“固收+”基金,好比是一个有特质的、可爱的孩子,通过科学的用心培育,它会茁壮成长。

【彩蛋:我的债基投资】

您平时买什么债券或者固收类产品?有什么投资建议或技巧分享给投资者?

个人的固收类产品投资,主要买我司的债券基金(在不同久期类型的产品之间做切换)、自己管理的产品,以及货币型银行理财(提供日常流动性),部分资金用于提前还房贷。中长期维度看,鲜有纯债券类产品的回报率会超过房贷年息率。投资纯债类产品,需要考虑其久期长短摆布能力,而准备长期参与的债券基金,建议多选包含一定权益投资的产品,“固收+“产品的长期复利效应好于纯债和货币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2 22:50:44
古道2
古道2
奥力给
946文章数 1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头条要闻

董军防长警告"台独"发言刷屏台媒 台学者喊话赖清德

头条要闻

董军防长警告"台独"发言刷屏台媒 台学者喊话赖清德

体育要闻

我已伤痕累累 却依然感动不了命运之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科技要闻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月背“挖宝”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家居
手机
本地
时尚
公开课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手机要闻

小米15标准版新爆料:直屏1.5K+骁龙8 Gen4,售价起伏不大!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伊姐周日热推:电视剧《墨雨云间》;综艺《萌探2024》......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