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庭院托起大愿景——拉萨市八一农场见闻

0
分享至

  提起八一农场,拉萨人都不陌生:琳琅满目的水果,各式各类的花卉、盆栽,是购物的好地方。而谁又能想到作为世界屋脊上的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在成立之初面临着多大的挑战。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遵照党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命令,为争取尽早解决粮食问题,在尚未消除几千里行军疲劳的情况下,1951年冬天,谭冠三将军带领战士们即以战斗姿态投入大开荒运动。男女干部战士一起抡镐挥锹,你追我赶,互相帮助比质量、赛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到年底,共开荒2300多亩。翌年,进驻拉萨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西郊的一片荒滩上组建起有300余人的八一农场,不但种出青稞,还种出白菜、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黄瓜、苹果等果蔬。

  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之子谭戎生说,当年解放军种植的蔬菜产量,创下当时西藏蔬菜产量的历史最高水平。许多群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世代生活的土地上竟能长出这么好的蔬菜。

  而如今,拉萨市八一农场更名为拉萨市净土八一农场有限公司,由净土公司负责管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八一农场现拥有土地12905.3亩,其中,城区出让土地244亩,大佛岛划拨土地11463.8亩(其中,耕地2100亩,草地面积2600亩,林地4050亩,河滩地面积2713.8亩),曲水县境内划拨土地1197.27亩。大佛岛土地和曲水县土地属农场用地。

  该负责人表示,八一农场的耕地都是出租给老百姓的,也是为了鼓励老百姓发展庭院经济。今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庭院经济,让方寸庭院不仅能够成为家家户户的“避风港”,点缀城市的“风景线”,更能够成为增产增收的“聚宝盆”,切实带领老百姓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老百姓有选择在曲水县承包高效温室,也有选择大佛岛的,但他们都不用担心种植出来卖不出来,当他们种植的蔬菜水果长成后,我们都会以统一的价格进行收购与售卖。”负责人说。

  在这里承包了4栋高效温室的罗运刚夫妻就是庭院经济的典型例子,走进高效温室,记者就看到罗运刚正在仔细检查照看农作物,直到记者走近,他才匆匆发现,露出羞涩而淳朴的笑容。

  罗运刚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在七一农场种植蔬菜,每年收入5万元左右。而后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了八一农场。“我从2017年就开始在七一农场种植蔬菜,现在总共承包了4.4亩地,主要种植西芹、辣椒、西红柿。”罗云刚说。

  当记者询问起产量和收入时,罗云刚扳着手指仔细地回想,“西芹每4个月出菜一次,年总产量约12000斤。辣椒每半年出菜一次,年总产量约8000斤。西红柿每半年出菜一次,年总产量约为16000斤,如今一年能赚10万元呢……”罗云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其他农户种植的蔬菜种类不一样,在蔬菜出菜的时候,我会拿着自己的农产品和他们交换。”罗云刚说,看着他被太阳晒红的脸颊,记者不免有点触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说的不就是罗云刚这类人吗?

  罗云刚继续说:“我们照料得都很仔细,种出来的蔬菜水果也很好吃。”温室大棚里的温度很高,罗云刚脸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慢慢滑落下来,而后滴进了土地里,滋润着农作物。

  离罗云刚不远处的几座高效温室是仲晓一家承包的,作为以前在广州的打工人,仲晓也是庭院经济的受益者。仲晓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广州打工,一年的年收入只有1.2万余元。“2018年,我揣着自己存的钱在八一农场承包了4栋高效温室来种植蔬菜,如今一年的净收入有7万余元。”仲晓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
大美西藏就在中国西藏网
160576文章数 163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