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于蓝】“江姐”,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母亲、是李雪健妻子的大姑

0
分享至

说起电影演员于蓝,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太熟悉的名字;但对于上世纪50、6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来说,这个名字会让他们想到很多部耳熟能详的电影,如:《白衣战士》《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侦察兵》……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其名字“于蓝”,是中学同窗好友赵书凤的母亲改的,意思是“希望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给她改名字的那年是1938年,就在那年10月,于蓝到了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当时,她在学习之余、还积极参加业余演出活动;1940年3月,于蓝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剧团担任演员,开始了舞台生涯。1949年,于蓝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1950年3月,她转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4年,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的表演干部训练班,1956年毕业后留在中央实验话剧院。1961年,她重新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1962年,她当选为周总理亲自参与评定、中国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81年6月1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她出任首任厂长;1986年,她出任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电视中心的主席。2001年,80岁的于蓝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2020年6月27日,于蓝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

值其忌日,如去特摘录于蓝在2014年01月6日发表在《人民网》上的文章“于蓝回忆作家陈荒煤:毛主席曾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以致追思。

我知道陈荒煤同志是在1938年,他率领《移动剧团》到延安演出。那时,我也刚到延安不久,他和张昕等同志都参加了演出。我和田方同志结婚后,才知道陈荒煤同志是田方的好朋友,这样他有时也会到我们家中坐坐。

1942年4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毛主席为了了解文艺界的情况,邀请了一些知名人士到自己家中做客,陈荒煤同志也是被邀请者之一。在1942年5月间,党中央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在这期间宣讲的!

陈荒煤和田方等鲁艺的教员和研究员都参加了。我只是一个学员未能参加。后来毛主席在5月30日还到鲁艺为全校同学做了一次宣讲,所以当时我们都学习了毛主席的讲话。

在1942年抗日战争5周年时,陈荒煤同志根据自己的前方生活写出了《我们的指挥所》。排练中,荒煤同志十分担心,他后来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的舞台上出现老红军的形象,也就是当时团一级的军事干部,演员能不能真的演得像我们的团长和政委那样?”

于是他就把在前方认识的陈赓(当时386旅旅长)和周希汉(386旅参谋长)两位将军请到鲁艺指导排练。周希汉同志十分认真,一边比划他们怎么工作一边念台词,还说用什么腔调让田方他们跟着学,学着讲。没有想到演出十分成功!

陈荒煤感动地说:“这两位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老红军那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合作!非常感动人的合作!”这次演出的成功,使鲁艺师生真心体会到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更增加了大家深入与演出生活的信心。

有了生活的根,才会结出丰硕的创作之果!这就是我们鲁艺当时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亲身经历的实际!相信那些在《讲话》发表后,认真实践和努力创作的同志们都会感到它的宝贵和重要。当然陈荒煤同志也就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后人会记住这些人的努力并感激他们!

后注:

于蓝是导演田壮壮的母亲,演员李雪健妻子于海丹的姑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年之父
年之父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忠孝节义
2346文章数 105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