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映隋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罗艺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比如清代言情小说《说唐》中的罗艺,就是一个能用银枪镇守边疆的正直汉子。他死于苏定方之手,没能活到唐朝的建立。他的儿子罗成在隋唐时期排名第七。然而,正史中的罗艺显然与文学作品中的情况相去甚远。
据《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记载,罗艺(?~627),原姓赤洛,字紫嫣,京兆郧阳(今陕西泾阳市)人。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立罗艺封为燕王。但是,李世民称帝后,罗艺起兵反唐,也就是造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可理解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罗艺要对唐起兵,尤其是对被李渊封为燕王的李世民?
一
作为隋末唐初的将军,早在隋末,罗艺就立下了不少战功。当时,罗艺统治着幽州和颍州两州,是比较强大的诸侯之一。对此,罗艺自然受到了隋末唐初各种势力的拉拢。面对各方势力拉拢,罗艺仔细分析形势后,决定投靠李渊建立的唐朝。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罗艺正式率军回唐。
还道归李,唐高祖李渊下诏封他为燕王,赐姓李。从此,罗艺改名为李毅,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李世民即位称帝后,罗艺惊恐万分,密谋叛乱。公元627年(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罗艺假装奉奉密旨,率部入朝。途中,他乘势占领了滨州,这意味着罗艺正式反唐。当然,最后的结果是罗艺战败被杀。在笔者看来,罗艺之所以叛变,与宣武门事变有直接关系。
其次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当时唐高祖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太极宫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生兵变。通过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随后,李渊封李世民为王子。
对于罗艺来说,虽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作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罗艺和李世民自然不是一个势力,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公元622年左右,刘黑塔第二次起兵,罗艺再次奉命讨伐。此战,唐高祖派太子李建成率军讨伐刘黑闼。不久,刘黑塔兵败被俘,被斩首。罗艺与太子李建成在明州会师。
三
此后,罗艺与太子李建成成了朋友。对于太子李建成来说,因为关心秦王李世民在将领中的威信,所以极力拉拢罗艺这样掌握兵权的将领。一拍即合,罗艺成了李建成的心腹。而且,大概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李世民的亲信曾经来过罗艺的阵营,却无缘无故地被罗艺殴打,一度引起了唐高祖和李渊的注意。也就是说,为了拉近自己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取得后者的信任,罗艺曾经得罪过秦王李世民。
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罗艺在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惶恐不安,甚至反唐了。俗话说,覆巢之下,无鸡蛋。罗艺作为李建成的心腹,显然担心自己会受到李世民的惩罚。但事实上,罗艺可能担心得太多了。
四
终于在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称帝立下大功,拜罗艺为伊统三师。三司即三公、三司。太师、太傅、太保为三主;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太子。全部具有相同的品质。所以,对于开伊通三师的罗艺来说,至少在官阶之上,已经无法再上升了。也就是说,李世民即位后,并没有将李建成的部下全部杀掉。比如魏征(魏征)、薛万彻等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贞观年间都受到重用。所以,李世民称帝后,并没有除掉罗艺的意思,或者说,即使罗艺得罪了他,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放在心上,否则也不会拜罗艺为开府三师。伊通。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正月,罗艺在无法克服内心恐惧的背景下,选择了反叛,希望消除内心的恐惧,即击败李世民。当然,勇敢又愚蠢的罗艺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对手。面对叛逆的罗艺,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亲自出发,而是命令长子无忌、尉迟敬德带兵进攻罗艺。结果,罗艺不仅战败,还被部下背叛,他的首级很快就被杀送到了唐朝都城。也就是说,罗艺起义并没有在唐初造成太大的麻烦。另外,罗艺反叛唐,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了弟弟。据《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记载,罗艺的弟弟罗寿当时任利州刺史,也被处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